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我们可以容忍影视剧发明历史到什么程度?

时间:2025-07-28 17:04 作者:流浪的鹦鹉

我们可以容忍影视剧发明历史到什么程度?

电影《长安三万里》上映的时候,引起了一些争议,比如洛阳有人不满该片把发生在洛阳的事放在了其他地方。这个说实在的,制片方确实没必要这样做,把所有发生在洛阳的事在影片呈现时都完美的避开了洛阳,应该就是故意的,不然何必发明历史呢,鉴于洛阳在唐朝历史中的地位,可能是怕洛阳骚扰了长安?长安卧榻之侧其容他人鼾睡。这就有点小气了,与影片要表现的大唐那种开放包容的气质有点小差距。这就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在影视剧发明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容忍到什么程度?

我这里说的影视剧不是那种戏说类的,那种剧不发明历史才是不正常的。我小时候看的历史剧都是正剧,记得有一次看报纸,说的是港台一部有关三国的电视剧,剧中诸葛亮一把青锋剑天下无敌,而且他和小乔还有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贯穿始终,当时看到这个我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历史还可以搞?后来戏说乾隆一类的剧上映且看的多了,也就不见怪了。所以我说的容忍发明历史的那些是指历史正剧。

记得早年前看陈宝国主演的《汉武大帝》,有一段就发明了历史,即在远征匈奴的时候,将军李广以自己为饵,引诱匈奴大军进入汉军埋伏,最终汉军大胜,李广战死。真实的历史我们大多数都知道,李广不是这样死的,他是率军在沙漠里迷路了,贻误了战机,最后自杀了。我在看这段电视剧时,对这段改写完全没意见,原因是这段改写符合了我的某种期望。李广历史上确实英勇善战,在匈奴也是有口皆碑,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打仗总是迷路又总是遭遇敌军主力而打败仗,这就造就了那句名言“李广难封”,跟过他的不少人都封侯了,而他却终生没有封侯,这使得我非常的同情他。他有报国壮志,年纪很大了还争取要出证匈奴,结果最后在迷路的情况下老将军自杀了,这是让人不忍,一个英雄就这样窝囊的死去了,从潜意识里我不希望他这样离开,希望他死也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汉武大帝》以艺术的手法,发明历史让他以自己的死换取汉军大胜,其实是满足了我的某种心愿。后来我发现几乎没有人对这段发明历史的剧情提出意见,莫不是人类情怀相通,很多人也和我一样?这其实让我挺困惑的,难道符合我的意愿就可以编造吗?

后来看了一部陈道明主演的电影《我的1919》,看的挺憋屈的,巴黎和会上中国被侮辱的程度远超战败国德国,一个战胜国,不但不能收回战败国占据的自己的土地,而且是把土地转给了另一个战胜国,这把人都欺负到家了,伤害性极大,侮辱性超强。影片最后,顾维钧在签字仪式上拒绝签字后,敲着桌子说,中国人将永远记住这沉重的一天。当时看到这一幕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心里也默念不能忘,不能忘!再后来看了一部电视剧,好像叫《觉醒年代》,剧中也有中国代表团巴黎和会的场景,剧中说中国代表团没有出席最后的签字仪式,这一看让我慌了,赶紧查找历史,发现好像真的没有出席,那《我的1919》最后那一段实际上并不存在,那句让我震撼的“中国人将永远记住这沉重的一天”也是艺术演绎。这一天我记得,但是《我的1919》这种发明历史如何评判呢? 

我们可以让影视正剧这样把“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的英雄李广战死疆场而不是自刎吗?可以让外交天才顾维钧在签字仪式上痛斥西方代表吗?历史影视正剧不是历史纪录片,这一点我们都知道,也允许进行一些历史改编,《长安三万里》的制片方也是以这个借口回应洛阳人的质疑的。但是历史正剧也不能什么都瞎编,这也是可以肯定的,不然和戏说类就没什么区别了。就像我上面说的,什么内容可以改编或者发明,什么内容不能改动?能改的可以改动的幅度可以多大?这一点似乎没有定论,没有共识,没有规矩,基本上处于就事论事的层面,比如洛阳人和长安三万里的争论,因为没有共识和规矩,所以说不清楚,都在自说自话。正如我上面所说,《汉武大帝》和《我的1919》的改编幅度是相当大的,理性上应该是批判的,但感性上是可以接受的,这种情况又该怎么说呢?

上面的问题其实我也没想明白,但先提出正确的问题,就有了思考的方向和目的,治理先提出问题供大家思考吧。

Top

1、这就是典型的资产差一个0,互相理解不了对方眼里天大的事,资产差距

2、中国第1夜生活大省:深夜,过于刺激……,中国第一夜景

3、我的舅舅释永信,我的舅舅叫什么名字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ALY/detail/zgtkji.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流浪的鹦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