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马化小象,盒马鲜生 盒小马
即时零售大战进入下半场,沉寂许久的新零售却卷土重来。
上一次被高调提及还是在2016年,盒马鲜生作为阿里“新零售一号工程”横空出世,美团“小象生鲜”紧随其后,京东7FRESH高调入局,线下商超一夜之间成了互联网巨头的兵家必争之地。
但不到两年,“小象生鲜”便因持续亏损宣告关停所有门店,七鲜也暂停全国扩张进入“冬眠期”,盒马也因长期无法跑通盈利模式备受质疑,新零售一词逐渐不被提及。
十年过去,新零售再度卷土重来,故事早已换了主角。
字母榜(ID:wujicaijing)从京东获悉,京东8月将在江苏宿迁、河北涿州两地开出5家京东折扣超市,首家涿州京东折扣超市门店面积达5000平方米。
就在不久前,美团也被传出将开出硬折扣超市“快乐猴”,重归线下零售战场。据商业观察家消息,美团快乐猴超市目前已签约10家店左右,装修及装修完待开业的有4家,首店预计开在杭州拱墅区,美团初步定的开店数量是1000家。
对此,字母榜向美团求证,美团官方表示“目前没有可对外回应的信息”。但4月上线微信的“快乐猴”小程序认证主体为杭州象鲜科技有限公司,隶属美团小象超市体系,该账号的关联小程序还包括美团、美团点餐、美团充电宝和美团外卖等,有望成为美团的线下流量入口,不过目前该小程序已低调下线。
另有接近美团人士表示,快乐猴目前采取直营模式,未来不排除引入加盟商。
不同于当年瞄准高端市场,试图对标盒马鲜生,美团和京东这次不约而同地瞄准下沉市场,选择了硬折扣路线。巨头们杀回线下,姿势比当年更轻、更下沉。
新零售卷土重来,曾作为阿里“新零售一号工程”标杆的盒马,却正在远离。关闭重资产会员店、拥抱线上流量、加码即时零售,昔日新零售的旗手,正变得越来越“轻”。
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全国仅存的最后一家盒马X会员店上海森兰店,将于8月31日正式关闭。这意味着运营五年的盒马高端仓储会员店业态彻底退出市场。
这并非孤立事件。今年7月,盒马鲜生获得了淘宝App首页“淘宝闪购”频道的独立入口,对于淘宝闪购,盒马能够补齐生鲜供给短板,对抗美团的小象超市。对于盒马,则意味着得以接入淘宝日均超2亿活跃用户的巨大流量池,并与饿了么的运力形成协同,流量和履约能力得到加强。
另一边,盒马也正将业务重心聚焦在盒马鲜生和盒马NB,并强化即时零售的履约能力与场景覆盖。从去年开始,盒马鲜生大店重启前置仓,承担起部分区域仓储和履约。盒马NB店则引入加盟模式,重点布局下沉市场。
摆在盒马眼前的路已经十分清晰:积极推动线上化,加码即时零售;布局下沉市场,去往县级市场找生意。
如今的盒马不再纠结“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宏大叙事,更像是阿里即时零售生态里的一个“生鲜品牌”——就像小象超市之于美团。
当新零售的叙事从“颠覆”变成“生存”,盒马的转身或许不是失败,而是一场迟到的清醒,只是这场清醒,代价有点大。
A
美团和京东上一次线下相遇还要追溯到2018年,彼时阿里正以盒马实践新零售,整个行业蠢蠢欲动,那一年,美团“掌鱼生鲜”升级为“小象生鲜”,在北京、无锡、常州共开出7家门店。同年初,京东开出的首家线下生鲜超市7FRESH正式营业。
但不到两年,“小象生鲜” 便因持续亏损宣告关停所有门店,七鲜也暂停全国扩张进入“冬眠期”。
如今,美团和京东以硬折扣超市的形态再次线下相遇,“新零售”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而与美团、京东 “重启”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作为阿里 “新零售一号工程” 盒马却在放下对新零售的执念。
在阿里系的所有业务中,盒马是最能折腾的一个,从最早的盒马鲜生店、到盒马MINI、盒马邻里、盒马X会员店,盒马已经尝试了近10种业态。
但作为阿里“新零售一号工程”,盒马承载着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零售范式的使命,但盈利模式却始终没能跑通。
