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空“织网” 解锁低空经济新图景
中国商报(记者 焦立坤 文/图)海上新鲜捕获的大黄鱼15分钟就被送到了码头,无人机智能巡检实时发现“三无”船只,手机轻轻一点外卖“从天而降”,无人“空中巴士”带你赏城市美景……一幕幕融合客货运输、公共服务、文体旅游等多领域的低空应用新画面正在祖国大地火热上演。
近日,中国商报记者深入浙江舟山、杭州,以及安徽合肥等低空经济“前沿阵地”,探访在网络技术助力下我国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最新实践和突破,感受这场产业变革强劲的“向上”脉动。
舟山:海岛里的新鲜事儿
7月的舟山,烈日当空,在长涂叮嘴门大黄鱼深水养殖基地,养殖户熟练地将刚刚捕捞的大黄鱼装入恒温保鲜箱。15分钟后,无人机在竹屿码头飘然落地,工作人员打开保鲜箱,活蹦乱跳的大黄鱼出现在记者面前。
在舟山竹屿码头,工作人员取下无人机配送的大黄鱼保温箱。
“我是土生土长的舟山人,此前从来没吃过活的大黄鱼。但自从有了无人机配送后,大黄鱼能‘活着’上餐桌了。”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交通运输局指挥中心主任盛恒江对记者感叹,大黄鱼虽然美味,但是几乎“出水即死”。以往,从叮嘴门到竹屿码头,传统冰鲜运输需经轮渡周转,耗时两个小时左右,导致大黄鱼往往出现鱼鳃泛白、肉质松散的现象,而现在坐上无人机,大黄鱼最快15分钟就能直达当地百姓的餐桌。
据悉,这是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探索开通的首条海岛无人机低空运输航线。长涂叮嘴门作为岱衢族大黄鱼深水养殖基地,年产养殖大黄鱼40万尾。毫无疑问,无人机配送让大黄鱼的产销打开了新局面。
而在位于舟山新城的小干岛国际海事服务产业园,一架型号为FC30的大载重货运无人机升起,搭载着船员证书、设备配件、咖啡等物品,向锚泊在马峙锚地的航行船舶平稳飞去,直线航距约4公里。7分钟后,无人机降落在船舱盖上。这是浙江自贸试验区一次日常的面向停泊船舶的无人机配送服务。
无人机搭载着物品向锚泊在马峙锚地的航行船舶飞去。
“在传统模式下,锚地船舶物资补给依赖小型交通船接驳,耗时长、成本高,且受天气海况影响大。浙江移动联合合作伙伴研发的5G网联无人机配送系统,通过5G网络实时回传飞行数据,飞行路线与港口调度系统无缝对接,搭载智能导航与避障技术的无人机,可精准飞抵锚地船舶,单次配送时间缩短至7分钟内,效率提升超80%,有效降低物流成本。”舟山移动战略客户部经理邵炜介绍。据了解,继今年3月实现小干岛海事物流无人机锚地配送后,鼠浪湖至舟山本岛航线也在推进中,配送海关送检样品将很快通过无人机实现。
与此同时,在舟山市岱山县秀山海域上空,一架搭载高清摄像头的无人机正沿着巡检航线平稳飞行,实时回传的画面在岱山“低空海智综合管理平台”大屏上清晰呈现出来。记者在现场看到,当镜头扫过一艘正在作业的渔船时,系统发出疑似“三无”船只的预警,随后自动生成事件工单同步推送至辖区主管部门。这是“低空海智综合管理平台”投入运行后的日常一幕。
据介绍,作为融合多项高科技的海洋低空治理中枢,该平台集成了GIS三维底座、无人机飞控平台、船只AIS点位、巡检任务管理、无人机空域申请等功能模块,可实现无人机数据的实时回传与智能处理,开展港口巡检、渔业执法、应急救援、低空物流配送等八大核心应用场景的高空巡检。
“低空海智综合管理平台”助力无人机高空巡检。
据悉,目前岱山县已部署了8个无人机智能机巢,形成覆盖全县64个渔业码头的立体监控网络,日均起飞十余架次,单次航线15—30分钟,创造了“空中巡逻+智慧研判+精准执法”三位一体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岱山县的一个无人机智能机巢。
“低空海智综合管理平台大大提升了海岛的管理效率,通过无人机智能监管,我们可以及时通过系统智能告警实时发现用于非法捕鱼的地笼、异常的污染漂浮物以及各种海岸侵蚀现象,同时通过无人机对全县27个作业码头和31个有条件的作业点巡检拍摄,还能智能识别比对海边停泊船只数量、类型、位置,实现对‘三无’船只的监测管控,为船只的合法性管理提供便利。”岱山县数据服务中心电子政务和规划科科长汪潇介绍。
