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员工诈骗733万被判十年,吉林银行难掩治理沉疴,吉林省诈骗金额量刑标准是多少
近日,吉林省延边州中级人民法院终审落槌,吉林银行前员工朱世杰因虚构"倒贷"业务诈骗733.7万元获刑十年十一个月。
类似案件早在2020年就发生过,此前辽源分行的一名员工通过相同的手法诈骗了1425万元,最终被判处无期徒刑。到了2024年,白城分行因贷款资金被挪用而被罚款55万元。紧接着在2025年7月,大安支行又因信用卡业务违规收到了30万元的罚单。此外,原董事长张宝祥及其他多名人员也已被判刑。
在2024年3月的董事会上,吉林亚泰等三大国资股东对关联交易投了反对票。2024年,吉林银行的关联公司贷款余额达到了129亿元,一系列打击对这家东北城商行而言,威胁不小。
银行职员虚构733万“倒贷”骗局
“倒贷”是指借款人通过获取新的贷款或民间借贷来偿还旧的债务,即所谓的“借新还旧”。朱世杰向熟人宣称自己手头有高息短期项目一周返利2%,资金过桥稳赚不赔。
自2014年起就认识朱世杰的徐某成为他诈骗的第一个目标。2020年初,朱世杰以“业务资金缺口”为借口,诱使徐某投资,并伪造银行领导的聊天记录和账面流水等材料以消除徐某的疑虑。
徐某称由于朱世杰在银行内部工作,并且有一个经济实力雄厚的亲哥哥,徐某认为朱世杰有能力处理“过桥”业务。因此,徐某每次都会转账几十万或几百万给朱世杰。当时徐某手头资金充裕,他通过银行卡转账或直接交付现金给朱世杰。有时,朱世杰会要求徐某将钱转给他的岳母或韩和才的账户,而朱世杰也会按时归还本金和利息。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朱世杰声称需要更多资金,于是徐某便邀请了大约十多个希望赚钱的朋友一起参与。这些朋友将钱转给徐某,再由徐某转给朱世杰用于“过桥”业务。
正是基于对朱世杰的信任,徐某累计投入了7462.64万元。起初,朱世杰及时的回款让徐某放松了警惕,他甚至介绍了十多个朋友加入,形成了一个“朋友→徐某→朱世杰”的资金链。张某、尤某等人也是通过朱世杰的哥哥和朋友圈被卷入其中,其中尤某单次转款金额高达410万元。
到了2021年9月,当徐某要求退出时,朱世杰以“银行卡冻结”为由进行拖延。两个月后,虚假的流水账目被揭穿,赌博耗尽的真相再也无法掩盖。2021年12月13日,朱世杰主动投案。
在一审中,朱世杰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但他以“金额认定有误”为由提起上诉。终审时,经过司法会计鉴定重新核对资金,扣除案发前后部分退赔(徐某40万、张某26万、尤某3.3万),最终确定诈骗金额为733.705万元。2025年7月29日,法院改判朱世杰十年十一个月有期徒刑,罚金十万,并责令其退赔三名被害人的剩余损失。
骗案背后银行内控失血:高管落马、资产承压
朱世杰案撕开的只是吉林银行内控溃堤的一角。早在2020年,该行辽源分行职员于某红就曾以相同“倒贷”话术诈骗16人1425万元,最终被判无期徒刑。
在支行层面,2024年白城分行因“贷后检查失职致贷款挪用”被罚55万元;同年松原分行、乾安支行又因“以贷收贷掩盖风险”“贷前调查失实”接连领罚。
内控机制的溃败直接影响资产质量。2024年报显示,该行关注类贷款余额高达295.77亿元,占贷款总额6.25%,其不良率已进入持续上升通道:从2023年的1.39%攀升至2024年的1.50%,拨备覆盖率则从168.17%下滑至163.31%。至2025年一季度,母公司口径不良率进一步升至1.56%,一定程度削弱着银行的风险抵补能力。
治理结构的深层裂痕在2024年3月的吉林银行董事会上骤然显现。吉林亚泰集团、吉林金控、长春融兴三大国资股东对一项关联交易议案投下罕见的反对票,明确表达了对潜在资产质量风险的担忧。
1、樊振东投资的美国乒乓球职业联盟,什么水平?,乒乓球队樊振东
2、《生万物》宁绣绣母亲去世令人意难平,老戏骨的演技让人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