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南极科研正面临威胁,澳媒竟炒作:这可能让中国和俄罗斯填补空白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条约之一,60多年以来,《南极条约》让各国在南极洲一直致力于和平与科学。
对于在这片冰雪大陆上开展研究的国家来说,科学往往等同于影响力。尽管南极洲并非是“战场”,但随着美国削减关键科学项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当地时间8月10日的一篇报道又开始炒作渲染、贩卖焦虑,宣称担心该地区的主导地位可能会悄然发生变化。
报道援引所谓“专家”观点称,如果美国在南极的科学和后勤能力下降,其他国家可能会试图填补这一空白,“最有可能这样做的国家是中国,甚至可能是俄罗斯”。报道提到,中国目前在南极拥有五个永久性科考站,并计划建造第六个,而在过去一年中,中国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首次超过美国。此外,俄罗斯一直在加强其在南极的存在,升级和重新开放科研站,并建造了飞机跑道。
对于这类“中国威胁”的炒作,中方此前就已明确表示,中国作为《南极条约》协商国,始终按照南极条约体系相关规定开展活动。中国南极站的建设完全符合南极国际规则和程序,将有利于增进人类对南极的科学认知,为中国与各国南极科学考察合作提供平台,促进南极和平及可持续发展。
南极至关重要,美西方科研量却在减少
然而,南极洲的海冰正在缩小,冰架也正在变薄。在南极洲研究至关重要的时期,相关成果却越来越少。
该项研究作者之一、澳大利亚南极科学卓越中心主任马特·金(Matt King)说:“我认为科研成果减少与南极科考成本上升、各国南极项目和高校预算缩减直接相关。”
此外,负责美国南极渔业科学研究的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经费也即将被削减,美国破冰船“纳撒尼尔·B·帕尔默”号(Nathaniel B. Palmer)的租约也即将终止。
2、让出领土?特朗普与普京会谈停火条件正式曝光:持续近1300天的俄乌冲突要结束了?
3、中国移动上半年“增利不增收”,董事长杨杰:追求有利润、有现金流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