在舟山上空,不时划过的无人机成为这个中国最大的群岛积极拥抱低空经济的剪影。而在无人机背后,一张看不见的低空网络在一路护航。据了解,依托5G-A通感基站与全域感知网络,攻克海岛复杂环境作业难题,中国移动在此打造近海5G通信实时保障体系,应用中移凌云平台确保无人机安全精准飞行,通过自研的视觉大模型推广无人机智能巡检应用,从技术突破到应用拓展,全方位推动舟山低空经济与服务的跨越升级,为海岛民生保障与企业降本增效提供数智方案,也为助推海岛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了新范本。
杭州:天上飘来一杯炒酸奶
如果你身处浙江省杭州市未来科技城,那么可以立马体验空投美食,尝鲜无人机闪送。记者近日体验了无人机点外卖的全过程,并跟无人机进行了一场“赛跑”。
外卖小哥操作无人机送货。
在杭州市余杭区万达广场,记者打开一款外卖软件,进入无人机送货专区,下单炒酸奶,选择余杭海创园外卖柜为取货点。不一会儿,在位于万达广场的迅蚁无人机物流枢纽站,外卖小哥将包装好的包裹放入送货无人机的货箱内,一番熟练的操作之后,无人机缓缓腾空。记者随即搭乘汽车向取货点进发。与此同时,浙江移动5G技术专家岑曙炜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打开低空监管服务平台,无人机的实时飞行情况清晰地显示出来。不到十分钟,无人机显示到站,并且向订餐人发送了快递送达通知,而此时记者距离目的地还有约十分钟的车程。
低空监管服务平台清晰地显示出无人机的实时飞行情况。
骄阳当空,炒酸奶是否已经融化?记者一路小跑到快递柜前,按下密码,取出外卖,炒酸奶依然很冰,保持着该有的模样。
迅蚁科技城市经理刘峰介绍,去年以来,多家快递公司在未来科技城低空经济示范区范围内运营无人机送快递业务。迅蚁目前在这里开通了4条航线,开通几个月以来,运送量日益增长,目前平均每天运送近40单。“最近天热,点冷饮的比较多。”在刘峰看来,无人机配送的一大优势是触达骑手去不了的地方:“通过与外卖骑手的无缝配合,我们主要服务于超出配送范围的偏远地区,路途配送时间能够压缩50%以上。像余杭径山这种骑手难进的偏远村落,20公里的山路,无人机20分钟就能直达。”
那么,无人机外卖的配送费是不是更贵?对于大家关注的价格问题,刘峰表示,目前无人机配送价格与普通骑手配送是一样的。
无人机配送的外卖餐食。
据了解,除了“美食空投”外,目前迅蚁无人机已在全国超50个城市进行常态化飞行,为生命抢救提供血液、样本等医疗物资的空中急送。
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万达广场的迅蚁无人机物流枢纽站。
无人机送外卖看似简单,实则涉及通信、航线、位置、高度、安全等多个方面。其“轻装上阵”不仅需要高效可靠的核心部件,更离不开强大基础设施的“保驾护航”,尤其是网络的支撑。据了解,2024年,杭州市政府在杭州余杭区未来科技城划设10平方公里低空经济试验区,汇聚了多家行业企业,针对通信、导航、气象、监视、安全处置等低空基础设施进行了不间断测试。其中,浙江移动在这里构建了全球首个5G-A+多模态600米低空网络示范区,实现了对低空飞行器的实时定位、轨迹追踪和状态监测。
“在通信方面,我们提供5G-A网络,可以为飞行器提供稳定的网络连接,确保飞行数据的实时传输;在感知方面,5G-A基站通过雷达技术对飞行器的位置、速度、高度等信息进行高精度采集,实现对飞行器的动态监控。”岑曙炜说,为了保障600米空域内实现飞行器正常通信,确保空域飞行器所需要的网络不与地面用户网络抢占资源相互干扰,实现立体通信网络陆空双优,浙江移动采用了多项技术创新手段,并基于中移凌云平台打造了7×24小时全天候无人机安防管控体系,可实时发现空中“黑飞”无人机并及时作出处置,有效解决了当前低空经济发展中的管控痛点问题。
无人机送货、无人机巡逻、高空侦察、无人机表演……如今,这些画面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据了解,目前示范区内各企业积极探索“低空+物流”“低空+外卖配送”“低空+”航线混合试运营,从物流配送的“空中动脉”,到自主巡检的“云端视角”;从应急救援的“空中桥梁”,到运送血液的“空中生命线”,低空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杭州人的生产生活。
