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罗斯柴尔德家族,穿越周期300年,罗斯柴尔德家族到底有多厉害

时间:2025-08-15 21:47 作者:三女婿

罗斯柴尔德家族,穿越周期300年,罗斯柴尔德家族到底有多厉害

导语:这个传承了300年的全球最富有的家族,却又在当下被某些媒体渲染为“世界幕后操控者”,背后的真相究竟如何?

王剑/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在人类经济史上,罗斯柴尔德家族肯定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这个起源于德国法兰克福犹太区的家族,用三个世纪的时间构建起横跨金融、能源、艺术等领域的庞大商业帝国,其影响力渗透至欧洲王室、国际政治与全球资本流动的血脉之中。

鼎盛时期,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过苏伊士运河的关税定价权,主导过伦敦黄金市场的定价机制……家族财富曾占全球总量的50%。

然而,这个传承了300年的全球最富有的家族,却又在当下被某些媒体渲染为“世界幕后操控者”,背后的真相究竟如何?

1

罗斯柴尔德的原始积累与家族蓝图

1744年,一个名叫梅耶·罗斯柴尔德的男婴在德国法兰克福降生。

谁也未曾想到,这个出生在犹太贫民窟的孩子,将在未来三个世纪里,让家族的名字响彻全球金融市场的每一个角落。

梅耶的祖祖辈辈都是商人,他自幼聪明,13岁就开始当学徒,整日混迹于各色人群中寻找商机。

16岁时,梅耶敏锐地发现了一个非常小众的市场:欧洲贵族对稀有古钱币的收藏狂热。恰好他也对收藏古钱币有着浓厚兴趣,并倾其所有开办了一家小公司专门从事货币兑换、古董和古代钱币买卖,开始了财富的原始积累。

凭借对钱币年代和价值的精准判断,梅耶很快在贵族圈子里逐渐小有名气,但真正改变他命运的,是与德国黑森选侯威廉一世的相遇。

这位痴迷古币的王子不仅成为了梅耶的常客,还因对其精明头脑的欣赏,直接任命为自己的金融代理人,让这个犹太青年一步登天,得以涉足欧洲王室的财富管理核心。

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成为梅耶最重要的人生转折点。

彼时,当欧洲大陆陷入战火,贸易通道被切断,梅耶却看到了危机中的机遇。

那个时期,他手上掌握300万英镑的王室资金,这笔巨款在当时足以武装一支军队,存入银行也有着不菲的利息。可梅耶没有把钱存起来,而是利用战争带来的旺盛物资需求,在英国与德国之间打造了一个庞大的走私网络。

当法国军队封锁港口时,他的走私商队偷偷将英国的棉布、葡萄牙的葡萄酒,随后又将德国的武器和粮食销往英国。

如此繁杂的工作,梅耶自然是信不过外人,好在他那时已经有了五个儿子,分别是阿姆谢尔、所罗门、内森、卡尔和詹姆斯。他们和父亲一样,少年时期就开始帮家里干活。

与此同时,梅耶还悄悄向急需军费的英国政府提供贷款,条件是获得英国国债的承销权,这种“战争财”与“政治债”的双重操作,让梅耶背后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不仅赚得盆满钵满,还借机打入到欧洲的上流社会。

当时的犹太人并不被主流社会接受,普遍被欧洲贵族们视为贪婪且自私的群体,甚至还一直是诸多欧洲文豪笔下嘲讽的对象。

梅耶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份,却没有像其他犹太人那样通过获取爵位来改变地位,而是通过“解决问题”来与欧洲王室建立隐秘的共生关系,比如为奥地利皇帝筹措加冕资金,为普鲁士国王垫付军费,甚至帮教皇处理宗教财产的抵押事务……

作为回报,他不仅获得了在各国宫廷自由通行的特权,还获得了管理更多王室资产的独家权利。

1812年梅耶去世时,他留给五个儿子的不仅是高达200万英镑的巨额财富,还有一套谋划许久的家族未来蓝图。

2

跨国金融网络与情报帝国的建立

梅耶临终前,将五个儿子叫到病榻前,作出了日后至关重要的家族布局。

他早就意识到金融才是连接欧洲各国,打通身份壁垒的重要工具,因此让五个儿子分别在法兰克福、伦敦、巴黎、维也纳、那不勒斯开设银行,希望“让资本像血液一样在欧洲流动”。

