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03 07:13 作者:空遗憾
扬之|德以关系:从赎罪到纵容看“国家理性”的真实含义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扬之】
19世纪末,以制造火车头闻名于世的德国机械企业家族博西格(Borsig)从著名的洪堡家族(Familie von Hombold)手中买下了柏林西北部泰格儿湖畔的一片沼泽地,并在那里模仿波茨坦的“无忧宫”建造了一座乡间别墅。
纳粹上台后,博西格家族将这片土地及房产卖给了第三帝国。二战结束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会议决议》,柏林被四大国分别占领。博西格别墅于是成为法国驻柏林部队(Forces Françaises à Berlin)的总部,之后还在别墅北部加盖了“法国军官俱乐部”。如今,这里成为德国外交学院和外交部国宾馆的所在地。
鉴于这段 “法国背景”,7月24日,德国总理默茨在此接待了他就任总理后首访柏林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宾主再次强调要恢复德法作为欧盟领袖国的密切关系,但俩人的握手拍肩并不能掩饰两国之间存在的重大分歧,包括在对以色列的态度上。
就任后重新亲近欧陆的英国首相斯塔默,虽然支持立即结束加沙地带的人道危机,但开始时对马克龙承认巴勒斯坦国的立场却持审慎态度,他认为此目标必须作为“更全面计划的一部分”予以推进,该计划需包括“两国方案”和巴以实现持久和平。
德国总理默茨则明确表示柏林无意在短期内承认巴勒斯坦国,但最新宣布将参与建立加沙地带的“空中桥梁”,重温冷战初期美国和西方救助西柏林住民时采取的非常措施。
哈马斯2023年10月7日对以色列发动恐怖袭击后,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门亮起了以色列国旗颜色的灯光,以示声援。picture alliance / dpa / Sven Käuler
德国政府的态度则基于以下几个考量:首先,德国坚持“两国方案”必须通过以巴直接谈判来实现,将承认巴勒斯坦国视为和平进程的最终结果而非起点;其次,出于安全考量,德国担忧此举可能变相合法化被欧盟列为恐怖组织的哈马斯,认同以色列关于“当前条件下建国会威胁其安全”的立场;第三,德国认为更好的路径是将加沙立即停火、释放全部人质、解除哈马斯武装及改善人道状况作为承认前提;第四,不同于法国单边行动,德国注重与欧美盟友协调立场,避免损害与同样反对仓促承认的美英等国的关系。
尽管如此,默茨政府承受的来自国内外各方的压力可以说“与日俱增”:
· 欧盟委员会提议部分暂停以色列科技初创企业获取欧盟资金的渠道。此举或将导致从事无人机技术、网络安全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以色列初创企业失去资金支持。
· 更多西方国家表态考虑承认巴勒斯坦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新西兰、葡萄牙、安道尔、马耳他、圣马力诺和卢森堡等国在联合声明中响应法国倡议。
或许,默茨政府的对以态度不久也会有所改变,但起码到目前为止还硬扛着。为何?这里最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德国基于纳粹迫害犹太人的历史,承诺对以色列的安全负有特殊责任,即所谓的“国家理性”(Staatsräson)。
西德与以色列:战后重塑双边关系从“赎罪”开始
通俗一点说,德以关系就是德国向以色列赎罪的关系。
阿登纳与本-古里安在以色列南部的内盖夫
在这种背景下,西德首任总理阿登纳(Konrad Adenauer)于1951年9月27日在联邦议院发表了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演说。他表示:“德国人民有义务对犹太民族进行物质与道德赔偿。” 这是德国官方首次明确承认对犹太人的历史罪责并提出赔偿的意愿。
但以方官民对此的反应却是抵制的。对于涌入这个新生国家的大屠杀幸存者来说,与德国人接触的想法本身就是一种亵渎,是对逝去亲人的背叛。他们认为“用血换马克是亵渎!”以色列议会中的反对党甚至将阿登纳的提议比作“出卖耶稣所得的30枚银币”,他们说:“这协议会让每个德国人自以为花30银币就可洗清杀害耶稣之罪!”
的确,以色列在1948年立国后的头些年里,对与德国沾边的任何事物都保持一种断然拒绝的态度。以色列的民众群体都继承了纳粹大屠杀幸存者对“德国人”的仇恨。
1、走进海南,感受开放中国的万千气象(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
2、罗马2-0朗斯,曼奇尼破门,苏莱建功,科内、切利克助攻,罗马2 百科
3、时代变了,电影导演要换代了,强烈推荐《南京照相馆》,南京摄影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