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随笔|每一个梦想都值得守护,新闻随笔怎么写
近日,据媒体报道,高考成绩621分的“玻璃娃娃”田艳青被武汉大学历史学类录取。田艳青从小患有成骨不全症,这是一种极易因轻微创伤而骨折的罕见疾病,其患者多被称作“玻璃娃娃”。针对田艳青的特殊情况,武汉大学将为她提供生活、学习、生涯规划的全面支持,不仅为她提供无障碍宿舍,便于其生活起居,还将安排同专业高年级学生提供学业帮助,并配备学业导师,为她的梦想护航。 田艳青的故事并非个例,而是无数残疾学生成长的缩影。来自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消息,“十四五”时期,我国残疾人教育体系进一步健全,每年上万名残疾学生获得高考合理便利。近3年,每年3万多名残疾学生走进大学校园,通过教育改变命运。一组组数据,彰显我国残疾人保障水平和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 提升残疾人教育水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保障该群体权益的必然要求。教育的价值,在于给每个奋斗者打开公平之门,不落下一个困难群体,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 难以想象,600多分的成绩背后,田艳青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哲学家罗尔斯说,社会公正应是“有利于最不幸者”。残疾学子受限于身体条件,在高等教育入学就读方面,往往较同龄学子有先天劣势。为更好体现教育公平,让高等教育惠及每一个有志学子,高校理应积极探索并逐步完善残疾人大学生助学体系和激励机制,切实提升残障学子的受教育质量。 如今,大批残疾学子在政府、社会的关怀下成功进入高等院校,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他们自信昂扬的风采也激励更多人不断突破自我。不断完善的残疾人助学体系给予了残疾学子十足的温暖与支持。这些温暖的举措,诠释了大学精神和人文关爱,同时也给大学生们上了宝贵一课,让更多的学生懂得:要平等对待、温暖关怀残疾人士,努力为他们创造便利条件。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是需要社会各界格外关心的群体。高校需尽力而为,努力扩大教育的优质供给和受益人群。校园之外,社会其他力量也当怀有更大的包容与爱心,为残疾学子融入社会纾困解难,为他们的就业、发展创造更加友善的环境,尊重他们为生活、为理想所做出的努力,尽自己所能搭把手。 简而言之,残疾人的精神面貌、生活状况,是衡量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希望“爱”能够激励更多人无畏困难、无惧前行,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同时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28日07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编辑:黄红霞
1、已收1.5亿!蓝军待售区:菲利克斯已出仓,恩昆库&斯特林等人滞销
2、多所高校宣布延长研究生学制,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件事?,研究生延长毕业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