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13 18:38 作者:鱼小妹
她没能再“医路向前”:妇产科主任坠楼背后的网络医闹乱象
那位“医院里的奶奶”,走了。
8月1日晚,邵医生在河南省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坠楼,因伤势过重不幸离世。随着她生前卷入三起医疗纠纷、遭受长达7个多月的网暴等情况被曝光,许多人才认识到这位温柔负责、以爱待人的妇产科主任。
邵医生曾说,“只有婴儿的哭声让所有人都高兴”,在产妇术前打麻药害怕时,她抱着产妇说“闺女别怕,姨在”。 她曾用双手托起三万多个新生命,却在被网络暴力推向深渊时茫然无助,只留下了“为我正名”的遗言。
家属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长期的网暴,让邵医生“陷入极度无助”。在互联网时代,一些医疗纠纷经网络传播后常被简化为善恶对立,将专业问题转为道德批判的情况并不少见,法律界人士也向南都N视频记者坦言:几乎无力快速通过合法渠道澄清谣言。
周口六院在事发后曾回应南都N视频记者:邵医生所涉与患者的纠纷已经在走司法程序。但这位妇产科主任“医路向前”的心愿,已憾然止步。
邵医生生前怀抱新生儿的照片。
“医路向前”的心愿
8月5日凌晨2时,小静在社交平台刷到了给自己接生过的邵医生坠楼身亡的视频。
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匆忙给邵医生的微信发去了消息,“姨,你没事吧。”小静一夜没睡,早上10时又发去了一条消息,“姨,说好11月给我接生的,你怎么那么傻。姨一路走好,你永远是大家心中的好医生。”
同日,周口市卫健委通报称,8月1日20时38分,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57岁医生邵某某坠楼,终因伤势过重,于8月2日凌晨1时40分死亡。卫健委已于第一时间与相关部门成立联合调查组。
小静和邵医生的上一次聊天还是在一个月前,她二胎5个多月了,询问邵医生唐筛方面的问题,“等回家去咱医院一块检查。”邵医生说,“行。”
2021年,邵医生接生了小静的第一个孩子。因为小静的母亲是在生下她时去世的,小静一直都害怕生孩子。小静向南都记者回忆道,自己怕打针,术前打麻药的过程持续了三十多分钟,因为她总是乱动,麻药打不进去。邵医生抱着小静说,“闺女别怕,姨在。”
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官方介绍页面显示,邵医生是该院妇产科主任,从事妇产科工作二十多年,接生过三万多名宝宝,曾两次把情况危急的羊水栓塞产妇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她还获得过“2012年周口市巾帼文明奖”“2020年周口最美医师”“2023年周口市妇幼健康母婴安全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邵医生在病房里与即将出院的患者拥抱。
邵医生在周口市当地有口皆碑。小方2024年生产时由邵医生接诊,“她非常温柔、负责,出院后我常向她咨询孩子的问题,她总是耐心解答。”邵医生亲属也告诉南都记者,邵医生平时很忙,“但从不摆架子,谁有事找她,她都会尽力帮忙。”
在周口六院的介绍页面、个人社交账号简介上,邵医生都留下了自己的私人手机号码。她的社交账号名称是“医路向前”,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她接生的婴儿视频,还有给孕产妇及家属的医嘱、科普知识。
有产妇评论说,“想约邵医生的时间接生,护士说她基本二十四小时都在医院。”邵医生回复了一朵玫瑰花的表情包。
邵医生在视频里说话总是慢条斯理、轻声细语,她或是俯身轻轻地擦拭新生儿身上多余的胎脂,一句句夸赞“好娃娃”“乖宝宝”,熟练地用包被将婴儿包裹起来,又或是眼带笑意地看着抱在怀里的小婴儿。
邵医生在手术室里安慰产妇。
“爱”是邵医生生前发布动态的高频词。她自称“医院里的奶奶”,“只有婴儿的哭声让所有人都高兴,可爱的宝贝”。躺在手术室里的产妇被牵着手,她配文“手术里的爱”。产妇麻醉时流泪说想妈妈了,邵医生说“不要怕,我们都是妈”,并配文“远嫁的小美女不缺爱”。
2024年5月19日,邵医生发布了一则视频,“明天就是5月20日,谐音‘我爱你’,我爱我身边的所有人,我也希望所有人心中有爱。”
“为我正名”的遗言
然而,这位总是在视频里笑着用河南话说“亲爱的家人们”的医生,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持续遭遇了网络暴力。
2024年8月19日医师节前夕,邵医生和周口六院其他多位资深医生出镜录制了访谈视频。她把手放在胸前,对着镜头说,“我穿上这件白大褂,就是把救死扶伤放到第一位,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邵医生的社交账号发布了很多她与新生儿的照片。