作为唯二的大店形态之一,盒马X会员店的开店成本超过盒马鲜生的3倍。据行业测算,盒马X会员店的平均单店投入超过1亿元,其单店年销售额需突破 3 亿元才能勉强盈亏平衡。而一家盒马鲜生开店成本通常超过3000万元。
但与高投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对整体业绩的贡献却远未达预期。据晚点LatePost报道,截至2023年,X会员店对盒马整体销售额的贡献占比不到10%。
事实上,作为中国首个本土仓储会员店,盒马X会员店从诞生之初就自带光环,并被寄予厚望。
2020年下半年,盒马对标Costco 和山姆,推出盒马X会员店。首家盒马 X 会员店于上海开业,随后其在北京、苏州、南京等城市开启扩张步伐。2022年初,盒马X会员店的会员数已达200万,相当于当年山姆400万会员数的一半。
X会员店也一度被时任盒马CEO的侯毅视为盒马的第二增长曲线,在内部备受期待,还放出三年内开出50家店的豪言。
但在运营过程中,X会员店暴露出产品与盒马鲜生大量重合的问题,供应链能力也未能及时跟上,致使物流成本飙升,配送效率降低,甚至部分门店还出现了商品短缺的窘况。
到了今年2月,盒马宣布关闭上海的三家 X 会员店,彼时全国范围内仅剩下 5 家门店。7 月 31 日,盒马 X 会员店北京世界之花店停业,同日,苏州相城店、南京燕子矶店也同步关闭,而上海仅存的森兰店也将于 8 月 31 日结束运营。
关停线下重资产的盒马正在把商品搬到线上。
今年4月,盒马宣布旗下快递电商业务“盒马云超”正式升级为“云享会”,其采用京东物流,超过80%订单能实现次日达;另外,云享会将增加800款此前X会员店的MAX自营商品,包括海盐太妃糖、蛋白虾片等MAX独家的爆款商品。
线上模式也是大部分会员店的转型方向之一。今年4月,Costco官宣在中国内地门店所在城市全面覆盖同城配送,在主城区服务范围内下单最快90分钟送达。
而山姆同样借助云仓触达更多消费者,通常一家山姆店会匹配6-15个前置仓,SKU约为2000个,触达周边6公里左右的范围,配送时效在1小时以内,全城配几乎能做到次日达。
关停新业态,转战线上的盒马正在放下新零售的执念。
B
与美团和京东开始变“重”不同,即时零售下盒马正变得越来越“轻”。
在X会员店踩下刹车的盒马,正将业务重心聚焦在盒马鲜生和盒马NB。而随着阿里将战略重心全面转向即时零售,盒马的业态布局也正服务于即时零售的核心需求。
自去年起,盒马重启了前置仓,与盒马鲜生大店组成“1+N”的模式。当时盒马方面表示,试点使用前置仓,是为了加大服务半径,为更多用户提供3公里30分钟内送达服务。
盒马NB店则引入加盟模式,降低扩张成本,快速在更多社区铺开,打造“小而密”的线下履约网点。
即时零售大战下,盒马对于阿里的价值重新凸显。
淘宝闪购给了盒马独立入口的待遇。7月7日起,盒马鲜生在淘宝App首页的“淘宝闪购”频道获得了一个独立入口,与“美食外卖”“手机数码” 等类目并肩。此前,盒马鲜生属于“超市便利”类目。
当下,闪购大战正在强化非餐供给,作为外卖之外第二高频的生鲜重要性正在提升。6月23日,美团宣布全面拓展即时零售业务,加码小象超市。
盒马显然能帮助淘宝闪购对抗美团的小象超市。对淘宝闪购而言,借助盒马从餐饮外卖拓展至生鲜、生活消费全品类,构建更完整的本地生活服务生态闭环,以高频生鲜消费带动低频电商交易。
而对盒马来说,从流量端看,淘宝闪购作为淘宝首页一级入口,日均活跃用户超 2 亿,盒马不再单靠自有APP引流,能触达更多用户。
从履约端看,饿了么的本地运力与盒马自有配送团队形成互补。在订单高峰时段,外部运力可分担部分配送压力,有助于提升订单履约准时率,优化用户体验。同时,部分区域通过运力协同扩展了服务半径,覆盖更多社区,降低单均配送成本。
看似双赢的协同背后,盒马的生态定位正悄然改变。盒马的新零售平台属性正在弱化,逐渐向单一品牌角色倾斜。
早期盒马作为新零售平台,曾承载着连接多元品牌、重构零售链路的使命,门店既是消费场景也是流量聚合入口,而在即时零售模式下,门店更多沦为物流中转和履约节点。
从生态角色看,如今的盒马之于淘宝闪购,正逐步趋近于小象超市之于美团的关系,成为平台旗下承担商品供给的子业务,其“供货商”或“品牌”的属性日益凸显,平台化探索空间被压缩。
而作为品牌的好处是,可以更轻量化运营,更容易持续盈利。甚至可以入驻多个平台,攫取线上流量。
C
