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黑神话》新作是“钟馗”,他究竟是什么来头?

时间:2025-08-25 19:12 作者:猫型游戏手柄

《黑神话》新作是“钟馗”,他究竟是什么来头?

2024年8月20日,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上线。一年后,《黑神话》新作官宣,再度引爆社交媒体。

近日,在2025德国科隆游戏展的展前发布会上,《黑神话:悟空》制作团队“游戏科学”压轴登场。

发布会上,“黑神话”系列第二部作品《黑神话:钟馗》惊喜亮相,并公布了首支CG先导预告片。这是继《黑神话:悟空》创造销量奇迹后,该系列推出的第二部作品。

预告片中,钟馗骑猛虎斩鬼的东方志怪美学画面,瞬间引爆全球游戏圈。与此同时,#黑神话钟馗#迅速登上热搜。

国内外网友反应热烈

虽然游戏尚处于早期开发阶段,没有实机演示画面,但这丝毫没有影响玩家们对它的热情。

在视频网站Bilibili上,《黑神话:钟馗》先导预告片发布9小时,播放量已突破800万。

不少网友表示对《黑悟空》新作的支持和期待,预告片更是被弹幕“啊?”刷屏。

国外社交平台Reddit上,网友们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黑神话:悟空》的前传?续集?独立故事?不管怎样,我都很期待!

我知道“悟空”是因为他太有名了,但这位(钟馗)对我来说是个新领域,我对他一无所知。

我还以为第二部游戏会以“哪吒”为原型。不过这个(钟馗)看起来也挺酷的,我对“钟馗”一无所知,所以很期待能了解更多。

《黑神话:悟空》并非一款完美的游戏,但我玩得还是很开心的。希望他们能在已有的基础上改进,打造出更棒的游戏。

 

发布会上,主持人杰夫・吉斯利将“钟馗”描述为“游走于地狱与人间的捉鬼神”。

据“黑神话”官方账号和游戏科学官网介绍,《黑神话:钟馗》是以中国民间传说中的著名角色“钟馗”为主要创意来源的单机·动作·角色扮演游戏

 

作为“黑神话”系列的第二作,《黑神话:钟馗》和《黑神话:悟空》一样,依然取材于中国的古代神话与民俗传说,商业模式也与前作别无二致,而关于两款产品的具体差别,主创团队仍在摸索与试错。

为何是钟馗?冯骥回应

在此次全新作品《黑神话:钟馗》预告公开之前,许多玩家都期盼着《黑神话:悟空》DLC(追加下载内容)的上线。对他们而言,这则预告的发布可以说是既惊喜又意外。

针对为何选择“钟馗”而非《黑神话:悟空》续作的疑问,游戏科学创始人、CEO,《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发文详述了制作新作的缘由。

他表示,《黑神话:悟空》发售后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他过得云里雾里。结果超出预期太多,但随之而来的是“迷茫、虚无与惶恐”,尤其是被淹没在“DLC到底做没做DLC都有谁啥时候发DLC”的时候。

冯骥在文中写道:“DLC当然是个不坏的选择,但此时此刻,我们更想先做一款黑神话的新作——新的英雄,新的玩法,新的视觉,新的技术,新的故事。放开手脚,大胆尝试,不拘定法,从零开始。”

钟馗到底是谁?

在中国民间,钟馗当然是响当当的人物,很多人即便不是特别了解钟馗,至少也听说过“钟馗驱鬼”“打鬼借钟馗”这类典故。

而回溯钟馗这位“鬼王”命名的雏形,它最初指向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件器物,甚至带点儿“谐音梗”的感觉。

根据先秦典籍《周礼·考工记》的记载,当时有一种用于驱疫辟邪的玉器或木椎,名为“终葵”。清代考据大家顾炎武在其著作《日知录》中明确指出,“终葵”即“钟馗”一词的音转,这是学界普遍认可的词源。换言之,在钟馗以人格化神祇的身份出现前,“终葵”作为一种驱鬼法器的概念,就已经存在了上千年。

