时间:2025-08-13 02:48 作者:草木飞扬
说宋代对和尚要求高,纯粹是一点史料都不翻,纯纯靠电视剧和小说演绎瞎猜?
【本文由“guan_16053218032616”推荐,来自《和尚不能吃肉结婚,从何时开始?》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你要是拿《宋史》和宋代人的笔记来作证吧,我倒也不说啥了。
但是你拿《水浒》来证明你的观点,我就觉得非常搞笑。
《水浒》是讲宋代背景的演义故事不假,但是作者本身是元末明初,跟宋代隔着100多年不说,可证实的部分就更少了。
实际上,根据《宋史》,以及宋代有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官僚和文坛名人的笔记,自传,信件等等交叉印证,得到一个结论是:宋代政府对佛教寺庙,佛教人员的管理,基本上属于粗放+收费。
也就是说,在宋代当和尚,跟今天是一样的,它只是一种职业,而非信仰。
苏轼的二儿子苏迨(Su Tai),生下来有点畸形——脑袋很长,直到四岁还不会行走。
苏轼有诗曰:我有长头儿,角颊峙犀玉。四岁不知行,抱负烦背腹。
说的就是这个老二。
后来汴梁城的大相国寺主持道隆大和尚介绍了一个杭州医术精通的和尚,法号叫元净,人称元净法师。
这个元净法师答应苏轼治疗他儿子,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小苏迨必须出家为僧。
苏轼没办法就答应了,把孩子背到庙里:“于观音钱剃落,权寄缁褐。”
然后这孩子就被治好了。
这就引发了苏轼诗中的后半段:师来为摩顶,起走趁奔鹿。
苏迨痊愈了,但是苏轼不想孩子当和尚,但又不能说了不算。
怎么办呢?于是花钱买了度牒一道,将苏迨赎身,同时“剃度一人,仍告于观音前”,以此人为苏迨的替身。
看到没?这就是宋代政府对佛教寺庙的管理——只要给钱,咋说都行。
这种花钱买赎身的情况,直到民国都还存在,比如鲁迅写的《祝福》里面祥林嫂,不就是去土地庙花钱捐门槛“赎罪”吗?
至于说和尚不能喝酒吃肉这事儿,北宋时管理就更松懈。
汴梁城的大相国寺,就开着一家烧猪院——和尚厨子做猪肉宴席,堪称汴梁一绝。
和尚厨子还有法号呢,叫惠明。然后隔着千里之外的杭州,另一个会烧猪肉的和尚,叫佛印。
此外,大相国寺里还有个叫澄晖的和尚,不但喝酒,还喝的是花酒——有妓子作陪的那种。
不但喝花酒,还娶了个艳妓当老婆,得意洋洋地宣称:“如来风流快活,光前绝后。”
总之,比少林寺第三十代方丈坦荡的多。
宋代广南路的和尚更牛,有史料和笔记记载,广南和尚已经开始搞放贷/经商/海贸,操控了整个广南路的商业和金融业,果然广东人是改革开放先行者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此,在宋代,和尚娶妻生子都是常事,喝酒吃肉更是家常便饭。
说宋代对和尚要求高,纯粹是一点史料都不翻,纯纯靠电视剧和小说演绎瞎猜。
1、特斯拉Model Y L现身纽北赛道:轴距达3米,后排乘客有更宽裕空间
3、恒信东方: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恒信东方股吧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