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调整中,国产跑鞋的专业下放,是特步上限的上移?,特步跑鞋系列一跑鞋
在这个愈发多的东方力量逐渐站上全球运动竞赛主战场,并占据上风的时代,东方品牌也在自己的领域拿回更多竞争主动权。
日前,聚焦专业运动鞋履的特步国际如期交出了营收、利润双稳健高增的半年报:上半年其营收、经营溢价利润分别增7.1%、9.1%至68.4亿元(人民币,下同)、13.0亿元。
其中,专业运动产品需求继续呈扩张式规模释放态势,贡献了近一半的收入与利润增长力,业绩增长弹性最大;该分部收入增长32.5%至7.9亿元,对应经营溢利大幅增长236.8%至0.8亿元。
大众运动依旧是核心支柱,得益于线上渠道表现良好,该分部收入上升4.5%至人民币61亿元,消费者参与度及销售显著增加。
这份成绩单好不好,资本市场直接用真金白银给出了它们认为的答案。8月18日,特步国际盘中披露财报后,午后股价开盘直线拉升至9%以上的涨幅,最终收涨7%+,正反馈极为强劲。
特步国际的这场“专业主义”胜利能给国产运动品牌的未来带来哪些启示?
一场有质量的调整
回看特步国际2021-2024年四年期间上半年的业绩,其实2025年上半年的收入增速并不算“惊艳”,同比增长了7.1%至68.38亿元,整体偏中规中矩。
甚至如果透过延续2024年度报中的“集团持续经营业务”表述,会发现,上半年特步国际的总销售额较上年同期的72.03亿元其实是出现下滑了的。
这主要是业务战略性调整导致,去年四季度特步国际对旗下专业运动分部的品牌矩阵进行精简,选择性地剥离了K·SWISS(盖世威)及帕拉丁业务,留下了持续性强劲的索康尼和迈乐。
无法否认这一核心数据的事实性下滑,但若以未来成长性视角去分析,其核心财务指标诠释的更多还是一家专且精的龙头企业的调整韧性。
特步主品牌的市场根基依旧深厚,主品牌营收增加4.5%至60.53亿元,仍是核心盘;而专业运动分部则表现了更强劲的增长驱动力,分部收入增长32.5%至7.9亿元、经营利润激增236.8%至约0.8亿元。
其中,核心子品牌索康尼营收增速为32.5%,相比2020-2024年这5年持续翻倍的同比增速确实出现明显放缓,但持续沉淀且扩大的规模效益中,索康尼的经营溢利增速尤为惹眼,上半年高达236.8%,业务盈利质量持续提升。
相比收入指标,比较超预期的是其盈利指标:上半年经营溢利同比增长9.1%至13.1亿元,毛利率维持在45.0%的高位,最终助力净利润率提升至13.4%的历史峰值;同期,其普通股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增长21.5%至9.14亿元,完成了上一年全年超七成的盈利收获。
这大大超出高盛、大和等知名投资机构给出的预期。高盛在研报中指出,特步净利润超预期主要得益于“其他收入及收益高于预期”,同时核心业务毛利率、经常性营运利润率略高于预测;
大和也强调,专业运动板块(索康尼、迈乐)的营运利润率提升是盈利超预期的关键驱动力,该行认为特步国际业绩中最突出之处在于,尽管2025年上半年收入增长放缓,大众市场及专业运动部门的营运利润率仍保持韧性。
受此提振,高盛、大和均继续认为特步风险回报仍具吸引力,前者基于对Saucony品牌长期销售、盈利能力保持建设性看法,微调2025-2027年净利润预测0%-1.5%,后者则看好童装业务的长期潜力,预测2025年盈利增长约5%。
整体上,特步国际算是历经了一轮“有质量的调整”。
服装业遇冷,特步靠“科技鞋”推高上限
站在行业视角,在消费分层加剧的大背景下,上半年其实整个服装行业景气度明显放缓,零售额同比增速仅3%。
好在行业的结构性增长总是存在,且方向清晰:运动鞋服细分赛道早已是服装行业少有的高增长赛道,2025年上半年继续保持约15%的增速,这一速度显著强于行业平均的增速。
这种整体与局部的分化背后,是消费者需求从“大而全”向“专而精”的深刻转变,以及品牌商对技术迭代与场景细分的加速响应。
正如特步的突围,本质上也是“专业主义”对中国运动消费需求升级的精准匹配。
在全民健康运动观念普及与城市马拉松赛事常态化的大趋势中,跑鞋品类成为运动服饰领域异军突起的细分赛道,甚至被业内视为“下一个百亿级单品”,需求明显呈普及性下沉态势。
而特步国际,作为一家深植于对跑者需求极致洞察的专业运动品牌,六成以上的收入都来自鞋履,且“专业”属性持续增强。
顶级赛事成绩是对特步专业性最硬核的肯定。截至2024年末,特步先后累计助力95名运动员,斩获451个冠军。
这背后的首功离不开特步国际“硬核”的研发投入,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20.25%至1.9亿元,累计至今其已累计投入超20亿元,获得专利超2600件,其中跑步场景是技术创新的核心阵地。
