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C里技能大舞台”:我国人形机器人如何从“实验室”加速走向“应用场”
7月26日至29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 展览展示的重要组成——“WAIC里技能大舞台”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展示。
“大脑与小脑”的进化
大模型深度赋能:大模型技术已全面进入机器人的“大脑”(决策)和“小脑”(控制)。例如,在智造车间区域,青龙机器人正进行自动化物料分拣。其核心是基于600万真机数据和VLA预训练,形成的2.8B操作大模型。更令人瞩目的是,国地中心和浦江实验室团队预计年底前将完成2500万整机数据积累,规模达谷歌同类数据集的10倍。通过扩大数据规模,显著提升了机器人的泛化能力和涌现能力,使其能够基本满足核电、汽车、3C等复杂工业场景的作业要求。另一个是上核管孔清理机器人,它可以在管板直径达5米,近两万多个管孔中完成清洁工作,高效解决了劳动工人长时间弯腰重复作业的问题。
“一脑多形”的实践
通用具身大脑照进现实:在威客小吃街(如云百生剥鹌鹑蛋机器人、希夕做饭机器人、擎朗智能服务机器人、复旦抓豆腐机器人)、智慧修理铺(如新松修理机器人)、智惠小卖部(如银河通用销售机器人)等区域,还展示了多种非完全人形的机器人,这体现了“一脑多形”的通用具身大脑正从想象变为现实。这些形态各异的机器人,通过共享先进的VLA具身智能模型,同样能实现高效、精准的作业,让普通观众更直观地理解具身智能的内涵,预示着具身智能赋能的“智造”时代即将全面来临。
1、葡萄牙人均税后中位数月收入也就是一千欧出头,在里斯本一个披萨要9欧元
2、转型关键期,学者共议房地产如何高质量发展,房地产合作共赢的心得体会
3、3年从美国进口7500亿美元能源产品?欧盟的购买承诺被批“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