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拳打死康师傅":冰红茶涨价5毛,超万家经销商退出,康师傅冰红茶视频
8月11日,康师傅发布半年报,上半年饮品业务营收同比下降2.6%,曾经的王牌产品茶饮料更是暴跌6.3%。
这也是自2021年以来,康师傅饮料品类的销售额在半年报、年报中首次出现下滑。
对于业绩下滑,业内普遍将矛头指向自2023年起康师傅推行的涨价策略。
毕竟涨价后,营收增速明显放慢,经销商大量出走,市场表现开始承压。
与此同时,康师傅也错失了植物饮料、无糖茶饮等千亿级新兴赛道,核心增长引擎迟迟未能重启。
财报层面,更值得警惕。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连续多年超过100%,2024年账上现金仅75亿元,短期债务却高达115亿元。
在新兴市场激烈扩张、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康师傅如何破局,重拾增长,已成管理层刻不容缓的生死考题。
01 涨价的连锁反应作为瓶装茶饮领域的绝对头部,康师傅曾凭借“1L大瓶+下沉渠道”组合,一度占据中国茶饮市场半壁江山。
据国金证券,近年来康师傅在即饮茶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在30%左右,与此同时,饮品业务贡献了集团总营收的60%以上,其中茶饮更是独占40%的功劳,堪称业绩顶梁柱。
数据来源:国金证券
但很快,这套打法被康师傅自己给打破了。
这场风波,源自于涨价。
2023年3月,部分经销商率先收到调价通知,批发进价悄然上涨;到了11月,康师傅全面启动涨价,幅度高达16.7%至25%:中包装从3元涨至3.5元,1L装从4元直奔5元。价格的陡然攀升,让消费者和渠道措手不及。
与此同时,彼时竞争对手却按兵不动。
统一、元气森林等品牌均选择稳住价格。统一董事长罗智先自2023年起多次公开强调“冻涨”策略,表示即便原材料价格波动,也不会轻易调整售价。
这种差异操作,让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在货架前作出转向变得轻而易举,品牌忠诚度往往敌不过钱包的考量。
于是,我们看到,对于康师傅而言,涨价确实短期内提升了产品毛利率,但营收却因此承压。
一方面,涨价确实有些效果,当年康师傅饮品毛利率提升了0.15%,2024年和2025上半年分别同比提升3.2%和2.5%。
但另一方面,康师傅2024全年茶饮料增长率降至8.2%,相比2024上半年的13%降幅近4个百分点,到2025上半年,饮品业务营收较上年同期下降2.6%;茶饮料更是暴跌6.3%。
来源:企业财报
渠道端的反馈印证了这一点。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安徽一经销商直言,康师傅一升装饮料涨价后在当地市场的销量较涨价前下滑了50%以上,其中受挫最大的便是一升装冰红茶这一大单品。
与此同时,康师傅经销商数量接连下降,2024年从76875家降至67215家,减少了9660家;2025年上半年,经销商数量为63806个,较2024年末再减3409家。
总的来说,起初的涨价,意在缓解利润压力,但最终却导致销量与渠道的双重流失,业绩压力不减反增。
如果说涨价是饮鸩止渴,那么真正让康师傅错失先机的,是对消费趋势的“反应迟钝”。
事实上,近年来,软饮市场健康化、功能化、差异化几乎成了行业共识。无糖茶、气泡水、功能饮料、植物基、即饮咖啡等细分赛道轮番爆火。
以无糖饮料为例,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2023年,无糖饮料行业整体市场规模从22.6亿元飙升至401.6亿元,预计到2028年将突破800亿元。
尼尔森IQ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中国无糖茶销售额同比增速高达60%。
