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越山向海!超级工程将连上“最后一环”

时间:2025-08-13 16:15 作者:第三颗雪梨

越山向海!超级工程将连上“最后一环”

国是直通车消息,这两天,不少江西人在朋友圈转发这样一条消息:“长赣高铁江西段中标了!”

8月8日,新建长沙至赣州高速铁路江西段施工总价承包招标中标候选人进行公示。江西段计划开工日期为2025年8月15日,计划竣工日期为2030年8月15日。

此前,中铁五局五公司长赣高铁湖南段开工动员大会于8月2日在长沙举行。这意味着长赣高铁将进入实质建设阶段,“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的厦渝通道将连上“最后一环”。

示意图。图源“中铁九局五公司”微信公众号

项目推进曾经“一波三折”

长赣高铁的项目推进过程,曾被外界比作“一波三折”。

2016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规划在“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的基础上,部分利用时速200公里铁路,形成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区域连接线衔接、城际铁路补充的高速铁路网。

厦门-龙岩-赣州-长沙-常德-张家界-黔江-重庆的高速铁路,被命名为“厦渝通道”,作为“八横”之一。

其中,厦门至赣州段利用龙厦铁路、赣龙铁路,常德至黔江段利用黔张常铁路。

2022年12月,常德至长沙实现高铁全线贯通。今年7月,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与黔张常铁路实现贯通并运营。

至此,厦渝通道只剩下长沙至赣州段尚未建成。

2019年4月,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在答复人大代表建议时表示,长沙至赣州铁路该省境内线路方案已基本稳定,但湖南省境内段局部方案仍在研究。

2022年9月,湖南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了新建铁路长沙至赣州铁路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之后,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同年11月,湖南省交通厅官网发布消息,湘赣两省同步举行长赣高铁开工建设动员大会。

此后,由于噪声等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问题,相关流程一度暂停。

2023年12月,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答复网友来信时称,根据建设单位的申请,目前项目环评审批处于中止状态。

直至2024年11月,《新建长沙至赣州高速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获得生态环境部批复。

2025年5月11日,国铁集团、湖南省人民政府、江西省人民政府联合正式批复长沙至赣州铁路初步设计。

新建桥梁273座、隧道117座

公开信息显示,长赣高铁正线全长429.459公里(湖南131.886公里、江西297.573公里),为双线电气化客运专线,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

示意图。图源“江西卫视”微信公众号

根据项目招标文书,湖南段经长沙、浏阳至江西省界,设长沙西(既有)、黄花机场和浏阳三座车站。

江西段全线共设车站9座,分别为上栗、萍乡北、芦溪南、莲花东、永新南、井冈山东、遂川、赣州北、赣州西站,其中萍乡北、赣州西站为既有站,其余均为新建站。

值得一提的是,长赣高铁线路的桥隧比较大。

桥隧比越大,说明桥梁和隧道占总里程的比例越大,工程的难度越高。

生态环境部《关于新建长沙至赣州高速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中透露,该项目将新建桥梁273座、长182.672公里,新建隧道117座、长193.779公里,桥隧比为87.66%。

据萍乡市发改委介绍,长赣高铁项目萍乡段正线长度约103.7公里,同步建设长赣高铁至沪昆高铁南昌方向联络线,境内桥隧比达到92%。

萍乡东、南、北大多为山地,西部地势较低,境内山地、丘陵、盆地错综分布,地貌较为复杂。自然资源丰富,历史上以矿产资源丰富而著称,曾被誉为“江南煤都”。

多地将结束“地无寸铁”历史

长赣高铁开通运营后,沿线多地将结束没有高铁的历史。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官网表示,借此,黄花机场将实现空铁一体化,浏阳将迎来高铁时代,浏阳北站也将成为浏阳市内首座高铁站。

