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浪浪山”之后,国产动画电影的未来不只神话

时间:2025-08-22 18:23 作者:薇风晨晗

“浪浪山”之后,国产动画电影的未来不只神话

这是一个属于“小妖怪”们的夏天。

随着口碑的持续发酵,截至8月20日,今年暑期档最大黑马《浪浪山小妖怪》累计票房突破10.8亿元,不仅成功跻身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榜第七名,更刷新了中国影史国产二维动画电影票房纪录。根据灯塔专业版的最新预测,该片最终票房有望突破17亿元。 

国产动画电影创造票房奇迹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近年来,这一类型片屡创佳绩,2020年的《姜子牙》、2023年的《长安三万里》、2024年的《熊出没·逆转时空》票房均突破15亿元。今年年初,《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成为了“爆款中的爆款”,不仅凭借154.46亿元的累计票房稳居中国影史票房榜首,更超越《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拿下全球影史票房第五名。

当下,国产动画电影早已突破“小孩子才看”的刻板印象,成长为推动票房增长的重要类型片,并初步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国内市场的高票房创作范式。

三大特征与两条路径 

从文娱先声盘点的国产动画电影票房TOP 10来看,当下高票房国产动画电影呈现出三大显著特征。

首先是时间分布的集中性。榜单中2020年后上映的作品占比高达80%(8/10)。根据国家电影局备案数据,2015年至2025年初,全国动画电影立项总数达1297部,累计票房443亿元。其中,年度总票房从2018年的16.57亿元跃升至2025年的百亿规模,实现八年八倍增长。

今年第一季度,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更是在《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带动下突破151亿元,创历史新高,这反映出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的高速发展和市场影响力的持续提升。

 

其次是题材分布的垄断性。除三部《熊出没》外,奇幻题材占绝对主导地位(6/7),成为国产动画电影市场的“硬通货”。而在这些作品中,传统神话题材又占据绝大多数,《浪浪山小妖怪》《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取材自《西游记》,《哪吒》两部曲和《姜子牙》则改编自《封神演义》。这些作品凭借经典神话IP的加持,持续创造出现象级市场表现,证明依托于头部神话体系的奇幻题材国产动画,依然是当前市场最具商业价值的创作方向。

最后是口碑的正相关性。除《熊出没》系列的“合家欢”刚需外,高票房作品普遍伴随高口碑。其中两部《哪吒》8.4分、《长安三万里》8.3分、《浪浪山小妖怪》8.5分,表明在没有明星效应加持的国产动画电影领域,作品本身的质量优劣和口碑发酵成为决定票房成败的关键因素。 

深入分析可发现,当下高票房国产动画电影已形成两条特色鲜明的发展路径。

其一是以《哪吒》系列为代表的传统神话当代演绎。这类作品依托深厚的文化基因,通过现代化视觉革新和价值观重构,形成独特的市场竞争力。其最大特点在于以IP为壳,潜在受众广泛,风险大但具备成为现象级爆款的先天条件。

其二是以《熊出没》系列为代表的亲子向IP养成,其特点是稳扎稳打,通过系列化开发逐步培养观众忠诚度。与神话IP改编不同的是,这类作品以IP为核,拥有小众但固定的受众,需要多部作品的持续积累,逐步实现从儿童观众向全年龄段受众的渗透,虽然很难“大爆”,但风险可控且收益稳定。

在这两条差异化路径的推进下,国产动画电影市场形成了以光线传媒与华强方特两大头部玩家为主导的竞争格局。前者通过构建“神话宇宙”树立行业标杆,后者凭借《熊出没》系列占领亲子市场。

数据显示,在国产动画电影票房TOP 10中,光线传媒主导4部,华强方特出品3部,追光动画与上影集团各占1席。而十月文化曾接受光线传媒投资,因此《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也可视作光线系作品。

由此可见,当下国产动画电影探索出的发展路径独具特色,既不同于好莱坞的全球标准化叙事体系,也有别于日本的ACG联动产业链模式,而是扎根于深厚的中华文化。一方面,以唤醒国内观众深层集体记忆与情感共鸣为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凭借鲜明的本土化标识,精准契合中国观众特有的消费习惯与审美取向。 

国产动画电影的来时路

 

国产动画电影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发展路径,与背后的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和文化基因息息相关。

在政策扶持与技术创新的驱动下,近年来国漫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市场规模实现爆发式增长。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预测,中国动漫产业总产值将在今年突破4500亿元大关,较2019年的760亿元实现近5倍增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8.3%。这种市场规模的高速扩张,标志着中国动漫产业已经完成了从小众到主流消费市场的跨越。

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9.55亿元票房成绩,打破了“动画片等于低幼向”的市场偏见,为国产动画电影开辟了新天地。在这一突破性成功的鼓舞下,国产动画电影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大鱼海棠》《罗小黑战记》《姜子牙》《长安三万里》《哪吒之魔童降世》与《熊出没》系列相继问世,推动了整个国产动画电影产业在创作实践中不断进化。

