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大模型淘汰赛开启,智谱能笑到最后吗?冲刺IPO的智谱:不愁融资但仍然“缺钱”。

时间:2025-08-13 20:15 作者:大秦小兵

大模型淘汰赛开启,智谱能笑到最后吗?冲刺IPO的智谱:不愁融资但仍然“缺钱”。

文 | 趣解商业 张语格

今年DeepSeek爆红之后,“AI六小虎”(智谱、月之暗面、百川智能、MiniMax、阶跃星辰、零一万物)的声量便开始走下坡路。而随着零一万物、百川智能接连放弃大参数模型、转向应用,更是让“六小虎”的称号变成了“四小强”。

为了证明自己仍有留在牌桌上的实力,最近月之暗面、Minimax和智谱纷纷更新了底座大模型。其中,最晚发布的智谱一口气拿出了6款大参数模型,其中GLM-4.5在推理、代码、智能体综合能力都拿下了开源模型SOTA (当前最佳)水平。

图源:智谱公众号

紧接着,在8月11日,智谱又推出号称“全球 100B 级效果最佳的开源视觉推理模型”GLM-4.5V(总参数 106B,激活参数 12B),这也是其在通向 AGI 道路上的又一探索性成果。

在DeepSeek出现以前,智谱一直稳坐大模型创业公司的第一梯队,然而进入2025年后,融资环境和行业竞争趋势都发生明显转向,智谱想要继续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无疑要面临更残酷的挑战。

01.GLM-4.5,量大管饱?

国内大模型赛道刚进入混战时,智谱还能更新底座模型的频率还保持在一个季度左右,凭着顶尖的研发背景和先发优势,智谱一度成为OpenAI重点盯梢的竞争对手。

然而进入2024年后,智谱的更新节奏明显下降。2023年发布的GLM-2和GLM-3,中间只间隔了4个月;而GLM-4.5与GLM-4发布之间,相隔一年半的时间。在这期间,智谱在多模态理解、长文本处理等领域的领先优势逐渐被竞争对手瓦解,尤其是在DeepSeek爆火之后,智谱等企业在大模型解决方案市场的份额也在逐渐稀释。

“AI四小强”需要用产品和技术的更新证明自己仍有比拼下半场的实力。智谱此次发布的GLM-4.5,显然是做足了准备。

为了满足智能体应用,GLM-4.5的推理、编码和智能体能力实现了原生融合,通俗地讲就是既擅长写代码也擅长推理、辅助工作,发布后在多个评测基准中综合平均分取得全球模型第三、国产模型第一、开源模型第一的成绩。

图源:智谱

Agent编程能力是智谱此次“大秀肌肉”的一部分。智谱在发布会上展示了多个GLM-4.5构建的应用,比如社交媒体网站、Flappy Bird小游戏;最直观的还是“一句话生成搜索引擎”:在智谱AI官网输入提示词“做一个Google搜索网站”,一分钟内GLM-4.5就展示出了可以正常使用的搜索引擎。

据“趣解商业”观察,编程能力正在成为国内大模型的“重点配置”。今年6月,月之暗面推出了针对软件工程任务的全新开源代码大模型Kimi-Dev-72B;阿里上半年也开源了其最新一代旗舰编程模型Qwen3-Coder。

曾有AI应用的开发者表示,抓住了开发者这批种子用户,模型的声量才能迅速起势。开发者们日常面临重复编码、调试耗时、技术栈适配等痛点,对于提升代码效率的工具,通常有较强的付费意愿。无论是模型口碑的提升还是商业化前景,满足这部分刚需人群,都是大模型接下来的发展重点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智谱的GLM-4.5在成本效率上也实现了突破。API调用价格百万tokens低至 0.8元(输入)和2元(输出)。有开发者用户在社媒平台表示,买了一个50块钱1万亿token的资源包,用了好几天还不到2000万token,“GLM-4.5真是量大管饱”。

图源:小红书截图

此次GLM-4.5的出色表现,证明智谱一年以来的努力没有白费;然而,大模型技术竞赛还远未到达终点。DeepSeek横空出世后,智谱CEO张鹏曾在全员信中表示,要“加大投入,不断追求更大更强的模型,持续提升基座模型的性能”;这也意味着,未来智谱仍需更多的资金和算力,以交出更出色的底座模型。

02.不愁融资但仍然“缺钱”

零一万物创始人李开复曾预测,国内的基座大模型大概率将会只剩下DeepSeek、阿里巴巴、字节跳动三家;这一观点,正在被越来越多从业者认可。最近就有投资人对媒体表示,未来大模型市场只会选择将性能、成本做到前二,最多前三的玩家。

如今“AI六小虎”里的百川智能、零一万物已经先后放弃主攻底座技术,转向应用落地,剩下的“四小强”仍然在坚持烧钱做预训练、向AGI冲击。

在一些开发者眼里,背景雄厚、研发节奏稳健的智谱应该是最不可能放弃底层大模型的公司。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智谱,一直是被投资机构争抢的对象。从2023年开始,智谱每年都会进行不止一轮的亿元以上融资,投资方里既有美团、蚂蚁、阿里等互联网大厂,红杉、高瓴等知名投资机构,还有国资背景的基金。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今年以来智谱已经进行了五轮融资、总计超30亿元,参投方包括浦东创投集团、张江集团、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成都高新区、华发集团、杭州城投、上城资本均为地方国资以及相关产业基金。

