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15 21:33 作者:十二地支
中国古代就开始注意防治重金属中毒,中国古代就开始注意防治重金属中毒的原因
今年7月初甘肃幼儿园发生铅中毒事件,现在对污染源还有争议,有人认为是附近的铅锌矿造成的。有一些人嚷嚷要把金属矿都关了,这样就没有重金属污染了。这种想法不是蠢就是坏。各类矿产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物资,没有采矿业我们的社会就无法正常运转。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人就开始采矿、冶炼金属。在这个过程中古人对一些重金属中毒的职业病危害己有一定的认识,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的防治和治疗经验。
明代医家薛己在其所著《内科摘要》中记录了一例销银匠职业病的病案。“一男子,饮食劳倦,而发寒热,右手麻木,或误以为疔毒,敷服皆寒凉败毒,肿胀重坠,面色痿黄,肢体倦怠,六脉浮大,按之如无,此脾胃之气虚也。询之果是销银匠,因热手入水,梅银寒凝隧道,前药益伤元气故耳。遂用补中益气及温和之药煎渍汤手而愈。”。这可谓医籍中职业病防治的最早记载。古代所谓销银匠是指生产银子的工匠。元代的银锭上还刻有销银匠的名字。如下图的元代五十两银铤上的刻字, “至顺三年月日 销银匠彭祥陈德 兴国路抽分山泽所产炼成十分白银五十两 提调官”。
元代五十两银铤
中国古代炼银主要使用灰吹法。灰吹法主要利用银铅互熔,使银溶于铅中,通入空气,使铅氧化沉积,成为密陀僧,使银铅得以分离,且银得到提纯。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会接触到铅等重金属,造成铅中毒。
天工开物中炼银技术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还记载了铅矿工人的的铅中毒。铅生山穴石间,人挟油灯,入至数里,随矿脉上下曲折斫取之。其气毒人,若连月不出,则皮肤痿黄,腹胀不能食,多致疾而死。这些症状和现代医学铅中毒的描述一致。
古人逐渐认识到一些有毒气体和烟雾等对环境的污染破坏,以及对人身体的损害。逐渐地,人们也采取一些措施防治这类危害。在1988年,江西瑞昌市铜岭村发现的商中期的采铜遗址中,已有完整的井架和一些排水设施。而湖北大冶铜绿山东周铜矿遗址表明,当时井下的通风、排水、照明、巷道支护等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到了宋代,人们对这类环境破坏的认识更加深入。《图经本草》记载丹砂矿对环境的影响时写道:“春州融州皆有砂,故其水尽赤,每烟雾郁蒸之气,亦赤黄色,土人谓之硃砂气。尤能作瘴疠,深为人患也”。记下了汞蒸气污染环境和对人体的毒害害。
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 燔石》中还记载了砷中毒:凡烧砒时,立者必于上风十余丈外,下风所近,草木皆死。烧砒之人经两载即改徙,否则须发尽落。当时的人已经注意到炼制砒霜的过程中会生成毒烟对植物和人都有伤害。工人干两年就必须转行,按照现在的话讲就是更换岗位,避开有毒工序。武大郎是被砒霜毒死的,但古代砒霜最大的用途不是医药、冶金,而是农业,相当于现在的农药。“然每岁千万金钱速售不滞者,以晋地菽麦必用拌种,且驱田中黄鼠害,宁、绍郡稻田必用蘸秧根,则丰收也。”。
北宋孔平仲《谈苑》记载:“后苑银作镀金,为水银所熏,头手俱颤……贾谷山采石人,石末伤肺,肺焦多死;铸钱监卒无白首者,以辛苦故也.”这里谈到的实是采用汞齐镀金工艺造成的汞中毒和采石中粉尘造成矽肺的症状。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也提到:炼银“坑户为油烛所熏,不类人形。”。
在古代与矿冶相近而易遭受重金属中毒的是炼丹业。葛洪曾指出:天地无肥仙人。也就是说炼丹的人都是很瘦的,不少史籍记载,历代多有医生因炼制丹药受毒气熏蒸而患病甚至死亡的。《龙川略志》记载有人烧丹而使手指得痈而没。另外,《冷庐医话》等书也记述了某些医生用手直接配制秘药,“岁久毒气薰炙,晚年中拇指生恶疽而死。”。对制药职业病之严重作了实在的记述。古代炼丹大量使用铅丹、朱砂等材料,其中还有较多的重金属。这些恶疽大概率是长期接触有毒物质造成的肿瘤。
在古代,中国人也尽力追求生产安全,采取过一些劳动保护措施。沈括在谈到修复破损盐井时,为防井中有毒气体,提出用洒水的方法,改善井内的通风状况,消除有毒气体。明代《天工开物》也记述了排除废气已受到人们的重视,书中记载:“凡取煤经历久者,从土面能辨有无之色,然后掘挖。深至五丈许,方始得煤。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有将巨竹凿去中节,尖锐其末,插入炭中。其毒烟从竹中透上,人从其下施镬拾取者。”,这里有较好的毒烟排除法,对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作用。
天工开物中煤矿布局图,其中显示用竹筒通风
此外,《颜山杂记》在记述采煤技术时也载:“凡行隧者,前其手,必灯而后之。井则夜也,灯则日也.冬气既藏,灯则炎长,夏气强阳,灯则闭光。是故凿井必两,行隧必双.令气交通,以达其阳。攻坚致远,功不可量,以为气井之谓也。”强调成双凿井以保持井内通风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针对当时各种矿冶职业病的增多,宋代一些医生开始提出增加营养等方法来增强体质和抵御毒害。《日华子》在“水银条”中认为:“镀金烧粉(水银)人多患风或大疭,使作须服铁浆可御其毒”另一些著作也曾指出,铸钱的士兵,因受有害气体的熏燕而患瘠椎病的,吃用蒸豚可以消释。明代的《本草纲目》则记载,制粉锡的工匠易受有毒的“铅气”毒害,必须食用肥猪犬肉、饮酒及铁浆加以防护。这里面的铁浆真含铁。铁浆就是铁浸水锈蚀形成的混悬液,主要成分为Fe₂O₃。其味甘涩、性平,归心、肝、肺经,具镇心定痫、解毒敛疮功效,主治癫痫狂乱、疔疮肿毒、漆疮及脱肛。《品汇精要》载其有小毒。古籍记载铁浆内服可治癫痫、疔肿及发背,外洗用于冻疮。服用铁浆防止汞中毒的原理估计是氧化铁混悬液对汞的吸附作用,减少人体汞的吸收,加速汞的排泄。吃高蛋白、高脂肪食品可以增加抵抗力。
古人采取的防治重金属中毒的方法现在看起来很原始,但这是人类职业防护的起点。我们现在的进步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