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这条道上,百度“狂”起来,比谷歌更“飙”
8月20日晚,百度发布了Q2财报。
财报数据显示,Q2季度百度总营收327亿元,百度核心营收263亿元,归属百度核心净利润74亿元,同比增长35%。
其中,百度AI新业务首次破百亿,同比增长34%。财报电话会披露,百度智能云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7%,Non-GAAP经营利润实现同比增长。
看完这些数据,我突然意识到一件事:今天的搜索行业,谷歌、百度都在推进AI变革。
于百度而言,更加激进的AI变革,正在重构百度的增长方式。随着Q2财报出炉,百度接下来的AI战略更有底气了。
一个AI时代的新百度,正进入AI增长周期。
AI让百度换上大马力引擎
百度这份Q2财报,有两组很有意思的数据:
(1)百度AI新业务首次破百亿。
数据验证了AI新业务的价值确定性,其增速给百度带来了变革的信心支撑。接下来,百度的这场AI变革将会更深入、更彻底。
(2)云和萝卜加速发展。其中云营收同比增长27%、萝卜全球出行服务次数全球第一,累计达1400万+ ,Q2出行服务次数220万+,同比增长148%。
各种增长数据表明,AI为百度新、老业务换上了大马力引擎。
就我个人而言,对这份财报感兴趣的部分其实是萝卜快跑。
百度AI落地,萝卜快跑是最成功的业务之一,尤其是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上。
今年,外卖跟出行领域都迎来新变局。
两大变局,在同一时间发生,但底层逻辑却很不一样。外卖行业是补贴大战,全球出行领域则是新技术突破。
外卖行业巨头们苦战,还是传统补贴逻辑,还是存量竞争的古典玩法,靠资本硬上。
而出行领域,是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全球赛场。
这个战场,AI作为技术要素,重构生产关系,是AI时代的增量玩法。
全球领先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在海外爆发。
7⽉15⽇,萝⼘快跑宣布与Uber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按照计划,数千辆萝⼘快跑⽆⼈驾驶汽车将接⼊Uber全球出⾏⽹络,为更多用户带来无人驾驶出行服务。
8月4日,萝卜快跑与全球领先的出行平台Lyft达成战略合作,萝卜快跑将通过Lyft平台在欧洲提供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双方计划于2026年率先在德国和英国部署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并在欧洲市场逐步扩大规模至数千辆,实现无人驾驶规模化落地。
目前,萝卜快跑在全球部署了超1000台⽆⼈驾驶汽车,其⾜迹遍布迪拜、阿布扎⽐等16个城市,安全⾏驶⾥程已超过2亿公⾥,累计为公众提供了超过1400万次出⾏服务,单量全球第一。
萝卜快跑为什么能这么快打开国际市场?
核心在于,真正地用技术挖掘到了增量。
同一时期,对比国内的外卖市场,全球的出行市场,出现截然不同的打法。这似乎表明,在商业闭环的关键节点,AI真的可以做到降维——纯靠技术实力和长期布局,依旧能闯出一片天。
萝卜快跑的出海成绩,有了更多的意义,那就是让人们看到新的希望:
“你看,增量时代没有结束,只是需要靠更强大的硬科技去挖掘。”
出行服务之外,对于已经换上AI引擎的百度而言,还有更多的可能性。
比如,百度智能云。
IDC的数据显示,到2024年,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中,百度智能云连续六年第一。今年上半年,百度智能云以48个中标项⽬和 5.1亿元中标⾦额拿下“双第一”。
百度Q2云业务的表现,反映出一件事儿:AI业务,依然有足够多的增益储备。
AI落地是一场马拉松,耐力与爆发力同样重要,百度的云业务的爆发力已经在过去被验证,接下来,更多的持续增长价值,可能会进一步兑现。
百度的技术标签一直深入人心,在沉淀了十多年后,会不会有更多爆发?百度AI会不会再一次改写市场格局走向?