资本市场的持续进入、专业人才的逐步积累、制作技术的迭代升级,使得国产动画电影在驾驭宏大奇幻场景和复杂叙事上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神话故事的现代化改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和创作支撑。

与“国漫崛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进口动画电影的市场号召力持续减弱。

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近十年来进口动画票房冠军仍是2016年上映的《疯狂动物城》,其累计票房15.38亿元,弱于《姜子牙》。而《寻梦环游记》《神偷奶爸3》《冰雪奇缘2》等作品虽偶有亮点,但整体口碑呈现波动状态,票房则普遍维持在10亿元量级,处于国产动画电影的中腰部位置。

这样的背景为神话IP改编和亲子向IP的脱颖而出创造出得天独厚的优势。

对于神话IP改编而言,其最大优势在于受众认知基础广泛,经典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既能降低观众的接受门槛,又容易引发全民热议。《哪吒之魔童闹海》将“逆天改命”的传统主题,转化为当代年轻人突破桎梏、追寻自我的精神写照;《浪浪山小妖怪》通过底层小妖的视角重构《西游记》,描绘出平凡人物的奋斗历程。这种“以当代视角重构经典”的创作手法,不仅延续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更赋予了经典故事崭新的时代内涵。

而亲子向IP则凭借Z世代观众“从小看到大”的童年记忆,构筑起稳定的亲子市场基本盘。典型例子如近年来口碑最好的《熊出没》系列作品《伴我“熊芯”》,其叙事既满足了儿童的观影需求,又以母爱为核心,构建起面向成年人的隐喻表达体系,这正是该系列突破年龄圈层,成长为全民性合家欢品牌的核心要素。

显然,这两种路径都依赖IP,但核心逻辑却截然不同。

如何讲出新故事?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神话IP改编和亲子IP这两条路径已初步验证了商业可行性,却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范本,其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共上映62部动画电影,累计票房68.63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15%。其中,国产动画电影除《熊出没·逆转时空》外,几乎“全军覆没”。

首先是神话题材改编领域的同质化困局。随着同类作品不断涌现,观众审美疲劳已逐渐显现,如何借助经典神话框架,讲述真正具有当代精神的新故事,成为行业面临的核心难题。事实上,近年来神话IP改编作品数量虽多,但除头部项目外,票房表现普遍乏力。

去年,以杨戬为主角的《二郎神之深海蛟龙》遭遇口碑票房双失利,不仅在豆瓣仅收获4.8分,票房更以400万元惨淡收场。同样,以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非一线神话故事为主题的作品,也大多难逃市场遇冷的困境。这表明神话IP改编赛道已形成显著的“马太效应”,头部作品通吃市场红利,而中腰部及尾部作品则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

更值得警惕的是亲子IP赛道,创新空间受限、受众圈层单一、过度依赖IP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目前,该赛道几乎完全被《熊出没》系列垄断,与之定位相近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则反响平平。其中,去年的《喜羊羊之灰太狼之守护》票房仅收获9100万元,暴露出亲子IP培育的艰难性和市场高度集中化带来的风险,一旦IP影响力衰减,票房增长将难以为继。

在这个层面上说,国产动画电影必须超越题材依赖与模式复制,真正聚焦于“如何讲好新故事”这一核心命题。

对于神话IP改编,不应止步于视觉升级或世界观复刻,而应转向“故事内核的当代化转译”,借神话之壳,回应现实之问。正如《浪浪山小妖怪》中所展现的,或聚焦边缘人物的命运悲欢,或注入现代价值观的思辨,让传统神话与当代观众产生真正的精神对话。

而在亲子IP领域,“新故事”意味着打破“低幼”与“说教”的窠臼,用普世情感和精良制作征服全年龄观众。它可以是对孩子内心世界的细腻关照,也可以是对成人情感的隐秘呼应,用不妥协的审美和扎实的叙事,让家庭观影不再是“陪看”,而成为共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在现有的两大路径之外,国产动画电影还需积极开拓第三条发展道路。当下,AI技术浪潮正全面袭来,如何借助技术革新,创作出既根植本土文化精神,又具有国际视野的作品,成为行业新热点。

当下,技术已为国产动画电影插上翅膀,但唯有扎根文化土壤、照应当代心灵的创新叙事,才能成为跨越代际与国界的永恒回响。

Top

1、台湾台南市发生4.6级地震,福建多地有震感,台南市发生4.9级地震

2、打破观众人数纪录!官方:美网混双共有78000名球迷到场观看,美网 网球公开赛

3、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多个省市开展绿色外债业务试点,国家外管局绿色通道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DHX/detail/ipvqsp.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薇风晨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