图源:天眼查截图

智谱或许还没在“钱”上发过愁,但不可否认的是,AI赛道的投融资正在收紧。

靖亚资本发布的《2025 中国 AI Cloud 行业趋势报告》显示,2024 年的AI赛道的融资额同比下降了14.2%;AI融资金额前三的赛道分别是AIGC、自动驾驶和行业应用,大模型技术层的融资金额为92.98亿元,不足AIGC的三分之一。

图源:报告截图

融资渠道变窄了,但大模型的烧钱力度并没有减小。曾有投资人表示,模型预训练一年至少要烧掉2亿美元。据《财经》杂志报道,智谱2024年收入约3亿元,亏损约20亿元。以此来看,即使在如此频繁的融资下,智谱的现金流或仍有不小的缺口。

在此境况下,智谱今年正式启动了IPO进程,据称拟同时推进A股和港股上市。“趣解商业”注意到,智谱已在北京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由中金公司辅导,计划在今年10月完成辅导计划。

目前智谱已经由“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唐杰担任第一大股东,持股6.662%;联合创始人李涓子持股0.8361%,其与唐杰均出自清华大学计算机研究中心;CEO、总经理张鹏持股0.0992%。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智谱当下IPO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要继续训练新一代GLM 基座模型,又要开源、降价抢市场,现金流压力大;二是传统私募空间被透支,估值已抬到440亿元左右,一级市场能投的都投了,IPO几乎是唯一大额补血通道;“此外,2025年A股IPO整体收紧,智谱若不尽早上报,后续审核趋严恐怕上市难度会更大。”

柏文喜认为,智谱必须赶在大模型第一股红利消失前登陆二级市场,锁定品牌与资金双重优势。

03.商业化变现成“老大难”

今年7月,智谱宣布完成由浦东创投集团和张江集团联合投资的10亿元战略融资。“IT桔子”数据显示,此次融资完成后,智谱估值突破400亿人民币,成为国内估值最高的大模型创业公司之一。

估值越高,公司肩上的担子也越重。不只一位投资人提到,当创业公司的估值突破50亿美元,公司就需要展示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同时在发展中不断验证、迭代自己的商业模式,以实现更高的盈利与增长。

智谱虽为AI创业公司里的第一梯队,但其高额研发费用与商业化收入仍然无法平衡。智谱COO张帆曾表示,2024年智谱的商业化收入取得了100%以上的增长,MaaS开放平台bigmodel.cn API年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倍;但在如此迅速的增长上,智谱2024年也没能迈进盈利的门槛。

为B端用户提供私有化部署服务,是智谱的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其中包括API调用、MaaS大模型开放平台、行业垂直系统定制等等。智谱虽然有丰富的客户资源,但B端定制业务需要反复调试,交付周期较长、规模复制性较差,且随时面临着竞争对手“超车”的可能。

据“36氪”报道,今年DeepSeek-R1的发布就挤压到了智谱的商业化空间,有B端服务商直言,定制化项目的客户心智今年都在向用DeepSeek的模型靠拢。

至于C端市场,智谱则要更慢一步。

“AI产品榜”数据显示,今年3月智谱的搜索问答APP“清言”月活为1043万,在AI产品榜排名第10,远低于豆包、DeepSeek和Kimi。在性能未拉开显著差距的情况下,AI搜索应用想要扩大用户规模只能以烧钱投流为主;然而,国内用户对AI搜索应用的付费意愿有限,对于需要更明确商业回报的智谱而言,用钱换增长的性价比实在不高。

图源:AI产品榜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经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在应用宝平台中发现35款移动应用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情况,其中便包括智谱清言。在AI技术狂奔的浪潮之下,AI应用的隐私边界也成为数据合规的重要议题。

除此之外,智谱也在发力覆盖B端和C端的Agent产品。今年上半年,智谱陆续发布了AutoGLM沉思Agent和企业向的AI Agent CoCo,前者个人用户可以直接在智谱清言PC 客户端使用,进行数据检索、分析和生成报告;后者是企业级产品,具有交付导向、记忆机制和无缝嵌入的特点,且能帮员工完成重复性任务的工作流。

然而,受限于MCP协议等因素和模型本身的能力,打造有破圈效应的Agent难度远高于AI搜索应用。智谱的AutoGLM沉思上线后,有用户体验表示,使用时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报告输出只支持文本;网页读着读着就无响应了,但也不能手动干预。

值得注意的是,Agent领域也已经布满了大厂的身影。百度、字节都已经推出了各自的智能体产品心响APP和扣子空间,无论是B端的私有化部署,还是C端的AI、Agent应用,智谱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图源:小红书截图

由于不具备大厂的生态优势,智谱接下来在技术和应用上能否“抢先半步”就变得格外重要。但令人忧心的是,从2024年开始智谱的技术、融资、商业化等业务负责人陆续出走,今年以来已经有首席战略官张阔、副总裁曲滕、应用AI与合作副总裁李惠子等6位管理层相继离开,加入大厂或自行创业。

如何在人才持续流失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公司的稳定和创新性,对这家成立刚满6年的AI企业而言,同样是不小的挑战。

Top

1、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破90亿元!《南京照相馆》领跑,南京最近在拍摄的剧

2、多名“95后”,任博士生导师

3、界面晚报 | 1-7月社融同比多增5.12万亿元;“杨柳”成今年来登陆中国最强台风金融监管总局将消费贷贴息政策执行纳入监管;欧洲多国再遭热浪袭击;白宫透露美俄峰会细节。以下是界面新闻为你梳理的8月13日晚报新闻。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BRY/detail/ljnacm.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大秦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