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谈判与导弹并行:美国主导的俄乌和平之路究竟有多远?,俄乌之战

时间:2025-08-25 18:37 作者:天晴打把伞0

谈判与导弹并行:美国主导的俄乌和平之路究竟有多远?,俄乌之战

【原创】

谈判与导弹并行:美国主导的俄乌和平之路究竟有多远?

 徐秉君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8月21日凌晨4时40分左右,两枚俄罗斯巡航导弹击中美国伟创力公司设在乌克兰穆卡切沃市的厂房。此次袭击引发大规模火灾,造成至少15人受伤。基辅传来的消息打破了美国主导的和平努力所营造的短暂希望:俄罗斯对乌克兰西部发动大规模空袭,574架无人机与40枚导弹不仅直击了乌克兰多个重要目标,还击中了美国的电子工厂。这场自冲突爆发以来规模最大的空袭之一,发生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阿拉斯加会晤、泽连斯基访美磋商和平方案仅一周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怒斥此举是“俄罗斯用导弹逃避谈判”,而俄罗斯国防部则坚称打击的是“军事工业设施”。凸显了俄乌冲突中“和平努力”与“军事对抗”的诡异交织。当美国试图以“安全保证”为诱饵推动停火时,俄罗斯的导弹与乌克兰的反击无人机却在不断延长战争的时间线。美国主导的和平之路,从一开始就布满了地缘博弈的荆棘、安全承诺的裂痕与战场现实的变数。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于2025年8月15日星期五在阿拉斯加州埃尔门多夫-理查德森联合基地会见了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左边是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右边第二位是国务卿马可·鲁比奥。(美联社照片/朱莉娅·德马雷·尼科森)

 

一、和平曙光的希望与背后的博弈

8月的第三周,俄乌冲突似乎迎来了久违的外交活跃期。8月15日,特朗普与普京在阿拉斯加埃尔门多夫-理查德森联合基地秘密会晤,这是两人自特朗普连任以来的首次面对面接触。随后,泽连斯基于8月18日访问华盛顿,与特朗普及欧洲领导人举行“和平峰会”。美国试图通过“双轨外交”展现推动停火的诚意:一方面向俄罗斯释放“灵活性”信号,另一方面向乌克兰承诺“安全保障”。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随后透露,特朗普在阿拉斯加会晤中提出了几项建议,包括“乌克兰不加入北约”“讨论领土问题”以及“取消禁止俄语的立法”,俄方对此“表示认同”。这一表态一度被解读为普京对谈判的让步,尤其是“领土问题”的提及,被西方视为俄罗斯可能放弃部分占领区的暗示。然而,泽连斯基在华盛顿峰会上的强硬回应打破了幻想——他明确拒绝了所有涉及领土妥协和北约中立化的提议,并指责俄罗斯“用导弹逃避谈判”。

然而,这场外交互动的背后,是美、俄、乌三方对“和平主导权”的争夺。美国试图以“调停者”身份重塑其在欧洲的影响力:通过推动停火,既能缓解国内对“无限军援”的质疑,又能将欧洲安全绑定于美国战略框架。特朗普政府的策略清晰可见:一方面对俄展现“务实”态度(如暗示乌克兰不加入北约),另一方面向乌施压以换取谈判空间,同时要求欧洲盟友承担更多安全成本。美国副总统万斯直言“欧洲需为乌克兰安全支付大部分费用”,五角大楼则明确表示计划在安全保障中“仅扮演最小角色”,暴露了美国试图“甩包袱”的真实意图。

俄罗斯则将外交作为军事行动的“伴奏”。拉夫罗夫虽称“普京准备与泽连斯基会面”,但前提是“解决关键问题”——即乌克兰接受“中立化”“领土让步”和“取消俄语禁令”。这种“预设条件”本质上是逼乌妥协,而空袭美国工厂的行动,则是用军事手段强化谈判筹码:既打击西方对乌投资信心,又向美国展示“不接受边缘角色”的强硬立场。拉夫罗夫强调,任何安全安排必须包含俄罗斯,否则“毫无意义”。

乌克兰则在美俄博弈中陷入“两难困境”,既要应对俄罗斯的军事压力,又要防止美国在安全保障上的“战略退缩”削弱其谈判筹码。泽连斯基在华盛顿峰会上的强硬表态,尤其是拒绝所有涉及领土和主权的妥协方案,看似维护国家利益,实则反映了乌克兰的被动处境。一方面,西方援助的“附加条件”正逐渐侵蚀其谈判自主性:美国要求乌“展现灵活性”,欧洲则暗示“停火是获取重建资金的前提”;另一方面,国内舆论对“领土让步”的零容忍,迫使泽连斯基不得不以“拒绝”换取政治合法性。这种“内外拉扯”使乌克兰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其主权诉求在美俄的“利益交换”中被不断边缘化。

