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01 18:02 作者:鬼斧天成
科技金融破局+跨境互联提速 第七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释放湾区协同强信号
8月30日,第七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在广州南沙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全面合作发展”为主题,汇聚来自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金融学界的代表及市场领袖,旨在以金融为纽带,探讨大湾区金融融合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加速构建开放、协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生态圈,为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与国际金融枢纽注入新动能。
科技金融多维破局 筑牢创新发展金融支撑
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深度融合,是本次论坛聚焦的核心方向之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副局长范乐宇透露,广东正全力推进科技支行建设,目前已启动配套监管评价办法的制定工作,计划在两年内打造一批标杆科技支行,切实实现科技金融在“量”的积累与“质”的提升上双向突破,让科技支行成为服务科创企业的专业力量。
地方实践与资本市场支持同步推进,为科技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广州市自今年4月起实施“益企共赢计划”,这一针对性举措迅速落地见效。截至8月末,三家试点银行已签约企业590户,签约金额超过250亿元,覆盖生物医药、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领域,有效纾解初创科技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瓶颈,让更多科技企业能够专注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
在资本市场层面,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副局长王文哲表示,将进一步优化企业上市服务,支持科技型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定位,灵活选择在沪深北交易所及港交所等境外市场上市融资,同时推动扩大科技创新债券、公募REITs、知识产权证券化等融资工具的规模,丰富科技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多位专家也围绕科技金融发展方向建言献策,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张军扩强调,“十五五”期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在于推动科技创新从“跟随性创新”转向“前沿性创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则建议,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应从跟踪追赶转向部分领域引领超越、从集成创新转向原始创新,助力大湾区打造全球科技新高地与新兴产业策源地。
跨境互联升级提速 释放政策红利与协同效能
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持续优化,是本次论坛传递的另一重要信号。香港、澳门与内地金融监管机构及市场主体紧密携手,在资金流动、数字货币、市场对接等多个领域推出务实举措,推动跨境金融合作不断走深走实。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陈维民介绍,近年来粤港澳互联互通持续升级,香港凭借在银行融资和资本市场的独特优势,为内地出海企业提供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上市集资等多元化融资渠道与选择。同时,香港正积极鼓励内地企业在港设立海外业务总部和企业财资中心,通过集中管理境外业务实现海外资金的高效统筹调配,进一步强化内地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连接纽带作用。
澳门与广州南沙则在特色领域积极推动跨境金融创新,为大湾区金融协同发展注入新活力。澳门金融管理局代主席黄善文表示,近年来,澳门特区政府积极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化,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主动参与大湾区的合作,助力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未来希望更多大湾区企业到澳门发债、融资,进一步发挥澳门作为中葡金融服务平台和大湾区联通平台的作用。通过即将生效的《投资基金法》,实现大湾区和澳门的投资基金行业联动发展。同时,深化金融科技创新合作,积极推进数字澳门元项目建设,做好数字澳门元和数字人民币之间的对接,将通过大湾区应用两地数字货币的互联互通,推动金融创新和金融联动。
数据显示,广东金融业发展势头强劲,为大湾区金融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上半年,广东省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占GDP比重达9.3%,存贷款规模、证券交易额、上市公司数量、新增上市公司家数、保费收入等主要指标持续位居全国首位;同期,广州金融业增加值达1583.92亿元,同比增长4.8%,占GDP比重超过10%,全市金融业总资产规模突破13万亿元;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也迈上新台阶,“深港通”累计交易额突破100万亿元,“跨境理财通”业务规模突破1200亿元,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不断深化。在科技金融领域,截至7月末,广东科学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达2137亿元,同比增长22%;截至6月末,广东省AIC设立规模47亿元,并购贷授信规模83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余额、累放金额及户数均居全国前列,这些数据充分彰显了大湾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强劲实力,为大湾区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潘沈思
1、习近平:携手打造立己达人、美美与共、和合共生的文明百花园
3、纸质火车票将成历史,铁路部门宣布:10月1日全面启用电子发票,火车票电子发票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