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09 22:56 作者:桃源后裳
一场“非奥”盛会,经济账如何算?
截至目前,成都世运会门票已基本售罄。
文|马莲红
8月7日晚,太阳刚刚落下,天际晚霞红欲染,江畔华灯初上,古今蜀地的色彩都在这一刻交汇。就在这样“美若画卷”的氛围里,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在这座城市缓缓拉开帷幕。
这是中国大陆城市第一次承办世界运动会。和奥运会一样,世界运动会每四年一届,但项目却以“非奥”为主,知名度远不如奥运。
那么,举办这样一场非著名的“非奥”综合运动会,经济账是否划得来?
不只是“小众”的运动嘉年华
数据显示,2025年成都世运会规模庞大——34个大项、60个分项、250多个小项,参赛运动员逾五千人,参赛国家超过一百个地区,从无人机竞速到泳池救生,从拔河到壁球,世运会像一座体育万花筒,将海陆空项目一网打尽,也将观众的视野拉到奥运会之外的竞技世界。
巴赫曾说,运动员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是在通往奥运会的路上。
世界运动会(The World Games,下称“世运会”)便是这样的存在。创办于1981年的世运会,诞生初衷是为那些难以进入奥运会的项目寻找更大的舞台。与奥运会分为夏季、冬季不同,世界运动会没有冬季项目。
历史上,女子举重、跆拳道、羽毛球等都曾从这里“起跑”,最终进入奥运赛场;霹雳舞在2022年伯明翰世运会亮相后,仅两年便成为巴黎奥运会正式项目。
但对更多运动项目来说,世运会是最高赛事舞台,它为这些小众项目提供了超出常规受众的可见度和认可度,极大地推动了特色项目的发展。
例如空中运动,跳伞于1997年首次亮相世运会,自此空中运动一直是该项综合性体育赛事的固定项目。在世界运动会中,空中运动项目虽历经演变,但对参与的飞行员或运动员而言,该赛事始终是职业生涯的巅峰时刻。像今年世运会腰旗橄榄球、垒球、壁球、蹦床、攀岩等,都来了很多世界级别的选手。
同时参加世运会是很多人一生难忘的体验。世运会前,小红书涌现出一批“第一视角”,分享自己收到的李宁装备,作为2025—2028年中国奥委会及中国体育代表团官方体育服装合作伙伴,李宁以“珠翠绿”和“月光白”为主色调为选手们提供了开幕式装备。
在参赛的运动员中有不少都是兼职运动员,例如我国掷准飞盘的两位选手赵辰菲和马彦文,他们的本职工作一位是体育老师、一位是话剧演员。
从经济角度来说,世运会划得来吗?
上一届伯明翰世运会虽然办得规模空前,但最终以亏损收场。该赛事筹办成本为6510万美元,但通过赞助和门票销售收入约为5100万美元,因此产生1410万美元办赛缺口。
但对成都来说,世运会的办赛成本是可控的。和奥运会相比,世运会的办赛成本更低。世运会项目大概介于25至35种之间,数量由各主办城市的场地设施而定,很少会为了某项目而新建场馆设施。
成都世运会就是如此,在沿用大运会场馆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像壁球馆,经过改造后用于比赛,场馆观众台临时租用,办赛完成后便向市民开放。
赛事收入方面,公开的营收主要是赛事赞助、门票收入。世运会的赞助商往往以本土企业为主,上一届伯明翰世运会赞助商有28家,成都世运会共有25家合作伙伴:
最高层级的全球合作伙伴有两家——特步和四川航空,前者为赛事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六大群体提供全系列服装,后者运营“世运号”主题涂装飞机,承担执委会及国际官员的航空运输;
官方计时器由TISSOT天梭独家担任,提供全套计时设备与裁判系统;
官方合作伙伴包括中国电信、亚信安全、吉利汽车和中国人保,涵盖通信、网络安全、智能出行及赛事保险等核心领域;
官方赞助商则有中国石油、智扬体育与微博,分别在能源保障、赛事运营及社交互动中发挥作用;
官方独家供应商为安德瑞尔与百岁山,前者提供智能化场馆建设与设备支持,后者为指定饮用水供应商;官方供应商则包括五粮液、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银行,覆盖酒水及金融服务。
另有十家企业作为指定产品/服务提供方,涉及食品饮料(海之言、统一、拉面范、康师傅冰红茶、金典乳制品、汇源果汁)及本地服务(成都银行、成铁川之味、三叶家具、成铁传媒)。
门票收入方面,伯明翰世运会因为收费过高被当地人吐槽(平均门票费为35美元“通票”)。
成都世运会门票分为A、B、C、D四个层级,票价区间为30元至880元,其中有25个大项设置了30元的惠民票,比赛当日未满6周岁的儿童可凭有效身份证件免票入场。同时,成都还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活动,如凭票根五折游玩当地景区和周边商铺优惠联动等。
笔者了解到,体育舞蹈的决赛门票价格最贵的,A级门票需要880元,最便宜的C级门票也要360,但多数项目的门票在30元,决赛门票稍有上涨,也在百元上下,飞盘决赛门票90元、泰拳最高档180元、啦啦操100元,但大多数门票像游泳、体育舞蹈这些热门大项门票已经售罄。
搭奥运便车,世运会成“城市升级”优选
值得一提的是,世运会带来的总体经济影响也很可观,据赛事评估报告,尽管受疫情影响,2022伯明翰世界运动会依旧产生了1.65亿美元总体经济影响,有超过14万名持票观众观看了比赛。因得到国际奥委会的资源支持,最终赛事覆盖61个地区的2.68亿电视观众、3.35亿社交媒体用户。而此前的2017年世运会,经济影响超过2亿美元。
世运会的举办地经常是有“城市升级”诉求的城市。世运会虽然规模比奥运会小,但它依然是一个多项目、跨国参与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对交通、场馆、住宿、通信、安保、志愿者组织等综合能力要求很高。
回顾历届名单,不难发现,大多数举办城市经济相对发达、基础设施完善,2013年的哥伦比亚卡利,2017年的波兰弗罗茨瓦夫,2022年的美国伯明翰,还是2025年的中国成都这样的新兴“赛事之都”,都希望通过世运会提升国际知名度、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因此,虽然世运会不像奥运会那样广为人知,但其助推城市形象提升、基础设施完善和体育产业发展的综合价值不可忽视。成都世运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扮演着连接国际体育小众项目与城市经济发展的桥梁角色。
与此同时,世运会也为成都提供了提升国际知名度的机会。作为中国西部的重镇,成都借助这场赛事展示了自身在体育、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的软实力。无论是场馆设施的现代化升级,还是赛事运营的专业化水平,都为城市未来承办更多国际赛事积累了宝贵经验。
从经济效益来看,世运会不仅仅是门票和赞助带来的直接收入,更重要的是其催生的产业链效应。赛事期间带动的餐饮、住宿、交通和旅游消费,为本地经济注入活力,也为相关企业创造了展示和合作的机会。这些长远的经济收益,远超过了单纯的账面数字。
综上所述,成都承办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是一次多赢的尝试,通过科学的赛事规划、合理的经费控制及本土化的赞助体系,世运会无疑将为成都带来城市升级和经济发展的双重收获,也为那些“小众”体育项目提供了闪耀的舞台,推动体育多样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世运会官网、央视频、李宁公开资料
1、在美国教学近20年的黑人老师,在小红书对账行动后,真的搬来中国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