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国不再把欧洲放在眼里,布鲁塞尔怪不得谁”
中国外交部25日介绍情况表示,此次会晤在坚持并深化中欧关系等方面达成重要共识,同时就所谓“产能过剩”、产业补贴等中欧分歧议题阐明中方立场。
在西班牙欧亚关系地缘政治分析师特里洛-菲格罗亚(Sebastian Contin Trillo-Figueroa)看来,这场峰会印证了中美两国长期以来的猜测:欧洲已将自己排除在大国竞争之外。
7月30日,特里洛-菲格罗亚发文批评道,欧盟在对华立场上的混乱和对美国无尽的妥协,既削弱了布鲁塞尔对中美两国的影响力,也让自身陷入边缘化,使其沦为无足轻重的存在。
首先是军事层面。特里洛-菲格罗亚指出,就在6月举行的北约峰会上,欧洲成员国进一步加深了对跨大西洋同盟的军事依赖。特朗普试图分裂北约的举动,反倒让欧洲更加“顺从”,对于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5%的要求,布鲁塞尔毫无异议地同意了,任由欧洲与美国军工复合体牢牢捆绑。
在对华态度上,布鲁塞尔同样立场混乱。今年早些时候,欧盟曾对中方展现出短暂的开放姿态,如今却已消失殆尽。这自然让中方质疑欧盟的地缘政治信誉,敦促其在解决经济问题之前先调整政治思维。
特里洛-菲格罗亚解读称,中方的外交辞令,其实还有一层潜台词,即“现在的欧洲并不适合参与严肃谈判”。
他进而举例表示,在乌克兰问题上,布鲁塞尔固执己见,执意要求中方改变对俄关系,自身却拿不出任何外交倡议。面对只会空谈对乌支持、加码对俄制裁,对和平努力避而不谈的欧盟,中方已多次阐明乌克兰问题不是也不应该成为中欧之间的问题,重申坚持劝和促谈、推动政治解决的一贯明确立场,愿同欧方保持沟通。
“(欧盟)道德上的双重标准更为深层。”特里洛-菲格罗亚指出,布鲁塞尔要求中国疏远俄罗斯,却从未对其他不愿减少与莫斯科关系的国家提出想通要求,比如在四年里吸纳了俄罗斯38%主要军火出口的印度。也从未有任何一名欧洲领导人解释过,为什么与中国的接触必须取决于其对俄罗斯的立场,而对其他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条件。
“这不仅损害了欧洲的信誉,也断送了其通往多元化的任何道路。这种刻意针对北京的做法,还彻底断绝了欧亚格局重塑的任何可能,”他写道,“而这可能正是特朗普想要的结果。”
他分析道,这种困局源于双重误判——欧洲误将中国的实力视为“威胁”,却将美国的胁迫视作“正常关系”、“可靠伙伴”。这就导致中美得出了同一个结论:欧洲领导人选择妥协而非自主。
这也就不难理解,在美国施压中表现更坚韧、更强硬的中国会认为,除了维护商业关系外,与布鲁塞尔的深入互动已无必要;而特朗普的“离间计”也得以成功,他排除了一个华盛顿最忌惮的结果:一个有权威的欧洲与一个自信的中国展开深度互动。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韩媒:LG新能源拿下逾300亿元磷酸铁锂电池订单,lg新能源电池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