这是邵医生过的第七个医师节,就在同年的12月,她开始经历“被指责攻击”的至暗时刻。邵医生曾在其社交账号置顶视频下方评论区留言,“救了她的命,反而不被理解。”
邵医生的亲属告诉南都记者,其曾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多条针对邵医生的控诉视频,内容涉及“切除子宫”“篡改病历”等,并伴有“我会一直监视你”的威胁语句,相关账号在事发当天即8月1日18时28分仍有视频更新。
“网暴源于三起医疗纠纷”,邵医生家属向南都记者表示,涉事患者家属互动扩大传播,招致大量陌生网友持续性攻击。7月30日、31日,邵医生两度前往派出所报案。“第二次立案了,但警方并未明确如何解决,涉事账号也未冻结。”
“连续7个多月的网暴,让她陷入极度的无助之中。她的遗书里详细写了这三起医疗纠纷的情况,还有一句‘一定要为我正名’。”家属说道。
此前部分攻击言论截图。
8月8日,涉事平台就此事回应称,疑似三起医疗纠纷当事人及家属的15个账号发布89条与医疗纠纷相关的视频,962条与医疗纠纷相关评论,内容包括讲述个人就医经历、表达维权诉求、指责或攻击医院及邵医生。其中,76条视频、457条评论违反平台规则被处理。
涉事平台表示,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该平台共收到邵医生及其代理人发起的侵权举报48次,平台对1个重复侵权账号下发禁投稿处罚。目前,平台正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工作。
南都记者注意到,涉事账号曾“指责邵医生切别人子宫做实验、发论文”。南都记者查询知网发现,邵医生唯一一篇与之相关的论文发表于2019年,题为《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的效果》。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中重度子宫脱垂的常见治疗手段之一。
“邵医生事件中涉及的核心法律问题是医疗纠纷与网络暴力的边界冲突。”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郭庆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患者家属通过网络反映医疗争议尚属合法权利,但是如果患者家属发帖内容包含捏造的事实、恶意剪辑的视频或篡改过的诊疗记录,或使用侮辱性语言,则超出了合理维权范畴。
郭庆指出,“医疗纠纷本属专业技术争议,但经网络传播后常被简化为善恶对立,这种情绪化叙事导致公众忽视医疗行为的复杂性,将专业问题转为道德批判。网络空间的匿名性使参与者产生‘法不责众’心理,造成舆论一边倒,往往使得当事医生无力辩解,不仅伤害了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心,更侵蚀了医患信任的基础。”
变味的“维权”
当前医疗纠纷通过社交平台发酵,已形成区别于传统维权模式的新型矛盾形态。这类“维权”容易将医患纠纷延伸为网络暴力。
2024年4月,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人民法院曾公布一起名誉权纠纷案件。案件起因是王某的丈夫在泰州某医院住院治疗经抢救无效死亡,王某与主治医师赵某、医院就其丈夫治疗期间用药的合理性、费用等问题发生纠纷。
随后,王某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赵某是庸医,为了自己的小利不管病人死活滥用高价药,什么医者仁心,简直是个杀手!”“是不是赵某的背景硬,院方的领导不好处理此事”。该视频合计被点赞一千余次,被转发一百余次。
法院认为,王某发布上述不实言论侵犯了赵医生名誉权,且由于信息网络传播具有广泛性等特点,相关视频及言论影响了社会公众对赵医生的公正评价。最终判决王某公开发布致歉声明且不少于20日。
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捷向南都记者讲述,其曾处理过一起由医患纠纷导致网暴的案件:患者家属在短视频平台反复发布未经核实的病情描述,并配以夸张标题,导致涉事医生个人信息被曝光,其子女在学校遭受排挤。张捷通过发律师函、平台投诉取证侵权人信息、申请证据保全及提起名誉权诉讼,法院最终判令患者家属删除相关视频、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张捷认为,网暴受害者在维权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包括证据留存难、侵权人身份识别难、司法救济周期长、心理与职业损害难量化等。“即便胜诉,删除信息、赔偿损失也需要较长时间,难以立刻止损。精神损害抚慰金在司法实践中数额较低,难与实际损失匹配。”