值得肯定的是,其技术突破紧扣“本土需求”——基于大量国人脚型数据优化的XTEPFIT科技鞋楦,解决了“亚洲人足弓支撑不足”的痛点;BT400跑鞋搭载的嫦娥六号同款玄武岩纤维碳板,在保证轻量化的同时提升耐久性;并持续推动可持续材料使用率优化,将环保与性能从对立走向融合。
持续投入也带来产品矩阵的优化。上半年特步国际先后推出了“160X 7.0 PRO”、“160X 7.0”、“360X 2.0”和“青云”等多款旗舰级跑鞋,全面覆盖日常跑者到精英运动员的需求;不久前,还推出新一代冠军跑鞋:160X 7.0 PRO搭载弯折载荷增加20%的GT700碳板,中底耐久蓄能提升至3.0 PRO级别,技术实力再到得到升级。
除了体现在产品上,特步的“专业”更渗透到跑步文化的培育中。
今年上半年,特步作为成都世运会全球合作伙伴,其为霹雳舞、荷球等新兴运动提供装备,并在开幕式推出160X 7.0 PRO全球首秀;并通过厦门、无锡、兰州等马拉松赛事,再次以超46%的全局穿着率蝉联榜首,强化“中国跑鞋=专业可靠”的心智。
目前特步已建立起70个跑步俱乐部,“特跑族”会员规模突破240万人,跑团数量超6200个,通过“跑步训练营+赛事直通名额”将用户从“一次性购买者”转化为“长期参与者”。
通过“赛事赞助+会员运营”特步国际一直在构建独特的跑步生态。整个上半年,其与中国27场马拉松及路跑赛事达成合作,覆盖超50万跑者,进一步扩大生态半径。
归根结底,特步跑鞋的最大价值在于以专业性为底色,持续助力中国跑鞋市场天花板的高度:行业高度越高,龙头企业的价值也就越大。
国产崛起!关键要建起“不可替代性”
在消费分级加剧、国产品牌集团集体崛起的背景下,特步国际的增长逻辑存在一定启示性。
首先,聚焦“长坡厚雪”,用技术在细分赛道建立不可替代性。当国际品牌与国产品牌的战略分野日益清晰,技术反攻正在成为本土品牌的王牌手段,尤其是特步聚焦的跑鞋赛道。
据统计,凭借碳板技术、超临界发泡材料的突破,2025年特步、安踏等本土品牌在专业跑者群体中的市场份额已跃升至47%,五年前仅有18%。
例如,特步160X6.0PRO便是以GT700黄金碳板为核心卖点,通过PI纤维复合技术实现9.9%推进效率提升,高强度异构碳板增加38%推进力;助力何杰三破国家纪录的160X3.0PRO,PISA超临界发泡中底85%回弹率比肩国际顶流。
当然,在国产品牌集团崛起大趋势中,类似于安踏这种能以多品牌、多品类实现全面转型的玩家只会有那么一两家,更多玩家选择类似特步深耕“跑步”长坡厚雪赛道的方案更具备合理性。
特步专业运动分部体量尚小,却已凭借马拉松赛事的高频曝光、跑者社群的深度运营,构建起“专业即特步”的品牌心智,叠加特步主品牌的国民知名度,跑鞋大众化的前景极好。正如高盛所言,“对跑步市场的稳健增长感到鼓舞”,这种“聚焦细分”的战略定力将使其穿越周期,抓住国产运动品牌崛起的更多机遇。
其次,在全民健康的大背景中,用“专业反哺大众”,助力跑步完成从“小众爱好”到“大众消费”的跃迁,推高市场天花板。特步的“专业影响大众”战略堪称教科书级:早前通过收购索康尼以及持续研发投入将提升品牌专业高度;历经多年的专业化深入沉淀后,借鉴索康尼等专业品类将赛事级科技下放至特步主品牌聚焦的大众跑鞋,让“冠军同款”触手可及。
这种由上带下的渗透,既扩大了专业用户基数,拓宽专业跑步的商业横截面,也通过规模效应摊薄研发成本,形成“专业-大众-盈利”的正向循环。
此外,特步的多品牌策略并非简单的“1+1”,而是基于对需求增长的洞察,精准覆盖不同价格带与人群:定位高端的索康尼,全球首店落地北京三里屯,专业跑鞋占比提升至60%,同时拓展通勤、复古系列触达都市高净值人群;迈乐聚焦轻量化徒步鞋与防水科技,计划2026年启动重点发展计划;特步主品牌则基于亲子家庭对“科学运动+健康成长”需求爆发的洞察,推进童装战略提速,管理层预计其增速将持续优于成人市场。
在国产运动品牌集体崛起的浪潮中,真正的竞争力,早已从单纯的规模,上升到在某个或多个细分领域建立“不可替代性”,在于品牌用专业和耐心浇筑出厚实的护城河。
来源:港股研究社
1、爸爸带两娃从深圳徒步800多公里到长沙,你怎么看?,深圳自驾长沙途中景点
2、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多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广西特大洪水
3、今年前7个月我国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进出口规模创新高 同比增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