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最高法新规!餐饮店“不缴纳社保”的协议一律无效

时间:2025-08-08 19:23 作者:夏树

最高法新规!餐饮店“不缴纳社保”的协议一律无效

餐饮业要“变天”了。

9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明确,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和小微餐饮店,必须依法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这“五险”,任何“协商放弃”或“自愿不缴”的协议,一律无效。

这一“应保尽保”原则的全面落实,标志着餐饮行业用工将会更规范化,但也意味着,将对当前行业“粗放式”的用工和经营带来冲击。

餐饮打工人,终于等来了社保

在餐饮行业,“不交社保”是不少餐饮老板和员工们心照不宣的“默契”,尤其是小微餐企、街边小店。

对于餐饮经营者而言,餐饮行业本就是“三高”(高房租、高食材成本、高人力成本)行业,利润微薄。即便是对于只有几名员工的街边小店,这笔支出有可能压垮本就脆弱的现金流。

从员工的角度看,对比社保这类远期福利,许多基层餐饮员工(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中年劳动者、兼职学生)更看重每月实际拿到手的现金,还会出现主动要求“不交社保,工资给“高点”的现象。

而且餐饮行业人员流动率高,有的甚至只将这份工当做是短期过渡,因此对在当前单位积累社保年限并不看重,更倾向于“落袋为安”。

而今,一纸新规,将打破行业对社保“互不追问”的默契。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新规主要包含以下几大要点:

首先,所有“不缴纳社保”的协议一律无效。

根据新规,无论用人单位与员工是否签署书面协议,诸如“以现金补贴代替社保”或员工自愿签署的“放弃社保承诺书”,均属违法,不具备法律效力。哪怕白纸黑字签了名,自9月起也将被认定为无效。

其次,若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保,员工有权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

一旦员工提出索赔,企业必须按照“N个月工资”标准进行赔偿(N为工作年限,不满六个月按半年计,满六个月不满一年按一年计)。这意味着,老板不仅逃不掉责任,还可能付出更高代价。

有人或许会问:能否通过雇佣“兼职”或签订“合伙人协议”来规避?

这条路也几乎走不通。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只有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24小时(日均不超过4小时)的岗位才属于合法意义上的“兼职”。如果员工实际出勤远超此限,即便签订的是“兼职合同”,仍会被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企业仍需依法缴纳社保。

和员工“合伙”开店的思路可行,但必须动真格,而不是走个形式。即需要有清晰的“合伙人协议”,并且分红记录要明确、规范,还要能证明是真正的合伙人关系。如果只是口头说说,实际还是按月发固定“工资”,那“合伙人”的说法,在仲裁和法院面前也站不住脚。

成本越来越高,餐饮业要“变天”了?

对行业来说,用工越来越规范自然是好事,但对当前的不少餐饮经营者来说,还意味着成本的陡然上升。

尤其是当下餐饮业竞争白热化,面对猛烈的价格战,还有各种团购、外卖,利润被层层侵蚀,现在再加上社保投入,餐饮经营者的压力可想而知。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肖前(化名)在广州经营一家现炒简快餐店,店里有6名全职员工,据其估算,按照广州的社保缴纳基准,每名员工大约要多支付1000元的人力成本,一个月就要多支出6000多元。

“今年生意本就不好,扣除房租、人工、水电等成本后,每月利润仅剩几千元。如果再额外承担这笔费用,门店只能勉强保本。一旦遇到恶劣天气或客流减少,就会陷入亏损。”

经营早餐铺的王娟(化名)也算了一笔账:每月卖包子豆浆纯利约1万元,如果为两名帮工缴纳社保,每月多支出4000多元。“相当于利润直接缩水三分之一,这生意还怎么做?”