这段临终嘱托,后来被戏称为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五子分封”,但这份苦心孤诣的家族布局,却是罗斯柴尔德家族能够始终穿越周期的重要基石,更是一套抵御风险的生存哲学。

按照梅耶的指示,长子阿姆谢尔留守法兰克福总部,像家族的心脏一样维系着各分行的资金调度;次子所罗门被派往维也纳,凭借出色的外交手腕,他很快成为奥地利首相梅特涅的座上宾,通过资助“神圣同盟”的军事行动,换来了奥地利铁路和矿业的垄断权;三子内森则远渡重洋,在伦敦金融城扎下根来。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被称为“伦敦之狼”的三子内森,后来在滑铁卢战役中上演了金融史上最著名的操作。

1804年,他初到英国时,兜里只揣着父亲给的2万英镑,却敢用全部资金囤积英国棉布,充分体现了其在投资领域的狠劲。

随后,他通过将棉布运到法国,再换成黄金运回伦敦,三年就赚了10倍利润。在此过程中,他深刻意识到信息对于金融投资的重要性,开始秘密在欧洲各地培养自己的“线人”。

1815年6月18日,当英军与拿破仑的军队在比利时厮杀时,内森的“线人”比英国政府的官方信使早12小时带回了英军获胜的消息。

于是,他立即在伦敦交易所疯狂抛售英国国债,引发市场对“英军战败”的恐慌,待国债价格暴跌后,又马上大量买入,单日获利便超过2亿英镑(折合约为如今的500亿美元)。这桩交易不仅让他垄断了英国黄金市场,更让他随后又为普鲁士发行500万英镑战争债券,让伦敦分行从此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神经中枢。

四子卡尔在那不勒斯迎娶了意大利贵族后裔,并通过与梵蒂冈的合作,获得了天主教世界的水银矿垄断权。要知道,当时水银是提炼金银的关键原料,这等于让罗斯柴尔德家族间接控制了欧洲的贵金属市场。

而最小的儿子詹姆斯在巴黎的崛起更具戏剧性,1818年,他故意抛售法国债券引发市场恐慌,迫使路易十八不得不向他求助,最终以极低的价格获得了法国国债的承销权,被誉为“没有王冠的法国金融沙皇”。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五兄弟构建的不仅是银行网络,更是一个覆盖全欧洲的情报系统。他们用信鸽传递消息,在各国宫廷安插“线人”,甚至雇佣专门的马车夫刺探沿途的商业情报,互通有无。

比如当内森在伦敦得知法国即将发行新债券时,詹姆斯在巴黎已经开始囤积旧债券;而卡尔在那不勒斯发现西班牙银元贬值,而收到信息的阿姆谢尔,早已在法兰克福调整了汇率报价。

依靠这套紧密又快速的“信息差套利”,罗斯柴尔德家族在19世纪中叶掌控了欧洲60%的跨境资本流动,几乎将整个欧洲金融资产的命脉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更重要的是,五兄弟也严格遵守着梅耶定下的规矩:任何重大决策必须全员同意,利润按比例分配,家族资产永不分割。

这种“去中心化运营,中心化决策”经营模式,使得罗斯柴尔德家族随后三百年间,既能灵活应对各国市场变化,又能通过保持家族凝聚力,抱团抵御任何风险。

正如梅耶·罗斯柴尔德的遗嘱所写:“一支箭容易折断,但一束箭能抵挡狂风。”

这束由五个儿子组成的“箭”,也逐步将罗斯柴尔德家族推向世界权力的顶峰。

3

全球资源垄断与金融定价权的资本大网

1871年,为了帮助法国政府解决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问题,罗斯柴尔德家族巴黎分行适时提出独家承销战争债券,条件是将阿尔萨斯-洛林矿区的税收权作为抵押。

