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美股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美股前瞻

时间:2025-07-27 23:22 作者:july七月的雪

美股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美股前瞻

  最近,和一位做全球资产配置的朋友聊天,他给谭主讲了个很有意思的转变。 

  他说,过去十年,对一些国际投资者而言,当全球市场风雨飘摇时,把钱投向美国,那里是避风港。

  这背后,是一种被市场验证过的理念——“美国例外论”。意思是,无论世界怎么动荡,美国市场总能快速消化冲击,甚至独善其身。 

  但是今年,这个规律似乎失灵了。 

  他有些困惑地问我:“你说,有没有可能,现在最大的风浪,就来自避风港本身?” 

  聊完回去,我翻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又找来一些数据,越来越觉得,朋友的困惑,可能正触及到一些深刻的变化。

  谭主也想借此分享几个观察。

  观察一:资本市场“美国例外论”正在瓦解

  过去,美国市场就像一个巨大的磁铁,当贸易摩擦的硝烟升起时,投资者本能地认为,资金躲进美国最安全。但今年,情况颠倒了。

  这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百日的全球股市波动情况。原本保持涨幅的美国股市,却在一次又一次的关税威胁中不断下跌。

  以标普500指数为代表,特朗普上任头三个月,下跌超过14%,大幅跑输全球大部分市场。

  类似的情况也在今年7月出现。

  7月初,美国宣布要对日韩等国加征高达40%的关税。消息一出,奇怪的一幕发生了。亚洲和欧洲市场反应平淡,甚至普遍上涨,日韩股市当天分别上涨了0.26%和1.81%。

  反而是美股自己,应声下跌。三大指数全线收跌,道琼斯指数领跌。

  什么意思? 

  这意味着,市场认为,美国挥出的关税大棒,砸伤自己的可能性,比砸伤别人更大。当一国对多国发起贸易战,冲击是会累积的,最终反作用于自身。 

  这种变化背后是一种趋势:各国市场对特朗普政策的敏感度不断下降,只有美国本土市场反应最为直接。

  或许也正是因为关税政策对美国自身的冲击要更大,美国政府在前两日公布关税信函之后,后面再发布关税相关政策时,都刻意避开了美股的交易时间段。

  就在当地时间7月23日,美国政府再次掀起新一轮的关税威胁,宣布即将对世界其他大部分国家征收15%至50%的简单关税。那时美股也已闭市。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的杨子荣跟谭主分享,美国对各国加征关税,是一国对多国,具有累积效应,对美国自身的冲击是最大的。而且,美国反复无常的风格也在加速这种市场预期的形成。

  观察二:美国曾经最稳定的股指,波动最大

  在美国金融市场中,三大颇具代表性的股指——标普500指数、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纳斯达克100指数,都有不同的波动性。

  今年,出现了一个较为明显的不同。7月,美国发送多轮“关税信函”以来,道琼斯指数成了跌幅最大的股指。

  但在过去,它一直被认为是三大股指中波动性最小、变化最稳定的。

  把时间拉长,从今年年初来看,道琼斯指数在美国三大股指中排名最高,而现今,排名最低。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一个原因是,道琼斯指数涵盖的是30家以工业、消费、金融为主的美国企业,制造业企业的数量占比最大。

  而在全球贸易摩擦当中,最承压的,正是美股的制造和消费板块。根据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数据,当下美国实际平均关税税率为16.6%。但到8月1日,这一数字将升至20.2%。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美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中,超过40%的依赖进口的企业已报告利润下滑。贸易壁垒带来的成本压力正在逐步显现在企业财报中。

  还有一个事实是,道琼斯成分股虽然基本都是美国本土企业,但它们的供应链和市场却是高度全球化的。企业本身的发展离不开国际贸易。

  可现在,美国政府正在用关税政策亲自“切断”这份联系,让过去最“稳定”的指数,也变得不稳定了。

  观察三:美股越来越像是“全球化公司+少数科技股”的集合体

  今天的美股三大指数,有相当一部分的生意,其实不靠美国——标普500指数中的成分公司,整体海外营收占比约30%。

  其中有两类公司特别突出。

  一类是总部在海外、但选择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比如荷兰的光刻机巨头阿斯麦(ASML)就在纳斯达克挂牌,它对纳指的上涨贡献不小。另一类是典型的美国跨国企业,但它们的利润很大程度来自中国、欧洲和新兴市场。

