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上海交大这样回答“钱学森之问”

时间:2025-08-05 04:27 作者:水云山人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上海交大这样回答“钱学森之问”

原标题:上海交通大学不断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饮水思源 爱国荣校

窗外夏木葱茏,室内思想激荡,上海紫竹科技园黄大年茶思屋,上海交通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一场产教融合座谈讨论热烈。

操作系统联合培养实验班的一名研究生举手:“我想参与解决异构硬件适配的痛点。”话音未落,后排有同学插话:“可课堂案例和实际场景还有差距。”来自华为的企业导师笑着展示课件上的项目安排:“所以要来我们的实验室,与工程师对着代码逐行研究。”

搭建联合实验室、研究生参与鸿蒙生态建设、配备高水平企业导师30余人……近年来,上海交大与华为合作开班,为国家和行业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输送力量,成为学校提升人才自主培养的生动缩影。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上海交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好老师教好学生,在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方面不断探索。

场馆里的思政课,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今年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归国70周年。上海交大徐汇校区,升级改造后的钱学森图书馆(以下简称“钱馆”),观众络绎不绝。

“这张合影是1955年钱老归国时,一家人在邮轮上的场景。”校史宣讲团的苏林格同学声线清脆,“再看旁边这组行李箱,还留着当时被美国相关部门扣押的印记。”

从钱学森在这里读书时的试卷,到《工程控制论》手稿,再到“两弹一星”故事,苏林格娓娓道来。“很多观众都想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我和同学们常常打磨讲解词到深夜。”她说,当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青春会绽放出绚烂光彩,“今年我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

钱馆报告厅,一场面向中小学生的航天主题研学课刚刚结束。参与讲解的,是钱学森工程科学试点班学生徐梓恒。

“以前作为参观者来这里听思政课老师讲,这次是自己讲,钱老科技报国的事迹就像一幕幕画面在眼前闪过。”这个暑假,徐梓恒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并留校做实验,“这些天我跟着团队开展研究,深切感受到科学家精神不是口号,而是实验室里日复一日的坚守。”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当代大学生拥有平视世界的自信,也更加注重多元化的精神需求。如何提升培根铸魂育人实效?上海交大持续发挥学科和资源优势,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

高质量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群,探索开设“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等强国系列专题课程,邀请校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大国工匠等讲授强国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与钱馆联合开设“钱学森与中国科技事业”“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导论”等特色课程,开发形式多样的“钱馆开学第一课”“重走学森路”等实践教学活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联动协同重点行业,与中国商飞、航天八院、江南造船等共建“大思政课”教学基地,将课堂搬到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发射现场、“雪龙”号考察船上,引导学生汲取奋斗力量,激发科技报国热情……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人才培养应始终从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上海交大党委书记杨振斌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发挥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的思政育人功能,通过场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厚植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在攻克技术难题、推动社会进步中感知时代使命、实现人生价值。

工程实践的练武堂,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意义。

全时段开放的场地、3D打印等设备齐全的硬件环境、丰富的前沿讲座、精彩的科创竞赛……如今,上海交大学生创新中心如同校园里工程实践的练武堂,人气很高。

来到二楼共享空间,一台助老机器人正重复着扶起动作。操作台前,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陆李昕同学在调整机械臂的轨迹参数。“可能是逆运动学解算精度不够。”他转头看向负责指导的高级实验师楚朋志。

“试着把前处理的权重矩阵修改一下,观察误差补偿的输出,再检查两个动作的逻辑代码。”楚朋志提议。随着指令下达,机器人先平稳托起模拟假人,再从桌面抓取药瓶递出,整套动作执行效率提升20%。这两天,这台机器人在北京举行的一场中外青年创客大赛上斩获佳绩。