按照家族事先的测算,矿区每年1.2亿法郎的税收不仅能覆盖债券利息,更让其间接控制了法国最富饶的工业带。

最终,在法国政府应允下,家族通过承销佣金与二级市场衍生品交易,既赚得盆满钵满,又实现了“以债务换资源”的深层目标,还将法国工业核心区的经济命脉握在手中。

而这种“以债务换资源”的模式在此后半个世纪里,被其不断复制。

1875年,埃及因修建苏伊士运河濒临破产,计划出售44%的运河股权,垂涎已久的英国想购买,却因国库空虚无力承担。

当时,英国年度财政盈余仅800万英镑,而收购需400万英镑。

知道这个消息后,罗斯柴尔德伦敦分行立即在48小时内凑齐资金,但条件是获得运河未来20年的关税定价咨询权,英国政府权衡再三后接受了条件。

这项精明的交易在日后为罗斯柴尔德家族带来源源不断的财源:由于苏伊士运河每年通航费的15%以“咨询费”名义流入其账户,仅1880年就高达120万英镑,令人咋舌。

更关键的是,通过影响运河股权结构,罗斯柴尔德家族等于变相掌控了欧亚贸易的定价规则,从而让英国纺织品、中国茶叶等商品的流通都经过这个“隐形收费站”,轻松获得了更多的收益。

在资源领域的布局,同样凸显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长远眼光。

1833年,卡尔·罗斯柴尔德通过向教皇提供贷款,获得意大利阿尔马登水银矿垄断权。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全球70%的水银供应后,立即将开采成本从每吨800法郎压降至500法郎,售价却维持1200法郎,利润率高达140%,间接掌控欧洲贵金属市场。

随后二十年间,由于罗斯柴尔德家族实际控制了全球70%的水银供应,各国需要水银都必须向其申请配额。

正是这种对贵金属资源的垄断,让罗斯柴尔德家族在金本位时代拥有了事实上的货币发行影响力。这意味着当某个国家想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必须获得足够的金银,而获得金银的前提,就必须得到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水银配额。

与此同时,罗斯柴尔德家族也看到了刚刚冒出的石油产业潜力,开始步步为营进行布局。1883年,家族下属的维也纳分行通过向俄国放贷2000万卢布,换得巴库油田30%开采权,同时引入美国技术将产量从50万桶提升至300万桶,自此成为洛克菲勒标准石油公司在欧洲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到1890年代,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的石油产量占全球总量的15%,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已经超过洛克菲勒。

借助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投资逻辑,罗斯柴尔德家族在19世纪末达到巅峰——当时全球每年的跨境资本流动中,有60%通过罗斯柴尔德银行的网络完成;欧洲各国政府发行的国债中,70%由家族承销;甚至美国内战期间,北方联邦政府的战争债券也是通过罗斯柴尔德的纽约代理人销售。

而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全球资本市场的涉足,也由此开启。

1919年,罗斯柴尔德家族通过与其他四家金商的代表商谈后,在伦敦金融城的“黄金屋”正式确立了黄金定价机制。而这个由罗斯柴尔德家族主导的定价机制,也在此后近百年里决定着全球黄金市场的交易基准。

自此之后,当英国需要稳定英镑汇率时,黄金价格会被刻意压低;而当罗斯柴尔德家族需要抛售黄金回笼资金时,价格又会小幅上涨。

这种对“货币之锚”的掌控,不仅让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依然保持着对全球金融的掌控,同时也深度介入各国的黄金储备与周转过程中。

而这种渗透到全球经济毛细血管的影响力,正如19世纪的《经济学人》杂志的评价:

“这个家族不生产任何商品,却掌控商品流通的每一个环节;不制定任何法律,却让法律的实施离不开他们的支持。”

4

政商织网与时代折戟

19世纪中叶的欧洲宫廷,流传着一句戏言:“各国首相的办公桌上,永远放着两份文件——一份是内阁会议纪要,另一份是罗斯柴尔德银行的业务报告”。

显然,此时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早已超越普通金融机构的范畴,成为左右欧洲政治走向的隐形力量。这种政商交织的关系,既源于资本的天然影响力,更得益于家族精心构建的权力网络。

