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江苏南通:从卫星到海底电缆,高端制造业集群崛起,南通海底电缆厂怎么样

时间:2025-08-05 18:02 作者:独爱岁暮天寒

江苏南通:从卫星到海底电缆,高端制造业集群崛起,南通海底电缆厂怎么样

2025年8月4日18时21分,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发射升空,本次发射的这组卫星均由银河航天承担研制,由位于南通开发区的银河航天南通卫星智慧工厂出厂。


运载火箭成功携卫星升空。图片来源/银河航天

在距离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两千多公里的长江北岸,一座现代化工厂正安静运转。这里看不到传统航天基地的庞大规模,却蕴藏着中国商业航天的尖端制造能力,2020年落户南通开发区的这座工厂,拥有一个响亮的称号:长三角首个具备完整承研资质的卫星智能制造工厂。

走进车间,智能装配机器人灵巧地转动机械臂,自动化测量系统精确捕捉着毫米级的误差。工厂负责人成明介绍,工厂生产线融合了“智慧大脑”和“柔顺灵巧手臂”,通过数字化测量、自动精测和质量特性测试等创新手段,卫星研制周期比传统模式缩短80%,并实现了单机产品从入库到测试全流程透明化管理,已具备年产百颗中型卫星的能力。

通过应用智能装配机器人等装备,并装配数字化制造系统、自动综合测试系统等先进软件平台,银河航天正在实现像批产汽车一样批产卫星。以卫星装配精度测量环节为例,过去5人团队要耗时两天目视校准,如今自动化设备只需2小时内即可完成。通过全流程数字化再造,一颗卫星从单板总装到整星集成,包括各项测试,只需60至90天就能出厂。

银河航天卫星工厂所在的南通开发区,正在崛起为长三角航天产业新高地。作为南通市政府重点引进的项目,该工厂不仅生产卫星,更带动了配套产业链的聚集。卫星智慧工厂是南通开发区产业升级的标志性项目,自落户以来,已有十多家配套企业跟随布局,形成了初具规模的航天产业集群。

作为商业航天独角兽企业,银河航天已累计成功发射自主研制的包括我国首次批量生产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我国首颗使用柔性太阳翼的平板可堆叠卫星、国际上首个分布式多星编队SAR卫星在内的三十余颗卫星,作为造星新势力,正在成为助力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从银河航天南通卫星智慧工厂运出的卫星即将送往发射点。图片来源/银河航天

这座卫星工厂只是南通高端制造版图的一角,在工信系统2025年7月公示的江苏省首台(套)装备拟认定名单中,南通7个重大装备入选,数量高居全省第二。打开南通首台(套)装备名录,一项项“重器”令人瞩目:中天科技海缆的330kV三芯交联聚乙烯绝缘海底电缆,突破深海输电技术瓶颈;国盛智能的立式五轴加工中心,攻克复杂曲面零件加工难题;中集太平洋的8200m³LNG加注船,跻身清洁能源船舶国际前沿……

这些装备清一色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整机性能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截至目前,南通累计获认定的省级首台(套)装备已达153个,覆盖输配电、新能源、工业母机、船舶海工等重点产业领域。

近年来,南通市工信局聚焦“616”产业体系,即6大产业集群+16条优势产业链,通过组织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支持企业申报国家专项,今年全市已入选省“三首两新”技术产品122项。

而在南通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设备更新正掀起一场静悄悄的效率革命。

齐克庞德电子车间内,7条生产线高速运转。企业投入4500万元引进德国新设备后,生产效率较老款猛增6至8倍,带动欧美市场订单大幅增长。“看似普通的汽车零部件,却蕴含着大工艺、硬科技。”江苏倍嘉力机械科技设备部部长钱善报指着新投产的无人锻造线介绍。这条联合中国机械总院开发的生产线,使单件产品生产时间从22秒压缩至14秒,推动企业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2025年上半年,海安90个设备更新项目合计投入15.6亿元,22个技改项目获得2.66亿元放款支持。在弘盛新材料车间,4条新产线全部调试完毕,预计新增年销售额7亿元。南通制造的高端化突破非一日之功,背后是政策链精准发力、产业链深度融合、人才链支撑转型、生产链更新升级的多链支撑。从长江入海口到浩瀚太空,南通制造的疆域不断拓展、向高而行。

文/袁昕

资料来源:南通发布、银河航天、南通网、零碳再生圈、江海南通、现代快报

Top

1、理想i8与乘龙重卡碰撞风波,该消停了!,理想one 2020款 增程7座版

2、香港黑雨持续多区灾情画面曝光,将军澳的士被淹至车顶,香港黑色雨

3、“巨无霸”来了!中国船舶吸并中国重工再迎进展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HNB/detail/orbfkl.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独爱岁暮天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