这些问题,不仅是提给百度,也是提给全行业。
长线看,百度始终是一个极佳的、值得长期关注的中国AI公司样本,甚至是全球样本。
AI“打开”了百度搜索的“远光灯”
萝卜快跑和云业务太亮眼,以至于很多人忽视了搜索的变化。
Q2财报显示,6月份,百度智能搜索的月活用户达7.35亿,同比增长了5%。移动端AI生成的内容从4月的35%迅速提升至64%。
都2025年了,搜索产品的流量还能增长,是一件有点“反直觉”的事情。
但这变化其实更表明:AI彻底重构了搜索入口。
当下的百度,AI重构搜索带来的成长性还在释放,倒也不必急于商业化,长期来看,继续推进AI重构搜索,充分挖掘智能搜索的活力,加强布局未来也许会更有价值。
AI重构搜索,不只体现在月活上。当前,市面上的AI搜索产品很多,必应、谷歌,也都在挖掘AI搜索的价值。
在国内市场,百度的入口地位依旧不可撼动,为什么?
一方面,搜索是一种远古的本能和直觉。
从新石器时期人类打猎生存,到现代人类从信息中寻找交易线索,都依赖于这个本能。搜索这个动作,暗含主动需求。
AI时代,人类搜索的本能,其实再一次被强化了。
用户的搜索需求不再是得到一个结果,而是要通过搜索,来高效地解决问题寻找服务。今天的搜索能力需要一次重构。
谁能率先完成重构,满足这些用户真搜索需求,谁就能成为数字生活的新超级入口。
很明显,百度的动作更激进,拥抱AI的速度更快。
7月2日,百度搜索宣布进行十年来最大改版,从搜索框、搜索结果页到搜索生态全面革新,强化超级入口的优势。
搜索框升级为“智能框”,从“文字输入”变成了“需求输入”。百看功能也升级接入智能体、真人服务等能力。AI助手则加入了视频通话,提升多模态输⼊、富媒体输出、⼀站式⼯作台及深度搜索能⼒。
一句话总结就是,智能搜索从交互到交付,各方面都更丰富了。
百度搜索改革越激进,其实越能反映出AI业务长期增长的确定性。
拿我一个自媒体创作者来讲,文章需要配图,AI图片生成是刚需,使用百度智能搜索的频次更高,黏性更强了。不只是配图,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都会本能的去百度智能搜索中找答案,获取AI服务。
百度其实早就意识到了这些,也因此没有被动等待技术浪潮,而是主动发起搜索原生AI革命,用一场AI搜索生态全面革新,主动进化,强化超级入口的优势。
AI时代做好搜索,不单单是个技术的问题,也是个怎么用AI+生态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问题。
把视野放到全球,通过谷歌的一些数据,可以观察到,AI时代下的搜索,增长空间被低估了。
数据显示,到2025年3月,谷歌搜索中有13.14%的查询触发了AI Overviews,根据谷歌最新财报,AI Overviews月活用户已超过2000万,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实际上,谷歌的AI Overviews,本质上还是给出超链接结果。
百度则不同。
百度比谷歌更激进。
从搜索结果来看,百度的多模态、智能体内容比谷歌要多得多。
相比超链接,智能化、结构化、多模态优先的内容,更接近用户搜索动作的真实需求,所以,用户覆盖率数据提升很快。
这种搜索体验是向上升维的。
过去搜索引擎,比的是效率,是速度,谁能更快,更准确地给出结果,谁就拿下用户。
今天AI搜索时代,搜索速度、结果之外又多加了一维:从给答案,到交付结果,真正解决问题。
换言之,AI搜索真正能做到“搜索即服务”。
IDC的报告数据,也能印证这一点。
根据《AI搜索产品评估,2025》报告显示,百度AI搜索在中国通用型AI搜索类产品中总分排名第一,其中用户数据、技术能力两个重要指标均排名第一。
这份报告还提到几点关键细节:
用户数据上,百度AI搜索在次日留存率上获得了满分,这得益于百度搜索的用户积淀和生态协同。也因此,百度AI搜索的用户转化能力与生态黏性处在行业TOP梯队。
产品上,百度搜索在用户意图识别准确率、搜索结果丰富度及搜索结果准确率,均获得满分,对用户的多意图复杂查询有稳定的语义理解。
产品、体验上能做到这些,还是依托于技术能力。
报告还提到,百度AI助手依托文心大模型、DeepSeek等顶尖基座大模型,突破性构建多智能体协作认知架构,「信息查询」到「任务交付」的能力跃迁。据悉,近期百度AI助手升级了视频通话、一句话生图、免费修图、网页阅读等多项能力。
科技产品、服务是有“棘轮效应”的,易于向上调整,难于向下降级。这就好比你用过最新款的苹果16,就很难再回去用苹果X。
搜索也是如此。
当用户习惯了高效的智能框,习惯多模态、智能化搜索,就再也回不去了。
财报会上披露,用户在百度搜索的日均使用时长有明显提升。可以看到,百度的这场“AI原生搜索变革”,不仅让用户从单次搜索行为,延伸至长期使用习惯,更让百度搜索持续筑牢「超级入口」的竞争壁垒。
这场以AI技术为驱动,以服务生态为延展的主动变革,长期来看,能为百度搜索打开全新的增长空间。
这亦是百度布局AI确定性的意义所在。
全栈为底,百度跑入AI增长周期
AI不只是搜索行业变革的趋势,也是一种大厂自我革新的能力。
百度搜索这场“AI原生变革”能够进展这么快,而且有这么多可圈可点的成果,离不开百度的全栈AI能力。
AI领域的巨头,谷歌、百度都在做全栈,是深耕AI多年巨头们的共识。
为什么要做全栈AI?