在奥地利,所罗门·罗斯柴尔德的维也纳分行不仅为哈布斯堡王朝承销国债,更直接参与帝国的财政改革。

1850年,所罗门说服皇帝建立统一的税收制度,条件是家族获得匈牙利铜矿的开采权,这种“政策换资源”的模式,让奥地利80%的贵金属冶炼业落入其掌控中。

而在法国,詹姆斯·罗斯柴尔德的巴黎分行也与奥尔良王朝形成稳固同盟,1830年七月革命期间,正是他动用家族资金稳定法郎汇率,才让路易·菲利普顺利登基。

作为回报,法国铁路建设的特许权几乎全被罗斯柴尔德家族收入囊中。于是,从巴黎到里昂的铁路沿线,每座车站的拱门上都刻上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纹章,彰显出这个家族无上的荣耀。

即便是远在美洲的美国,也难以摆脱这个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影响。

1837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各州银行纷纷倒闭,时任总统范布伦不得不向罗斯柴尔德纽约代理人求助。

收到请求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立即通过伦敦分行向美国政府提供500万美元贷款,条件是美国联邦政府需用关税收入作为抵押。

在得到美国政府同意后,罗斯柴尔德家族也等于间接参与了美国早期的财政体系建设,更因此成为随后阴谋论的主要来源。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北方联邦政府的战争债券,甚至需要通过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纽约网络销售才能售出。

为了让家族利益最大化,内森的孙子列昂内尔为此亲自前往华盛顿,与林肯总统商谈债券利率,最终将票面利率从7%压低至5.5%,既降低了美国的战争成本,也为家族争取到更多承销份额。

但是,罗斯柴尔德家族这种政商深度捆绑策略,却在20世纪初遭遇严峻考验。

1914年一战爆发时,因为内部对于政局的不同意见,家族陷入严重纷争,最终达成妥协:

伦敦分行全力支持协约国,为英国提供战争贷款并承销国债;法兰克福分行则服务于同盟国,帮助德国稳定马克汇率。

这种“两头下注”策略虽在短期内保全了资产,却埋下了信任危机的种子。

一战结束后,德国民众将战败归咎于“犹太财阀的背叛”,矛头直指罗斯柴尔德家族为代表的犹太财阀,使得家族在法兰克福的业务几乎停滞。

更致命的打击来自二战,1938年纳粹吞并奥地利后,维也纳分行的全部资产被没收,家族成员路易斯·罗斯柴尔德被关进集中营,直到支付2000万马克赎金才得以流亡美国;1940年法国沦陷后,巴黎分行的盖伊·罗斯柴尔德不得不将核心资产转移至瑞士,留在欧洲的18座城堡和三千多件艺术品被纳粹洗劫,仅存的法兰克福总行档案也被烧毁大半。

战后的世界格局不仅彻底改写了家族的生存逻辑,也带来了一系列转变。

随着欧洲各国推行国有化政策,1946年,法国政府宣布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巴黎分行收归国有,英国工党政府则对伦敦分行实施严格监管。

罗斯柴尔德家族在美国也遭遇了危机,由于美国金融界在二战后崛起,华尔街的摩根、高盛等本土投行不再依赖罗斯柴尔德家族资金,改为社会化募资,作为其代表的库恩·勒布公司逐渐被边缘化。

面对种种不利变局,罗斯柴尔德家族不得不主动转型,逐渐放弃传统商业银行业务,转向门槛更高的并购咨询和资产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整个家族的资产富可敌国,罗斯柴尔德家族也从不追求“首富”的虚名,始终保持低调,并刻意隐身于各类公开报道之后。

这种谨慎,其实源于家族创始人梅耶的遗训:“让别人去做耀眼的太阳,我们做滋养万物的雨水。”而用我们更熟悉的话来说,就是“闷声发大财”。

在超过两百年的世界内,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财富一直是以银行股权、矿产债券、土地契约等形式存在,既不上市,也不接受任何公开报道。