“轻”能带来更高的效率,直营模式将带来更高的成本,这种最基本的算术题,美团和京东不可能算不明白。值得注意的是,美团京东重启新零售,恰与外卖大战叫停时间吻合。
8月1日,美团、淘宝联合饿了么、京东先后发文,称外卖平台补贴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将抵制不正当竞争。
更早之前的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相关平台企业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规定,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
在此背景下,平台不得不重新审视即时零售策略,将目光投向新的增长路径,这为他们重启线下新零售业务提供了契机。
互联网大厂的零售版图始终围绕“增长”展开,从过去的新零售到即时零售爆发,再到新零售重启,核心目标都是寻求持续增长。
即时零售大战的爆发,正是源于电商业务的增长压力。行业增速放缓,老牌电商平台流量红利逐渐消退,获客成本上升,而即时零售作为电商与本地生活服务的融合领域,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成为双方挖掘新增长点的方向。
但即时零售也存在天然短板。配送成本居高不下,商品品类受限于本地库存,难以实现全品类覆盖。相比之下,线下实体零售在商品展示、体验和供应链成本上具有优势,美团和京东选择回归线下,重启新零售,也是为了弥补即时零售的短板,实现线上线下优势互补。
这一轮新零售的回归,美团和京东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硬折扣超市模式,瞄准下沉市场。
一方面,其高自有品牌比例、高性价比的特点,契合下沉市场消费者“品牌敏感度低、价格敏感度高”的特征。更重要的是,下沉到社区的硬折扣店通常店铺成本更低。
而另一边,对于盒马而言,以“品牌”之姿拥抱即时零售也有风险。流量分配权完全受制于阿里生态的战略调整,一旦未来淘宝闪购频道策略变动,盒马将直接面临流量波动风险。
盒马在阿里内部的定位一直比较边缘,十年“折腾”下来,却常年处于亏损状态,当年火热的“新零售”概念也渐渐少有人提及。而阿里“1+6+N”的组织架构巨变,要求各业务单元自负盈亏,也让盒马一度面临被出售的境地。
盒马开始战略收缩。2024年3月,侯毅卸任盒马CEO,严筱磊接任,带领盒马战略转向,聚焦盒马鲜生大店和盒马NB超市两大核心业态,一个负责快速复制成熟模式,主攻一二线中高端市场;一个深耕社区化服务,主攻下沉市场。
战略聚焦,让盒马在2025财年打了个翻身仗。在这一财年,盒马GMV达到750亿元,线上交易额贡献占比超6成,经调整EBITA首次实现全年转正。
直到今年2月,阿里巴巴业绩交流会上有高管明确表示,目前没有出售盒马的计划。“阿里将用更开放的心态,包括引入战略投资人等方式,来让盒马这一业务的价值反映在阿里集团整体的估值当中。”
同一时期,马云现身位于长沙的盒马鲜生店面,与一群盒马员工亲切合影。此举也被外界视作集团层面表达对盒马重视的举措,以平息盒马流传已久的“卖身”传闻。
眼下的即时零售大战虽然给了盒马新机遇,但从阿里的战略布局来看,盒马尚未深度融入即时零售业务体系。6月23日,饿了么、飞猪已正式加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而盒马直到7月初才接入淘宝闪购,且仅是作为一个小型入口存在。
对阿里而言,本地生活的“牌面”其实不少,包括饿了么、飞猪、高德、盒马等,究竟先重点推进哪块业务,需要结合即时零售市场的需求考量,能提供运力支撑的饿了么显然是更重要的那张牌。
眼下的即时零售大战虽然给了盒马新机遇,但目前盒马依然定位尴尬,既没完全纳入协同体系,也未彻底独立发展。
摆在盒马眼前的路已经十分清晰:积极推动线上化,加码即时零售;布局下沉市场,去往县级市场找生意。
但眼下,对于正在远离新零售的盒马而言,先彰显出自己在阿里即时零售生态中的必要性,才是当务之急。
2、记者:DV9经纪人联系曼联和纽卡,但发现球员只是第2或第3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