合肥:无人机观光最快年底开通
走进安徽合肥骆岗公园,身旁有无人车驶过,空中有无人机飞驰,这个绿草茵茵的地方被喻为低空经济的“超级实验场”,合肥骆岗空中交通运营中心就坐落在其间。
记者在取票机上刷身份证后,一张印着“你好,天空旅行家”的参观票滑出闸口。安检后穿过登机厅,EH216-S无人驾驶航空器便出现在前方的停机坪上。
印着“你好,天空旅行家”的参观票。
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翼航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台航空器可载重80公斤,主要面向城市内低空中短途交通需求,具备无人驾驶、智能导航、精准起降等功能,可应用于载人交通、旅游观光、物流运输等场景。目前,该航空器每天都在进行飞行训练。
停机坪上的EH216-S无人驾驶航空器。
合翼航空可谓低空经济领域的一颗新星。今年3月底,中国民航局(CAAC)颁发首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进入“载人时代”。合翼航空拿到了全国也是全球第一张OC,可以在获得批准的区域内进行商业运营,提供付费载人运营服务,开展低空经济相关的消费场景。如今,其商业化飞行也取得了进展。
“自从拿证后,我们积极开展各项准备工作,包括空载、载荷飞行。现阶段,针对每次的飞行演练,我们都按照最严格的要求去做,把安全底线给守住了之后,才能更好地开放商业化。”亿航智能副总裁、合翼航空总经理李晓娜此前公开表示。
据透露,最快今年年底,该公司将在骆岗公园正式开展无人机低空观光商业运营,打造低空经济商业运营样板。下一阶段,其将根据运营情况合法合规逐步开拓城市通勤等其他更多场景。
EH216-S无人驾驶航空器缓缓升空。
毫无疑问,在合肥,“低空的士”商用化的脚步已经近了。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场景,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城市空中交通主要有四大“卡点”:空域飞得了、动力飞得长、安全飞得好、起降点降得了。要克服这些困难,显然需要产业链各方的通力合作。
作为合翼航空的合作方,过去一年多,安徽移动协同成研院,联合政府主管部门、合作伙伴,打造了两大商用级低空智联网试验区,探索实践出基于5G-A的多模融合低空监管方案,率先发布了国内首个城市级多模融合感知平台,向eVTOL起降系统提供低空监管服务,保障载人飞行器低空安全。
“两家企业的里程碑式合作与突破,宣告着城市空中交通安全运营已从概念验证实现向大规模商业化运营的关键一跃。”安徽移动网络部网络优化室经理、低空资深专家戴明艳表示,该平台可提供7×24小时的不间断通信、监管、信息保障等多维情报信息,实现“看得见、管得了、控得住”。据悉,安徽移动正在联合政府部门孵化《低空智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指南》,为不同场景下的低空安防能力建设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既助力合肥打造“天空之城”,又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发展路径。
无人机在安徽合肥骆岗公园上空飞行。
从海岛到内陆,这些创新实践以底层技术筑基,与丰富场景应用“双向奔赴”,生动展现了这个万亿级新兴产业赛道“向上飞行”的蓬勃态势,让我们看到了“天空之城”正在从蓝图一步步走入普通人的生活。
1、武汉大学应当撤销对肖某某的原处分,并且道歉,武汉大学 肖一
2、全国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基孔肯尼雅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