客观来说,这种隐秘性让这个全球最富有的家族在两次世界大战的动荡中得以保全核心资产,但也因为过于神秘招致种种猜测和非议。

5

从阴谋迷雾到时代智者

2007年,当一册名为《货币战争》图书在国内热销时,书中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被描绘成“操控世界经济的影子政府”,作者宣称其资产达5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一半。

事实上,这种夸张的描述背后,其实是一个延续两个世纪的阴谋论翻版。

自19世纪起,关于“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各国央行、策划世界大战”的传言就从未中断,而这些传言的滋生,既源于家族的隐秘性,也与历史上的反犹主义密不可分。

客观来说,此类阴谋论的根源之一是罗斯柴尔德家族极为封闭的管理模式。由于其从不公开财务数据,拒绝上市融资,核心业务也始终由家族成员掌控,这种深藏不露的家族故事在信息不透明的19世纪,很容易引发各类猜忌。

1848年欧洲革命期间,欧洲激进派报纸就将起义归咎于“罗斯柴尔德家族为压制工人运动而操纵粮价”;19世纪末的反犹小册子更是编造出“家族通过共济会控制全球媒体”的谣言。纳粹上台后,这些传言开始被系统性利用,成为迫害犹太人的理论工具,柏林的《冲锋报》甚至刊登漫画,将罗斯柴尔德家族描绘成“缠绕地球的章鱼”,令其声名狼藉。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整个家族在长达近三百年时间内对全球“货币权力”的事实性掌控。

由于罗斯柴尔德家族参与了伦敦黄金定价的机制,并在随后通过这项策略始终涉足于全球黄金市场,使得外界对其可能操控黄金价格十分忌惮。

而曾经在19世纪承销多国国债的经历,也容易被解读为“控制各国货币发行权”,尤其是通过“控制美联储”来操控世界美元体系。

可查阅史料,真实的历史是,黄金定价其实是由罗斯柴尔德家族牵头,与五家主要金商共同协商的结果,且家族在1980年代后就逐步退出;所谓“控制美联储”更是无稽之谈——1913年美联储成立时,罗斯柴尔德家族因反对央行国有化而拒绝参与,当时的主导者是摩根和洛克菲勒等美国本土财阀。

面对种种对自己不利的传闻,罗斯柴尔德家族依然选择隐忍,从不对外做任何解释和辟谣。

其中可能的原因是,这些谣言很多是无稽之谈,想解释都不知从何谈起。更重要的是,负面的信息其实也增加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神秘性,使其也获得了意外的好处。

比如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罗斯柴尔德家族就已逐渐转型为全球并购和财务服务机构,通过自己丰富的人脉和资源,来赚取佣金。

2003年,罗斯柴尔德家族将英法两地的投行部门合并为罗斯柴尔德集团(Rothschild&Co),专注于跨境并购咨询。

在这个需要深厚的政商网络和跨文化理解的领域,恰恰是其家族三百年积累的核心优势,也是来自世人对其家族神秘背景的敬畏。

而经过了三百年的时间考验,罗斯柴尔德家族赚钱的能力始终没有减弱。

2008年金融危机中,当华尔街投行因次贷危机焦头烂额时,罗斯柴尔德集团却凭借保守的风险控制逆势扩张,帮助雀巢收购徐福记、协助微软收购Skype,这些交易的佣金率虽仅2%-3%,但全年营收仍增长15%,充分显示了其“在风暴中稳舵”的能力。

就连在中国市场,罗斯柴尔德家族也同样延续了“提前卡位”的传统。

2012年,罗斯柴尔德集团在上海设立代表处,开始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提供服务。比如协助复星集团收购地中海俱乐部,为腾讯投资Supercell提供财务顾问服务,甚至参与了亚投行的早期筹备工作。

这种“不做主角做纽带”的定位,不仅延续了罗斯柴尔德低调的传统,同时也继续可以分享增长红利。

尤其是从第七代继承人开始,除了女性成员进入核心决策层,打破“男丁继承”的数百年传统,家族也更加专注于绿色能源和生物科技投资。比如2021年,由罗斯柴尔德基金领投的固态电池企业QuantumScape上市后,市值就一度突破500亿美元,让这个古老家族在今天依然不敢小觑。