江西省交通厅微信公众号介绍,作为渝长厦通道的“最后一环”,长赣高铁填补了湘赣两省斜向交通空白。长赣高铁江西段占总里程70%,让该省多个“地无寸铁”的县一步迈入“高铁时代”。萍乡将率先成为江西省“县县通高铁”的设区市。

乘客出行时间,也将较大程度缩短。

12306查询结果表明,目前长沙南到赣州西最短耗时约3小时33分,长沙南到厦门北最短耗时5小时55分,均需经过南昌。

据推算,长赣高铁通车后,长沙至赣州的通行时间将缩短至2小时以内,长沙至厦门的通行时间将压缩至约5小时。

更为重要的是,长赣高铁这“最后一环”连上后,厦渝通道全线贯通在望。这将构建一条连接西部与东部、内陆与海岸、山地与平原的大通道。

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彭迪云分析,作为厦渝通道的“最后一块拼图”和“画龙点睛之笔”,长赣高铁的价值远超交通层面,将带来诸多改变。

其一,时空距离明显缩短。

厦渝通道全线贯通,将彻底改变中国中西部与东南沿海的时空距离。重庆经厦渝通道直连厦门港,陆海联运时间将压缩30%。交通效率提升,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和人员流动成本。

其二,经济地理布局重构。

长赣高铁建成后将串联起重庆、长沙、赣州、厦门等核心城市,形成连接西南、华中和东南沿海的交通大动脉。厦渝通道作为陆海新通道,将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推动沿线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与互补发展。

同时,赣州将从“江西南大门”升级为衔接京九、厦渝、赣深等多条干线的“十字形”四省通衢枢纽。长沙则通过“米字形”高铁网进一步强化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此外,长赣高铁将为沿线革命老区走出“资本不进、人才不留”困境提供条件。高铁不仅改善基础设施,更通过时空收敛效应打破地理隔离,将使老区从“边缘区”变为“门户区”,为产业、人才、资本等的注入奠定基础。

其三,开放格局优化。

长赣高铁通过联络线与多条国家干线衔接,将大幅拓展内陆地区开放通道,助力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赣州作为节点城市,将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重要支撑。萍乡作为赣湘区域“桥头堡”,可深度融入长株潭都市圈,实现产业对接、资源共享。

湖南则可利用“空铁联运”优势,打造面向东盟的航空物流枢纽。重庆的制造业、长沙的工程机械、赣州的有色金属、厦门的现代服务业将形成更紧密的产业链协作。

“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根据公开资料,厦渝通道既有的龙厦铁路、赣龙铁路和黔张常铁路,设计时速为200公里左右。

是否能在既有线路基础上再建高速铁路,让厦渝通道突破目前的“速度瓶颈”,受到外界关注。

2021年12月印发的《江西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将“做好赣广、赣龙厦等铁路项目规划研究工作”列入快速交通网建设重点。

2025年5月8日,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回复人大代表建议时表示,赣龙厦高铁项目已纳入2017年省政府批复的《福建省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下阶段争取将赣龙厦高铁纳入国家“十五五”铁路相关规划。

2025年5月12日,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037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中提及,将研究论证黔张常高铁、黔利万等铁路。

彭迪云认为,长赣高铁的贯通只是起点,其最大价值在于为沿线地区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注入发展动能。但能否将“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取决于沿线地区的战略眼光与行动能力。

各地需立足实际,避免同质化竞争,在产业布局上突出特色,在区域协作上创新机制,在城乡融合上深化改革,才能充分释放高铁红利。

原标题:越山向海!超级工程将连上“最后一环”

编辑:陈璐    责编:吴光亮     审核:张松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

Top

1、瑞典实施强制社保,民众缴纳意愿很高,原因何在?,瑞典社会保障税

2、1—7月我国汽车产销同比增长均超12%,出口增长12.8%

3、调查:特朗普加征关税致印度从亚洲最受捧股市沦为“最不受青睐”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GVW/detail/osnjev.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第三颗雪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