因为AI不是单一技术,而是多元协同的复杂能力。
ChatGPT、DeepSeek的确火了,人们对于AI的了解更多,但是顶尖科技公司,也基本达成一致:Chatbot不是AI的最终形态。AI不是某一领域的爆发,而是多个应用场景的爆发。
AI是什么,是新时代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比拼的不是一个爆炸的idea,而是系统性能力。
早在19世纪末人类就已经发明了内燃机,但此后百余年,关于内燃机的科研依旧在继续,燃油效率不断提升,与之配套的变速箱、传动系统也在不断研发。
引发工业革命的内燃机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系列技术的长期协同。
AI也是一样。
从用户的角度看,Chatbot用户是没有忠诚度的,谁更牛,谁的用户就越多,用户留存很成问题。
DeepSeek先进,大家一窝蜂用DeepSeek,ChatGPT5先进,大家又跑去用GPT5。没有稳定的用户池,技术纵然再牛,怎么去商业化?C端用户对产品是没有忠诚度的,只有对自己需求的忠诚度。
另外,在商业化上,聊天机器人也覆盖不了所有的AI需求场景。应用场景的多样化决定了Chatbot不可能一统天下,所以真正押注AI的顶级科技公司,都是全栈AI布局。
譬如,百度、谷歌。
全栈AI布局,意味着更丰富的技术能力,更确定的商业化前景,以及更持续的业务增长和循环。
全栈路线下,AI业务有确定性的收入,AI技术的商业化和未来布局并行发展,也更容易形成技术-商业变现-研发-再变现的正向循环。
更重要的是,全栈能力,打开AI落地的更多可能性。
比如,百度的AI落地场景中除了B端的云和车,C端还有搜索、数字人、GenFlow、MCP等,每一个场景都是一种新的可能性。落地AI,不是落地某一个场景,而是融入千行百业,这才是AI生产力的本意所在。
当外界都追求的“超级应用”,百度却呼吁,要帮助更多人、更多企业打造出数百万“超级有用”的应用。
AI要“超级有用”,技术本身的先进性、成熟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落地能力。
AI这么复杂的技术,能落地千行百业,不容易,唯有押宝全栈AI技术的大厂能做到。因为只有大厂,才能把复杂技术,内化成能力,并且给各种各样的企业用,授之以渔。
云计算就是一个例子。
云计算、数字化领域的发展来说,这么多年,真正成功的,还是顶尖科技公司。一方面是技术能力上的差异,另一个是服务能力上的差异。
实际上,百度“授之以渔”的能力很强。
百度全栈AI布局,能产生技术复利,进而降低成本,推动技术进一步落地。
很多行业不是不需要AI,而是囿于成本问题难落地,比如毛利率比较低的制造业,不是用不用AI的问题,而是用不用得起的问题。全栈AI的优势,就在于底层技术的复用,落地的行业越多,打通的场景越多,复用的价值就更体现出来。
于百度而言,这种全栈布局的技术复利和场景优势,正在转化为抗周期的AI增长韧性。
Q2季度AI新业务不断地突破,也是这种增长韧性的外化。
这也是百度AI 变革之后,具备的最大优势之一。
最后:
AI生产力时代,激进的变革并非坏事。这个时代太需要增量,太需要变革。今天的百度,恰好是AI行业的颠覆者,是新时代所需要的变革者。
历史车轮滚滚,AI与人类共生的未来,值得期待。
1、2025年上半年乘飞机访问中国的俄罗斯人数量大幅增长70%达661645人次
2、e法耀陇原|庆阳:法治护航数字经济 黄土大塬崛起“中国算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