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大港口优势航线分析丨港口圈,中国8大港口
每年各大航运联盟全新发布的年度航线产品,对于船公司自身来说,是全球经营策略调整,成本控制,利益最大化的深度体现,但对港口来说则是一场“血雨腥风”。船舶的挂靠顺序、航线密度、中转布局都将直接影响港口的箱子和票子,左右港口资源的重构。
本文选择了五大港口群中最具代表性的八个港口,具体分析每个港口的优势航线和形成机制。需要厘清的是,本文谈到的“航线”是形成了固定港序、固定班期的“集装箱班轮航线”,散杂货航线并未列入其中;“港口连通性指数”由联合国贸发组织发布,以衡量港口在全球海运网络中的重要性。
一、上海港
目前拥有超340条国际航线,超20条内贸航线,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700多个港口。在全球港口连通性指数中,上海港名列全球第1位。
优势航线
目前,上海港最具优势的有三大航线,一是亚洲-北美远洋航线;二是亚洲-欧洲主干航线;三是日韩航线。
形成机制
从腹地经济结构上来说,上海港背靠制造业发达,出口导向型的长三角地区,更容易发展远洋主干航线。
从港口基础设施与服务能力来说,上海拥有洋山深水港区,更有利于形成干线直航,且百米岸线吞吐量高于多个沿海港口,操作效率较高。
从政策与航运公司布局来看,上海正致力于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大型航运公司总部或者区域中心落户上海。行业里调侃,10块砖头砸在上海东大名路附近,9块能砸到搞港口、航运、货代的港航人士,氛围浓烈。
二、宁波舟山港
宁波舟山港有约308条集装箱航线,256条外贸航线,覆盖200多个国家,600多个港口,连通性排名全球第2位。
优势航线
一是远洋干线,重点覆盖美西、美东、欧洲、地中海、澳新等主要航线。
二是覆盖了南沙、蛇口、厦门、青岛、天津等主要沿海港口的内贸航线。
形成机制
拥有梅山港区、穿山港区、北仑港区等十五米以上的深水泊位群,保障了大型班轮的挂靠。
拥有义乌、绍兴、金华等强势货源市场。
地中海航运、马士基等参资入股,形成深度合作,保障航线挂靠。
积极拓展海铁联运,形成了北接古丝绸之路、中汇长江经济带、南联千里浙赣线的三大物流通道。
宁波舟山港从2015年集装箱量2062万TEU,到2024年3930万TEU,十年时间,吞吐量几乎实现翻番,实现对深圳港的超越,直追新加坡港,不断缩小与上海港之间的差距。
三、广州港
广州港有283条集装箱航线,外贸航线177条,通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集装箱航线达150条,占广州港全部国际航线的86%以上。
优势航线
作为全国最大内贸集装箱港口之一,内贸航线覆盖华东、华北、海南、广西等,航次频密,辐射率高。
其次则是覆盖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航线,具体包括东南亚航线,覆盖马来西亚、新加坡等重要港口,中东和非洲航线、拉美航线。
其三则是增长中的欧美远洋干线,虽远不及上海、深圳密集,但是也在不断拓展美西、美东、南美等航线。
形成机制
位于珠三角核心,连接广佛肇、珠江西岸、泛西南地区。
泛珠三角地区大量的轻工、家电、纺织等产品提供稳定货源支撑,拥有最强的制造能力和消费潜力。
而且由于广州港距离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港口航程短,航运成本较低,制造业与东南亚互补性强,构成稳定的双向货源。
开发南沙深水港区,形成海铁、驳船等多样的集疏运方式。
四、深圳港
深圳港目前有265条国际航线,是中国最重要的集装箱外贸港口之一,其航线网络密度和全球通达性非常高,最具竞争力的有美西、美东直航航线,东南亚航线,甚至在某些细分市场,如美西、拉美、电商快航上等拥有比肩上海港的能力。
形成机制
深圳本身就是全球电子制造、跨境电商重镇,同时背靠珠三角沿海制造集群;
港口功能分区明确,深圳的盐田港区以外贸大船为主,集中操作欧美主干线;蛇口港区主要服务中小型船舶,以东南亚、南亚、非洲航线为主;妈湾、赤湾等港区则以部分内贸与特色集装箱为主。
多家港资码头运营商,如和记港口、招商港口长期深耕深圳,航商资源丰富。
五、青岛港
青岛港拥有230条航线,其中220条外贸航线,覆盖180多个国家700多个港口,是当之无愧的北方第一大集装箱港口。