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对于很多小餐饮店经营者而言,他们并非不愿意为员工缴纳社保,而是实在无力承担。

在北京经营包子铺的张华(化名)算了一笔账:按照北京2025年7月起执行的最低社保缴费基数7353元计算,哪怕员工月薪只有5000元,单位也需按7353元基数缴纳。这意味着,单位每月至少要为每位员工承担约1950元的成本,员工个人承担约780元。如果员工不接受降薪,只能老板自掏腰包补上差额,或者面临员工流失。

“一个伙计社保总成本2730元,5个人就是1.365万元,这已经超过了店铺的净利润。”权衡再三,张华决定9月裁撤全部员工,请老家亲戚来无偿帮忙支撑两个月,待10月底租约到期后把店关了。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有分析人士向红餐网指出,小餐饮店起早贪黑挣的是辛苦钱,以前没缴社保,老板能省点成本,现在他们不是不愿意缴社保,而是不知道这笔钱该从哪抠。

即便是大型连锁餐饮企业,也难言轻松。

豪虾传创始人蒋毅指出,目前整个餐饮行业社保覆盖率仍不高,即便是部分拥有上千家门店的连锁品牌,往往也仅在总部层面实现全员参保,大量一线门店尤其是加盟门店的员工社保仍未完全落实。

“还有一些连锁品牌,门店几十家,员工数百人,眼下也已是如坐针毡。”蒋毅补充道,“一旦遭遇集中维权或稽查,极有可能被一纸诉状告到破产。”

此外,餐饮业本来就面临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尤其是基层人员,比如厨师、服务员流动性高,许多餐饮老板坦言:“刚培训完人就走了,社保钱白交,心里也觉得亏。”

餐饮规范化发展不可逆,在“阵痛”中寻找合规出路

有业内人士预测,餐饮行业将迎来一轮“合规洗牌”,不规范经营的门店被淘汰,市场集中度提升,行业整体向规范化、品牌化迈进。

该人士指出,社保全面合规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未来餐饮业的合规成本将持续攀升,企业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红餐网专栏作者翟彬也明确表示,“现在企业还想逃避缴纳社保,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在他看来,从长远看,企业拿出一部分成本用于为员工参保,其实是一笔“划算的投入”。一旦员工在工作中发生烫伤、工伤,或在上下班途中、宿舍内出现意外,企业可能面临高额的医疗费、误工赔偿甚至法律诉讼,这些潜在风险带来的经济负担,远超每月缴纳社保的固定支出。因此,缴纳社保本质上是为企业自身构筑一道风险防火墙,“相当于花小钱买大保障”,比事后被动赔付更为可控和经济。

翟彬进一步强调:“如今政策已定,与其抱怨或观望,不如积极应对。当前餐饮企业正面临全面合规的时代——安全要合规、财务要合规、人力更要合规。未来的经营成本只会越来越高,不可能回落。”

他预测,这一趋势将倒逼企业主动优化运营模式,推动人力结构转型。

一方面,推动智能化升级,减少人工依赖。

当前,餐饮行业面临三大核心成本压力:人力成本、租金成本和食材成本。其中,人力与租金成本持续攀升且调整空间有限,弹性较小。

为突破这一困境,越来越多的餐饮品牌开始大力推动设备的自动化、无人化与智能化升级,比如中央厨房、智能炒菜机、送餐机器人等。通过技术手段优化人力配置,来降低对高弹性成本(如人力)的依赖、提升运营效率。

另一方面,推动灵活用工,优化排班结构。

比如服务员、洗碗工、保洁等标准化岗位适合小时工/兼职,核心岗(厨师、店长)保留全职。具备条件的企业餐饮企业,可将部分非核心岗位的员工实施外包,以降低管理负担与用工风险。而对于一些小餐饮店来说,当务之急或许是坐下来和员工聊聊,探讨出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薪资标准。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周沫;编辑:王秀清。封面图来源:图虫创意

Top

1、重庆钓鱼博主谈二娃不幸溺亡,当地:钓鱼时拖鞋掉落,打捞时发生意外

2、张兆旭:王俊杰是第三个没打CBA直接打国家队的,前两人是我和郭艾伦,王俊杰篮球运动员

3、降息周期推动金价趋势向上,黄金ETF成当下热门选择,黄金etf的涨跌跟什么有关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DPJ/detail/rcmxou.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