  换句话说,就算美国经济本身遇冷,这些公司仍可能靠海外市场撑住盈利。因此,市场对美股的韧性预期,其实很多时候建立在“全球化”的基础上。如今,美国政府却在拆解这个支撑它的全球化体系。

  所以不少经济学家作出判断:今天的美国股市,反映的不完全是美国经济,而是全球化企业的盈利能力。当下的美国股市已经和美国多数企业的现实情况相距越来越远,而美国对全球化的破坏也会背离美股的盈利逻辑。

  还有一个原因是——三大指数对少数几家科技巨头的“依赖”很明显。

  标普500和纳斯达克采用“市值加权”,权重最大的是那几个科技巨头;而道指用的是“股价加权”,高价股走强,也能拉动整体指数。

  而对本土经济更敏感的标普600小盘股指数,从年初到现在一直走弱,整体走势远不如大盘。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罗素2000指数身上。

  作为追踪美国中小企业表现的重要风向标,罗素2000指数也逐渐和美股大盘拉开了距离。自美国新一届政府上台至7月24日,罗素2000下跌2.84%,与标普500指数之间相差超过7个百分点。

  如果美股三大指数已不能完全反映这些代表美国经济实感的指标,国际资本是否还会轻易用它们的涨跌来做资产配置的抉择?

  观察四:国际投资者无法轻易依靠美元汇率来赚钱了

  过去,国际投资者投资美国,享受着一种“双重红利”。就算股票本身不怎么涨,但只要美元在升值,换回本国货币时,就能凭空赚一笔汇差。这几乎是一种“无风险套利”。但现在,这个路径遇到了些阻碍。

  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在“海湖庄园协议”中提到,美国当前的问题就是美元指数太高,必须设法让美元贬值,出口产品价格才会更低、竞争力才会更强,制造业才能回流、美国经济才能靠出口赚钱。

  制造业是否真的会回流暂且不论,但对国际投资者来说,这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今年以来,美元指数确实不断走弱,已经跌至近年来的低点。而支撑其强势地位的财政、科技、股市这三个元素,也开始显露疲态。

  一方面,美国的国际资产收支状况也已逆转。2025年,美国的对外净负债规模接近GDP的90%,创下历史新高。它对外投资的资产已难再带来收入流入。

  另一方面,从科技股来看,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科技资本开支确实贡献了近一个百分点的GDP,但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是在2000年初互联网泡沫顶峰之前。

  如今,七支股票已经形成了“三强两平两弱”的局面。到7月25日,英伟达、Meta、微软的股价年内已上涨20%,亚马逊和Alphabet(谷歌母公司)稍有涨幅,但特斯拉、苹果已分别下跌了17%到12%不等。

  虽然美元过去十年持续走强,但除了前十大股票外,标普500的未来盈利预测已连续三年没有增长。

  于是,我们看到,国际资本开始悄悄转向。今年第二季度,美国长期债券基金已流出近110亿美元,创下自2020年以来的最大撤资潮。仅今年5月,欧元区超过一年期的债务就吸引了970亿欧元的净流入,是自2014年以来单月最高水平。花旗银行分析表示,这很可能是投资者撤离美元资产的表现。

  除了数据的趋势性变化,当下越来越多的投资经理也开始公开表示,因美国关税政策决定调整资产配置框架,减少美国资产,增加其他国际资产的比重。

  回头看,曾被市场深信不疑的几个看法,美元资产最值得信赖、美国市场是全球资本的避风港,如今都经历着现实的重新检验。

  它们都在被同一种力量侵蚀。这种力量,不是来自外部的敌人,而是来自内部的“战略”。  

  当旧的共识被打破,新的规则尚未建立,整个世界都进入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认知空档期”。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这或许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它提醒我们,不要再用过去的地图,来寻找未来的道路。

  来源:玉渊谭天

Top

1、号称帮HR节省70%沟通成本,智联招聘发布多智能体协同产品方案

2、于根伟:其实大家拼搏精神还是有的,但很遗憾必须接受输球的现实,球员于根伟水平如何

3、习言道丨40多年前,习近平亲自为干部出题阅卷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BHR/detail/taimnq.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july七月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