优势航线
青岛港有班轮密度非常高的日韩航线;其次是服务山东本地和内陆企业对东盟国家出口的东南亚航线;三是在北方港口中数量最多,航班密度最高的美西航线;最后则是山东及腹地出口欧洲的远洋航线,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发展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方向,青岛港也开辟了若干南美及非洲的航线。
形成机制
对于青岛港来说,是天然的深水良港,同时它背靠山东,辐射了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的经济腹地,重工业、制造业及农产品出口需求稳定,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货源支撑。
与地中海航运、马士基、达飞、中远海运等全球主要航商建立了战略合作或者股权合作。
2019年山东省港口实现整合,统一调配资源,青岛港作为核心港地位更加巩固,省内各港之间形成了协同优势
六、天津港
天津港拥有147条航线,连通性排名第16位,在上榜的中国港口中处于倒数第2的位置。
由于天津港也是八大港口中唯一不统计、不披露外贸航线的港口,所以无从得知其开行的外贸航线数量,但是根据港口圈数据,2024年天津港集装箱内外贸比重约为4.5:5.5,据此推算,其内贸航线亦占据半数,这也使得其在远洋连通性指数中排位进一步下降至第28位。
优势航线形成机制
天津港的优势航线主要集中在东北亚与东亚航线上,由于日本车企、韩国家电企业在华北分布广泛,且与日韩航程较短,因此天津港主要承载华北-日韩制造业与零部件贸易,回程以汽车、机械零件、高附加值产品为主。
主要是“一带一路”沿线航线,连接新加坡、马来、越南、泰国、阿联酋等,承接华北地区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贸易。
远洋航线上,主要是欧美、澳洲航线,直航挂靠规模相对较少,这是由于腹地经济发展放缓,且从航程角度来说相较南方港口更远。
七、厦门港
厦门港拥有186条航线,其中145条外贸航线,通达49个国家、152个港口,在连通性排行榜上位列第12位。
优势航线
厦门长期作为对台贸易的桥头堡,有“对台门户港”之称,覆盖了高雄、台中、基隆等主要港口,航班密度高,货源稳定。
而且得益于RCEP生效和“海丝”核心区的地位,厦门港东南亚航线发展迅猛;在远洋干线上,主要是以美国西海岸和加拿大温哥华以及北欧航线为主。
形成机制
由于厦门港背靠闽西南,面向台湾,是大陆靠近台湾的深水良港,拥有国家级对台“小三通”先行先试政策,货运、邮包、冷链等业务完善。
而且因为是海丝核心港口和RCEP节点,在政策的加持下成为东南亚-中国-东北亚之间的中转站。
八、北部湾港
北部湾港作为西南沿海群的港口,拥有81条集装箱航线,国际航线50条。
优势航线
北部湾港最强的航线在于东南亚航线,是连接东盟的重要门户,覆盖了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RCEP国家。其次在内贸航线上,是华南-西南的重要通道,拥有中谷、泛亚、安通等内贸船公司的稳定挂靠。
形成机制
北部湾港这几年之所以获得高速发展,是由于其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核心港,吸引重庆、贵阳、南宁等地货源走钦州港出海;其次则是靠近东盟,天然毗邻优势,大量东盟水果、海产品、建材、机械设备在此进出口。
港口圈(ID:gangkouquan)认为,对于港口来说,形成优势航线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腹地基础决定货流方向,地理位置决定了集疏运的范围,港口的泊位水深决定了挂靠能力。但在未来,随着贸易战、产业转移、绿色智能港口的发展,各大港口的优势地位仍有可能被重塑。曾经辉煌过的日本、台湾港口,都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走下高位,中国港口亦会随着时代发展的脉搏而不断演进。
1、多家港航集体、个人获得全国交通运输系统最高荣誉 | 港口圈
2、奢侈品价格再高,那些为奢侈品代工的普通人能多拿一毛钱吗?,奢侈品代工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