而令人痛心的是,近年来网络暴力导致的悲剧并不在少数。
2022年10月底,新郑市第三中学教师刘韩博在家上完网课后意外离世,曾有陌生人侵入刘韩博网课用言语辱骂、共享屏幕干扰课件的方式扰乱课堂秩序。曾开着拖拉机到西藏自驾的山东网红“管管”,因遭长期网暴患上重度抑郁后离世。
粉发女孩郑灵华生前遭受严重的网暴。
浙江杭州女孩郑灵华,因染了一头粉发、带着硕士录取通知书去看望病床上的爷爷,被来自各平台的多个账号造谣,部分网友对她进行恶意攻击。2023年1月23日,郑灵华选择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23岁。
长期关注网络暴力问题的杭州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副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网络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姜方炳此前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网络暴力的成因比较复杂,既涉及网络技术本身所潜藏的信息传播风险,也涉及人性的阴暗面、社会变迁等因素引发的各类风险。当这些风险要素发生交叠的频率和程度越高,引发网络暴力事件的可能性就越大。
“网络医闹”治理之困
随着多起网络暴力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呼吁打击“网络医闹”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南都记者检索发现,5月,山东省卫健委公开了《山东省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其中就明确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的名誉权。
而各地政府官网也发布了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相关通告,均明确不得有对医务人员侮辱、诽谤等妨碍医院安全秩序和医疗规程的行为。
在杭天信律师事务所律师曹杰和看来,传统医闹大部分发生在医院内或者医院门口,影响力也基本走不出当地。“而如今患者一方利用网络舆论逼迫医院或医生妥协让步,达到其在线下纠纷中未能达到的目的,如高额赔偿、满足不合理要求等。‘网络医闹’在危害范围和持久性上比传统医闹更大,且具有一定的隐匿性,较难处置。”
浙江省律协医药健康委主任赵丽华告诉南都记者,在她经手的案例中,司法、行政机关介入后、事实认定尚未完成的情况下,患者通过网络发声维权的情况并不少见。“在常规的处理机制中,医患纠纷可以通过双方沟通调解、卫生行政部门调解矛盾,以及诉讼途径解决。”
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
但在当前的司法与网络环境之下,医患纠纷特别是“网络医闹”的实际处置仍面临不少难题。
张捷指出,首先是信息传播速度快,“维权”相关网帖即便删除源头内容,转发、截图可能已广泛扩散。此外,区分合法表达与违法侵权需要法律与事实双重判断。而不同平台规则不一,信息同步下架效率低,这就导致了跨平台执法协调难。
郭庆则向南都记者坦言,此次邵医生事件涉及到其公民个人信息被侵犯、名誉权与隐私权受损,却无力快速通过合法渠道澄清谣言等多重法律困境。网暴者或将被追究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其分析称,根据《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网络侮辱诽谤需达到 “严重危害社会秩序” 才能转为公诉案件,多数案件停留在自诉阶段,维权者取证与立案门槛过高。而平台虽设置了关键词过滤和举报功能,但面对深度合成技术生成的虚假信息(如篡改过的诊疗记录),现有技术难以精准识别。
此外,郭庆认为,医疗纠纷天然具有高关注度,加之公众对专业领域信息的认知局限,容易形成 “患者即弱势群体” 的第一印象。“如果专业机构的澄清信息能够及时覆盖虚假信息,如果邵医生在坠楼之前能看到这样的信息,或许她会收回走向死亡的决心。”
8月6日,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方面回应南都记者称,“目前邵医生所涉及的和患者间纠纷已经在走司法程序。”
周口六院妇产科产房的灯还亮着,那位曾经一天24小时都在医院的“奶奶”,却不在了。
出品:南都即时
统筹:向雪妮 冯奕然
采写:见习记者 李思涵 南都N视频记者 冯奕然 实习生 戚婷婷
1、听说美国年轻人越来越喜欢中国?查了一下,居然是真的,美国人比较喜欢中国的什么
3、沪指突破去年924行情高点,回顾股市的历史性变化,“慢牛”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