行业对比来看,早在2011年,农夫山泉就推出了东方树叶,而康师傅直到2021年才正式推出无糖冰红茶,此时农夫山泉与三得利早已牢牢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2024年,康师傅推出精品无糖茶饮品牌“茶的传人”,市场更是红海一遍。
再看植物饮品,这同样是近年来发展比较快的赛道。
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中国植物蛋白饮料市场规模从约56亿元跃升至逾1,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5%,预计2030年有望突破3,000亿元。
市场来看,农夫山泉有椰汁、燕麦奶,喜茶和奈雪等新茶饮品牌也积极跨界,但在康师傅的产品矩阵中,几乎看不到任何植物基饮料的身影。
至于即饮咖啡,更是全球饮品市场公认的长跑赛道。不过,这个层面,康师傅从2018年起就在为星巴克中国大陆地区代工,也就是说,星巴克超市销售的瓶装饮料均由康师傅制造。
反观康师傅,旗下也有一个咖啡品牌名为贝纳颂,但市场反应一般,对营收贡献甚微。
回到康师傅的营收结构,今年上半年,饮品业务收入263.59亿元,占总营收的65.7%(方便面业务也在下滑)。
其中,茶饮料、水和果汁收入分别下滑6.3%、6.0%、13.0%,仅碳酸饮料及其他创新口味实现6.3%增长。
如今再看,差距的根源不在于资源不足,而在于战略迟疑。错过的是风口,更是重新定义品牌的黄金机会。
03 追赶之难事实上,早在2016年,中略资本创始合伙人高剑锋便指出:“早年饮料市场就是水、茶饮料、果汁饮料,一直以来康师傅表现强势,其强项是茶饮料,但如今饮料产品多元化且细分化很明显,康师傅的老产品市场份额正在被蚕食,在靠产品驱动的饮料行业,康师傅还没有能顶得上的新品。”
过去两年,康师傅显然意识到了自己与行业趋势的脱节,开始密集推出新品。
2023年的“高山乌龙”“无糖冰红茶”“ 莓果红茶”试图切入功能茶与健康茶饮赛道。
2024年跟进了电解质水、果汁饮料等新品类。
2025年上半年,康师傅又推出四款冰红茶新品,如:低糖高纤冰红茶,长岛冰茶风味冰红茶等。
但从市场反馈来看,这些新品大多停留在口味微调和包装翻新,缺少成分创新与品牌故事支撑,市场声量有限,更谈不上引爆。
这问题在于,饮料行业的竞争节奏早已变了。
如今的爆品孵化窗口更短,消费者关注点从口味扩展到健康成分、功能功效、品牌理念等多维度,但注意力却更加分散。新锐品牌依靠“成分故事+渠道打法”可以在几个月内冲上热搜,而传统巨头往往陷入“保守固守老用户,又抓不住新用户”的两难境地。
康师傅的品牌资产庞大,却也显露出老化迹象。在年轻人眼中,“冰红茶=课间回忆”,是一瓶有记忆、无温度的产品。这种情感绑定虽能维持一定存量销量,但很难驱动新增需求——尤其是在新品类频出的当下。
更深层的掣肘在于资金与战略的错配。
2024年,康师傅全年现金分红37.355亿元,比例高达100.03%,略高于当期37.34亿元的归母净利润。过去四年,分红比例几乎都在100%以上,受益最大的,是持股33.27%的魏氏家族,每年直接分走三分之一以上的分红资金。
与此同时,公司到2024年底不受限现金及等价物仅75.19亿元,而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借款高达115.8亿元,不受限现金短债比仅0.65,现金流紧张已是现实。在这种情况下继续维持高比例分红,无异于将本可用于研发、渠道和新品孵化的资金拱手让出,也削弱了应对市场波动的缓冲能力。
在高内卷、高淘汰率的饮料市场中 康师傅面对的,不只是推几个新品的问题,而是要在资本投入、品牌心智与组织反应机制三条战线上同时作战——而这恰恰是任何一家老牌巨头最难翻过去的关口。
结语曾凭借“1L大瓶+下沉渠道”,在中国软饮市场称霸多年的康师傅;或许并没有想到一朝涨价却迎来了经销商与消费者的双重“背刺”。
而业绩下滑背后,更多也折射出了康师傅品牌老化、产品力匮乏等多种问题。
如今方便面市场也面临巨大困境,双重压力之下,康师傅的破局显得十分迫切。
- END -
3、如何看待女生制止俩男子地铁站内吸烟反遭掌掴一事?,在地铁吸烟违反了什么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