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涨100%!中国创新药赛道迎来价值重估,如何参与?
中国创新药赛道正迎来“价值重估”浪潮。
7月29日,港股创新药板块再度全线飙涨,港股创新药指数盘中再度创出年内新高,年内累计涨幅超100%,药明康德、石药集团、泰格医药、三生制药等多只创新药大牛股集体大涨。
站在当前时点,多家机构认为,本轮港股创新药行情的核心驱动力是价值重估,与美股医药巨头相比,当前估值仍具吸引力。目前宽基对创新药板块的配置远未见顶,外资对港股创新药的配置也有提升空间。
那么问题来了,普通投资者该如何参与这一波创新药的“价值重估”行情?
创新药“价值重估”浪潮
今年以来,中国创新药赛道掀起一轮大牛市,多家创新药上市公司迎来了一波“价值重估”浪潮。今日盘中,港股创新药指数(CSI:931787)再度创出年内新高,年内累计涨幅已超100%。
有分析指出,中国创新药清晰的商业化路径和持续的BD交易,成为本轮行情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主线之一。
随着国产创新药的临床数据与研发进度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创新药出海趋势持续强化,推动药企收入天花板上移。
据中邮证券统计,2024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 out授权总金额达51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00亿元),同比增长27.4%,占全球同类交易总额的30%。中国在全球创新药BD交易中的项目数占比从2019年的3%跃升至2024年的13%,金额占比从1%提升至28%。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 out总金额已接近6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700亿元),赶超2024年全年BD交易总额,跨国药企(MNC)对中国创新药资产的关注度有望延续。
BD交易是指企业通过商务合作(如授权许可、合资、并购等)整合资源、拓展市场的商业行为,在生物医药领域常表示为创新药技术的跨境对外授权合作(如License-out),是企业实现资金回流与全球化布局的重要策略。
今年5月份以来,国内创新药BD交易迎来爆发期。5月20日,三生制药宣布与辉瑞达成的60.5亿美元授权协议。根据协议,三生制药将获得12.5亿美元首付款,以及最高可达48亿美元的开发、监管批准和销售里程碑付款(潜在总金额高达60.5亿美元)。此次12.5亿美元首付款也刷新了国产创新药License-out(对外授权)的最高首付款纪录。
7月28日,恒瑞医药公告称,与生物制药公司GSK达成协议,GSK将向恒瑞支付5亿美元的首付款,里程碑付款的潜在总金额约120亿美元。
有机构分析称,基于当前国产创新药资产储备丰富、交易性价比显著,叠加跨国药企专利悬崖下的补缺需求及海外投融资边际改善,出海交易热度将持续。
从产品“出海”的路径来看,中国创新药正从欧美市场走向东南亚、南美洲等此前没有布局的地方。另外,中国创新药的临床前开发速度、临床开发速度比欧美公司快5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创新药正在系统性地提升整体实力。从2015年开始,中国药物研发管线整体增速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均超过30%,远高于全球整体水平。
布局正当其时
尽管创新药赛道的表现非常亮眼,展望后市,该板块后续仍存投资机会。光大证券指出,目前港股通纳入的港股医药公司超百家,南下资金持续净流入,年初以来板块持续反弹,当前估值仍具吸引力。宽基对创新药板块的配置远未见顶,外资对港股创新药的配置也有提升空间。
交银国际证券也认为,本轮港股创新药行情的核心驱动力是价值重估,与美股医药巨头相比,当前估值仍具吸引力。2025年上半年,内资持续通过港股通加仓港股创新药,而外资在创新药中的仓位仍处于底部。整体看好创新药板块继续修复的机会,但反弹后选股至关重要。
从更宏观的视野来看,随着人口总量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以及居民健康保健意识的提高,人们对于医药健康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为了适应居民不断提升的健康保健需求,医药健康行业也不断在制度、管理、技术、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和创新,在此过程中,将不断涌现一大批优秀的上市公司。
因此,在符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当前时间点或许是个人投资者布局未来的绝佳窗口期。
如何长线布局?
众所周知,创新药行业的技术门槛非常高,专业性也非常强,涉及到产业链生态较为复杂,细分赛道的景气度会出现分化,且未来的不确定性较大。因此,通过创新药主题基金的方式进行投资布局,或许更适合大部分普通投资者。
如果想要参与投资创新药行业,侃见财经建议关注天弘基金旗下的天弘医药创新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 010654 C类 010655)。
据悉,该基金成立于2020年12月2日,该基金通过优选医药创新相关的优质股票,在严格控制投资组合风险的前提下追求基金资产长期稳定增值,并力争实现超越业绩基准的投资回报。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天弘医药创新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博腾股份、药明生物、药明康德、凯莱英、药明合联、泰格医药、康龙化成、百济神州和科伦博泰生物。
注:以上仅为对历史持仓展示,非个股推荐。
目前,天弘医药创新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为郭相博,据公开资料显示,郭相博拥有纽约大学生物工程硕士学位,具有7年证券从业经验。历任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部门主管,医药行业专业背景过硬;2014年2月加盟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18年1月起担任天弘医疗健康混合型基金基金经理。
在详细复盘了郭相博掌舵的天弘医药创新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调仓过程,我们发现,郭相博具有国际化视野和体系化的投资理念,擅长国内外行业比较、自下而上深度挖掘个股。淡化择时,聚焦最好的细分行业和优质股票,通过长期持有追求较为稳定的超额收益。
郭相博的另一个明显投资特征是善于把握主线。医药板块的大行情往往都带有主线特征,这几年的CXO、创新药、疫情概念快速轮动,但从结果来看,郭相博均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投资成绩,主要原因是郭相博有一套独特的投资秘诀。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8日,郭相博近一年的投资回报达54.34%,今年以来取得了40.87%的正收益,明显跑赢沪深300指数。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购买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定投非储蓄,也有亏损风险。指数基金存在跟踪误差。所提及个股仅作展示,不作推荐。
1、安克创新:亮眼业绩背后存隐忧、产品召回事件频发,供应商管理亟待加强|ESG案例
3、字节跳动捐赠1000万元:支援京津冀等受灾严重地区,字节跳动捐款31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