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02 13:59 作者:无所作为
北京发布洪涝灾害预防性消毒和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指引,洪涝灾区预防性消毒技术规范
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息,北京发布洪涝灾害预防性消毒和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指引。
北京市洪涝灾害预防性消毒和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指引
洪涝灾害过后,居住环境普遍受到污染,大量积水、淤泥、粪便、垃圾及动物尸体滞留,极易导致病媒生物(如蚊、蝇、鼠类)孳生,增加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以及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传播风险。为群众和基层更加有效开展消毒和灭蚊蝇,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目标,在坚持科学有效基础上,制定了便捷快速的消毒杀虫指引,便于大家快速上手,利于使用。
一、消杀原则
1.加强重点区域消毒工作,居民安置点和受到洪水侵袭的居民家庭等室内环境是卫生消毒重点区域。对受淹厕所、牲畜养殖场所等也应全面进行消毒。重点区域清污后再进行消毒处理。
2.外环境一般情况下以清污为主,不对无消毒指征的灾区外环境、交通道路、交通工具等进行喷洒消毒。
3.及时清理日常生活垃圾、粪便和动物尸体,做好无害化处理。
4.病媒生物防制要做好密度监测,及时掌握密度变化情况,根据蚊、蝇、鼠监测结果,及时进行控制,发现蚤类活动时再进行相应控制。
5.病媒生物监测密度较高时,应采取化学防制手段,迅速降低密度,预防媒介生物传染病的发生。同时要遵循科学合理用药和安全环保施药的原则。
二、不同对象的消毒方法
(一)地面、墙壁及物体表面
1.先清洁,去除污泥,冲洗干净;
2.配制500mg/L含氯消毒液(以5%次氯酸钠消毒液为例,1份消毒液加入99份水);
3.用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擦拭消毒,以表面全部湿润为度,作用15分钟以上;
4.不耐腐蚀性的表面消毒后用清水擦拭去除残留。
(二)室内空气
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自然通风为主,通风不良的场所可辅助机械通风。在无传染病疫情时不对室内空气喷雾消毒。
(三)餐(饮)具、衣服被褥等织物
1.去污后冲洗干净;
2.全部浸没于水中,加热至煮沸;
3.煮沸消毒15分钟;
4.也可用500mg/L(1份消毒液加入99份水)含氯消毒液浸泡,作用15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注意含氯消毒剂对织物有漂白作用。
(四)垃圾点
1.一般生活垃圾无需消毒,做好卫生管理,日产日清;
2.对垃圾点清理后环境、垃圾桶手接触区可用1000mg/L(1份消毒液加入49份水)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
(五)公厕
1.简易旱厕,定时泼洒20%漂白粉乳液以除臭并消毒。当粪便达便池容积2/3时,用漂白粉覆盖厚度达2厘米,再加土覆盖;
2.水冲厕所,门把手、水龙头等手经常接触表面,使用500mg/L(1份消毒液加入99份水)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六)动物尸体
1.动物尸体应尽快深埋或火化;
2.已发臭的动物尸体,可用5000mg/L(1份消毒液加入9份水)含氯消毒剂喷洒尸体及周围环境,去除臭味并消毒;
3.运送的交通工具、尸体清理后的场所,用1000mg/L(1份消毒液加入49份水)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
(七)手
加强手卫生,参与灾后清污、消毒等工作后均应进行手消毒,可选用有效的手消毒剂搓擦双手。
三、病媒生物防制方法
(一)环境防制:及时清理街道或居民区周围的淤泥和垃圾,填平或疏导地面积水,倾倒容器积水并倒置,减少蚊蝇孳生,完善防蚊蝇设施,在集中安置点装上纱门纱窗,使用蚊帐。
(二)蚊虫防制:对于无法清除的各类积水,可每周1次投放灭蚊幼剂杀灭蚊幼虫。当蚊虫密度较高时,对居民区、草丛等外环境采用空间喷雾处理杀灭成蚊。对住所、垃圾站、地下室等蚊虫易孳生场所采用滞留喷洒处理墙面杀灭成蚊,必要时还可以睡前点燃蚊香或使用电热蚊香。
处理积水时,按2-5克/平方米投放杀蚊幼颗粒剂,每1-2周投放1次。对居民区、绿地等外环境处理时,采用S-生物烯丙菊酯和氯菊酯水乳剂按说明书推荐浓度进行超低容量空间喷雾处理。对住所、垃圾站、地下室等蚊虫易孳生场所处理时,采用顺式氯氰菊酯悬浮剂滞留喷洒处理墙面。
(三)蝇类防制:当蝇类密度较高时,对垃圾堆、厕所等外环境处理时,采用S-生物烯丙菊酯和氯菊酯水乳剂按推荐浓度进行超低容量空间喷雾处理。对住所、垃圾站、地下室等场所处理时,采用顺式氯氰菊酯悬浮剂滞留喷洒处理墙面。
(四)鼠类防制:对居民区、垃圾堆、废墟等重点防鼠场所,投放蜡块毒饵。毒饵应投放于垃圾、废墟等隐蔽区域,或直接投入鼠洞;居住区周围应投放于毒饵盒内。室内每15平方米1堆,室外5-10米1堆,每堆10-15克,使用第二代抗凝血蜡块毒饵。
(五)蚤类防制:灭鼠时,应在居住区喷洒杀虫剂,消灭离开鼠体的游离蚤。灭蚤前应先清理环境和鼠尸,再施药灭蚤。可使用杀虫剂喷洒卧室墙面、沿墙地面及缝隙、牲畜圈等。
1、乌孙古道有游客被山洪冲走?新疆拜城通报:2人不幸遇难,乌孙古道死亡人数
2、合肥先进光源项目顺利完成主体结构验收合肥先进光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完成主体结构验收,已具雏形。建成后将成为国际最先进、亚洲唯一低能量区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