如今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似乎更像一位隐于市的智者。他们不再追求对金融市场的绝对控制,却总是在全球经济的关键节点保持存在感:法国总统马克龙的经济顾问团队中有家族成员的学生,伦敦金银市场协会的定价机制仍保留着他们设计的框架,甚至比特币的早期投资者中,也有其关联基金的身影。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罗斯柴尔德家族管理的资产约1800亿美元,虽仍是全球顶级财团,但远不及摩根大通(3.7万亿美元)、高盛(2.5万亿美元)等机构,其核心业务依然集中在并购咨询(占全球高端并购市场7%的份额)、私人银行和红酒、珠宝等奢侈品领域,继续保持低调的奢华。

从法兰克福犹太区的旧币收藏铺,到全球金融网络的隐形节点,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三百年历史,本质上是一部资本与权力的互动史。

不过,他们既不是阴谋论者口中的“世界操控者”,也非单纯的财富积累者,而是通过理解规则、制定规则、适应规则,像水流一样,既能在峡谷中聚势成河,也能在平原上漫灌成泽,在不同时代都能找到生存坐标。

正如这个家族门楣上的古老箴言:“财富会流逝,权力会更迭,唯有适应变化的智慧,才能让家族的名字穿越时间”。

文章参考信息来源:

英文参考文献:

1.Ferguson, N. (2009). The House of Rothschild: Money's Prophets, 1798 - 1848. Penguin Books.

2.Kynaston, D. (2017). The Rothschilds: The Creation of a Dynasty. Atlantic Books.

3.Einzig, P. (1969). The History of Foreign Exchange. Macmillan.

4.Chancellor, E. (2019). The Price of Time: The Real Story of Interest. Penguin Press.

5.Rothschild Archive. (n.d.). Retrieved from https://www.rothschildarchive.org/

6.Encyclopedia.com. (n.d.). Rothschild Famil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encyclopedia.com/history/news - wires - white - papers - and - books/rothschild - family

7.SpringerLink. (n.d.). Rothschild, the Largest Bank in the World: How Multinational Family Ownership Overcame Nearly All Management Complexities When Others Failed. Retrieved from https://link.springer.com/chapter/10.1007/978 - 3 - 030 - 35824 - 2_3

8.Encyclopedia.com. (n.d.). Rothschild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encyclopedia.com/history/encyclopedias - almanacs - transcripts - and - maps/rothschilds

9.Britannica Kids. (n.d.). Rothschild family. Retrieved from https://kids.britannica.com/students/article/Rothschild - family/276800

10.Encyclopedia.com. (n.d.). Rothschilds, Th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encyclopedia.com/social - sciences/applied - and - social - sciences - magazines/rothschilds

中文参考文献:

1.任泽平. 解码罗斯柴尔德:顶级财阀与大国金融霸权[J/OL]. 雪球.https://xueqiu.com/4973688928/297455955

2.世界级财团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J/OL]. 股吧, https://mguba.eastmoney.com/mguba/article/0/1354183844

3.罗斯柴尔德家族:金融帝国的崛起、争议与传承 [J/OL]. 雪球, https://xueqiu.com/1571367340/322860499

4.罗斯柴尔德家族:财富传奇与家族传承的启示(一)[J/OL]. 微信公众平台,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MzkxNDU2NzYwMA ==&mid = 2247490164&idx = 3&sn = 1d9cfbe425603b41738a4f25f131721e&scene = 0

5.罗斯柴尔德家族:欧洲的第六大力量(m.21jingji.com). 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21102/herald/cdb0715b6dc5913ef28f031c37381b8e.html

6.罗斯柴尔德家族:从犹太区小商人到全球金融帝国的传奇(微信公众平台).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MzkzNzk3MjI1MQ ==&mid = 2247483687&idx = 1&sn = 8d3f65dd81ecf8277e77fe7e60037cae&scene = 0

Top

1、400多万例异常检出背后,美年健康有何“秘密武器”?

2、这个暑期,“体育外卖”有点儿火

3、赵露思风波越闹越大,助农是假,圈钱是真?果农终于发声道出真相,帮我找一下赵露思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CXH/detail/grgxrp.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三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