汉代的简牍与帛书,如《日书》和《五十二病方》,均有记载当时巫师以铁椎击鬼的方术实践,这印证了“终葵”作为驱鬼工具的文化延续性。

直到唐代,钟馗的人格化形象才迎来了决定性的“爆发点”——尽管现存唐代文献中难寻直接文字,但唐玄宗梦中遇神、命画圣吴道子绘下《钟馗捉鬼图》的传说,正是在此时开始定型并广泛流传,它赋予了“钟馗”这个名号一个具体的、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的威严形象。

而最终为这一切盖棺定论,使其从民间传说正式步入文人记载的,是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书中首次系统性地记录了唐玄宗的梦中异闻,成为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最早、最完整的钟馗“故事文本”。

至此,钟馗完成了从先秦法器“终葵”,到汉代巫术实践,再到唐代民间传说,最终在宋代由文献确立其人格化神祇地位的全部演变。

“钟馗”经常被改编成

文艺作品

在文艺创作领域,钟馗也是常被改编的经典题材。

1994年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出品的《天师钟馗》,至今还是不少观众心里的经典。对年轻一代来说,2010年欧阳震华、霍思燕主演的《天师钟馗》也印象深刻。这部单元剧里的钟馗,带着不少人情味,甚至有点喜剧感,化身“人间判官”,故事核心始终是“借鬼神讲人间善恶”。

2015 年陈坤主演的《钟馗伏魔:雪妖魔灵》,则把钟馗塑造成在神魔两界挣扎、内心矛盾的“年轻英雄”。与此同时在动画领域,也有《钟馗传奇》这类作品。

游戏圈里,现在最广为人知的钟馗形象,要数国民手游《王者荣耀》里的辅助角色——作为“钩子英雄”,游戏把他设计成来自幽冥、身形魁梧的“虚灵城判”。

纵览古今,钟馗的形象一直“有框架却不固化”—— 这种灵活性,正好给《黑神话:钟馗》的创作留足了改编空间。

一场数字时代的

“文化出海”

尽管《黑神话:钟馗》仅凭一段两分钟预告就已点燃全球期待,它背后所承载的,远不止是一款新游戏的发布,更是一场持续升温的“中国文化输出”浪潮。

前作《黑神话:悟空》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全球销量超2800万份,不仅刷新销售记录,更在海外掀起“西游热”,促使无数玩家主动研读《Journey to the West》(《西游记》),深入理解中国文化。游戏中的场景成为国内旅游打卡热点,传统文化借助现代数字媒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破圈传播”。

而《黑神话:钟馗》延续这一路径,选择更具志怪色彩、更小众的文化符号,展现出中国文化表达的丰富性与可塑性。它意味着中国游戏不再依赖单一IP,而是逐步构建起一个“神话宇宙”,系统性地输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面貌。

更重要的是,游戏已成为中国故事走向世界的重要媒介——它用全球通行的交互语言,将民俗、神话、美学融入沉浸式体验,让文化输出不再是符号化的展示,而是成为一种共情式的理解。

从悟空到钟馗,“黑神话”系列正在完成从产品出海到文化出海的跨越。它向我们揭示:真正的文化输出,不在于题材本身,而在于是否能用当代语感和全球视野,唤醒那些深植于传统中的精神故事。

 

你玩过《黑神话》系列游戏吗?

你觉得第二部作品为什么会选择钟馗呢?

来评论区一起聊聊吧!

来源:河南卫视

Top

1、黄仁勋的H20,也许真的要提前“退役”了

2、斯图加特CEO:小赫内斯迟早执教拜仁,但目前他的任务还未完成,斯图加特对拜仁慕尼黑

3、衰败起点是1991年,美国转向金融资本,变成垄断寄生腐朽,开始大衰败,1990到1991年美国的经济危机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EYC/detail/litxpd.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猫型游戏手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