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从“炫技”走向实用,自主可控才真正站得住脚
导语:当全球大模型浪潮汹涌而至,中国科技企业面临的不只是技术竞速,更是产业落地、用户体验与国际竞争的多重博弈。当大模型的叙事被逐渐拉回现实,一场关于技术主权、国产替代与真实需求的深层次较量悄然展开。
作为中国人工智能“国家队”的代表,科大讯飞正在用自己的路径给出另一种回答:坚持全国产算力,在翻译、数学、推理等核心领域构建大模型能力;将产品嵌入学习机、翻译机、智能办公本等具体场景,以“高频刚需”对抗空泛热潮;在韩国众筹平台成为销冠、日本市场试水硬件出海,跳出国内内卷的价格战,验证中国技术能否真正走出去。
从“看得见的技术突破”到“用得上的用户体验”,从“实验室模型”到“市场反馈”,讯飞试图把AI重新拉回生产一线和出海前沿。这不仅是一个企业的突围路线,更是中国AI在国际秩序重构中自我定位的一次投射。以下是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与科大讯飞副总裁赵翔的对话实录:
Q:讯飞大模型的特色是什么?
2022年,OpenAI发布ChatGPT3.5之后,全世界的科技公司和大模型公司都开始一路狂奔,各项技术均有所突破,各种技术流派百花齐放。我们科大讯飞的大模型是基于长思维链进行深度推理,本次升级后,不仅在文本,而且在翻译、数学、逻辑推理等重要方面表现非常优异。
讯飞目前的业务应用场景非常广阔,而仅凭技术是不够的。我认为,改变世界的不仅仅是技术本身,更重要的是能够落地应用到产品。只有将其落地到我们的产业中,才能让消费者体验到我们所发挥的价值,这样才能够正带动中国经济发展。
因此,我认为从三个方面来看,讯飞的特色首先是自主核心技术,其次是全国产化,第三个特点是丰富的应用场景。
Q:目前终端产品听起来很棒,但用户体验并不好,有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您认为未来突破口在哪里?
赵翔:智能硬件产品,随着技术大模型的发展,入场的玩家会越来越多。我将智能硬件终端产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基础设备。最典型的代表是我们的电脑和手机。第二类是可穿戴设备,目前最热门的可穿戴设备是智能眼镜。其他的,耳机、智能手环也都属于此列。第三类是一些是新的形态。其中包括家庭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和具身智能机器人等。
Q:现如今科技企业内卷严重,大打价格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赵翔:首先我们需要提高技术应用成效。技术并非挂在实验室里的空话,而是要真正地为用户带来体验、效果。
3、哈总理呼吁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深化互联互通与经贸合作,欧亚经济联盟新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