“协作机器人应用案例分析与实践”“人工智能交互技术”……区别于一般的专业课,学生创新中心的课程突出产教融合和创新能力培养。“我们一学年推出40门校企共建课程,根据技术发展和学生科创需求每年更新15%的课程。”楚朋志说,课堂随产业迭代,项目向教学沉淀,培育更多兼具学科纵深与产业视野的创新实践人才。

传统课堂存在学科壁垒高、覆盖面窄等问题,如何破解?创新教育怎样从短期冲刺变终身赋能?上海交大以科技创新需求为牵引,推进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技术创新,拓宽学生多元化发展路径。

——一项计划。面向拔尖学生推出“致远荣誉计划”,以培养创新型领军人才为目标,建设能源材料、量子通信与计算、生物分子探测、数据科学技术4个聚焦平台,引导学生投身基础研究,用跨学科方法解决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

——一个方案。“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经过一年多完善,将面向2025级本科生实施。”学校教务处处长章俊良表示,我们精简学分、夯实基础、鼓励交叉,在为学生自主学习留足空间的基础上,推动AI深度赋能专业、实验实践等,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机制,促进学生从学知识向强能力转变;

——一个体系。从本科生到研究生,探索服务国家战略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形成招生、培养、就业等育人全链条,构建“战略需求—精准选才—增值培养—终身成长”的闭环体系,培养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只有把教育发展上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我们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大校长丁奎岭表示,学校坚持育人为本,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布局,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精尖人才。同时,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因材施教,让每一名学生得到适合的教育,实现教育增值的不断跃升。

好老师教好学生,把师资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

“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优秀案例”“上海交大2024年度教学成果奖”“致远荣誉教师”……走进计算机学院教授张伟楠的办公室,一张张教学奖状摆在醒目位置。“科研对教师很重要,但更要把自己的学术成果、研究经历融入教学,搬进课堂。”他说。

正聊着,提前约好见面的研究生敲门而入,手里捧着关于全球大模型智能体发展前瞻的论文。“这里的技术路线需要更清晰的逻辑链,这个框架或许能给你启发。”张伟楠翻阅论文、写下批注,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专著递给学生。

1个小时,一问一答,师生交流了论文修改意见。紧接着,张伟楠带上电脑赶去另一间会议室,具身智能团队的几名研究生正等着他开周会……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充分发挥师资优势,让优秀的人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是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的必答题,这也成为上海交大近年来做好人才引进、强化师资支撑的重要考量。

校长助理、人力资源处处长胡昊表示,一方面,组建校长牵头、专家参与的人才工作小组,搭建引育直通车;另一方面,为基础研究拔尖人才提供长周期稳定资助,实施宽松评价,推进教师队伍分类发展,将师资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

据介绍,学校将本科教学指标纳入人事评聘要件,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审中强化本科教育教学要求。

比如,博士生毕业后,张伟楠被引进学校约翰·霍普克罗夫特计算机科学中心。该中心重视本科生教学,对青年教师提出不考核科研经费量、每年发表一篇高质量论文,以及上好两门专业课的要求。

“这让我们有更多精力专注科研、专心教学,大家的教学热情更高涨了。”张伟楠介绍,中心很多老师的学生评教达A档,多人获得各类教学成果奖。

…………

这个暑假,钱学森工程科学试点班的同学们沿着学长钱学森的足迹,开展了一堂跨越时空的“大思政课”。就在20年前,钱老寄望中国教育,发出了“钱学森之问”。

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到东风航天历史展览馆,再到“两弹城”博物馆,几千公里的行程在神州大地与历史长廊中渐次收拢。

回首那段艰苦又滚烫的岁月,“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赤诚,“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的担当,在交大学子心中生根发芽,激励着年轻的他们以实际行动,答好“钱学森之问”。

Top

1、两部门联合发布高温健康风险预警,这些人群需注意→,高温风险点分几类?

2、谣言终于要寿终正寝了,谣言会成真吗

3、赵露思法律方面不占优势,还是和解为好,赵露思感情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AIX/detail/knslxg.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水云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