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在华盛顿于2025年8月18日星期一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和欧洲领导人会晤后,在白宫对面的拉斐特公园发表讲话。(美联社照片/Jacquelyn Martin)

 

二、安全保障的承诺与分歧

美国与欧洲提出的“安全保障”方案,是此次和平努力的核心诱饵。根据美方披露,方案包括“军事援助承诺”“情报共享”“战后重建支持”等,但明确排除“美国地面部队部署”。欧洲国家则讨论了“联合防御部队”和“武器预先部署”,但德国、法国等国强调“不会单独对抗俄罗斯”。这种模糊性的承诺,与乌克兰的期望相去甚远,因泽连斯基政府希望获得类似北约第五条的“集体防御”保证,而非“个案处理”的援助。

 

俄罗斯的立场则寸步不让。拉夫罗夫多次警告,北约在乌克兰的任何军事存在都将被视为“宣战行为”,并要求将“乌克兰永久中立化”“去军事化”写入和平协议。俄方甚至提出,安全保障必须由联合国五常共同签署,且俄罗斯拥有“否决权”。这实际上是要将西方排除在东欧安全架构之外,恢复冷战式的“势力范围”划分。

 

欧洲国家在安全议题上的分歧进一步削弱了承诺的可信度。东欧国家(如波兰、波罗的海三国)主张对俄强硬,要求北约在乌西部部署“快速反应部队”;而法、德等西欧国家则更关注“经济务实主义”,担心对俄制裁反噬自身能源和经济利益。美国高级官员透露,欧洲国防领导人私下承认“确保欧洲安全是他们的责任”,但在具体分摊成本和军事部署上却推诿扯皮。

这种分歧使得俄罗斯争得了主动。俄方通过精准打击西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仓库(此次空袭的14处目标中,多处存储西方武器),既削弱乌军战力,又向欧洲传递“援助线路不安全”的信号,加剧其对战争“长期化”的恐惧。

拉夫罗夫8月22日接受美媒NBC专访 视频截图

 

四、和平之路究竟有多远?

尽管外交喧嚣,战场仍在决定谈判的节奏。俄军8月20日的大规模空袭(574架无人机创单日纪录)和乌军对别尔哥罗德州的无人机反击,显示双方都未放弃“以打促谈”。俄罗斯的策略是通过“低成本无人机饱和攻击”消耗乌军防空系统,并打击西方援助产业链;乌克兰则依托西方情报和远程武器(如自制无人机)袭击俄本土目标,试图动摇俄民众战争支持率。

 

这种“非对称消耗”正使冲突陷入“持久战”泥潭。然而,俄罗斯的经济韧性和乌克兰的人力短缺形成鲜明对比,而西方对乌援助的“疲劳感”也在上升——美国国会关于2026财年对乌援助的辩论已陷入僵局。

 

值得注意的是,双方的军事行动越是激烈,谈判的基础就越脆弱——当战场上的胜负未分时,任何和平协议都难以落地。

 

有关分析认为:从短期看,在2025年内实现停火的概率极低。俄方的空袭和乌方的反击表明,双方仍认为“军事优势”可通过加码获得;美国的和平努力更像是“政治表演”,其国内选举周期(2026年中期选举临近)和对俄“务实政策”的摇摆,使其难以提出连贯方案;欧洲则缺乏主导能力,只能被动跟随美国节奏。

 

从中期来看,冻结冲突或成无奈选择若战场僵局持续,最可能的结局是“冻结冲突”,即在现有战线实现停火,划分“非军事区”,但不解决领土主权问题。这种模式虽能暂时缓解局势,但为未来冲突埋下隐患:俄罗斯可利用停火巩固占领区,乌克兰则可能沦为“西方前沿哨所”,而美国与欧洲的安全承诺将面临长期考验。

 

从长期来看,结构性矛盾难以调和。俄乌冲突的本质,是后冷战秩序崩溃后“安全架构重构”的产物。俄罗斯对“北约东扩”的恐惧、美国对“单极霸权”的维护、乌克兰对“主权完整”的诉求,三者之间缺乏重叠的利益基础。即便达成停火,领土争议(如克里米亚、顿巴斯)、俄语地位、北约关系等问题仍将长期发酵。

 

结语:导弹轨迹与谈判桌的距离

当俄罗斯的导弹击中美国工厂,当特朗普的“灵活性”遭遇普京的“红线”,当泽连斯基的“拒绝”撞上西方的“施压”,美国主导的和平之路已清晰展现其“死结”——它试图以大国博弈而非规则共识推动和解,以短期利益交换而非长期安全架构稳定局势。

因此,俄乌和平的距离,不仅取决于战场上的导弹轨迹,更取决于大国是否愿意放下“零和思维”。若美俄继续将乌克兰视为“棋盘”,若欧洲无法摆脱对美国的安全依赖,若乌克兰的主权诉求持续被边缘化,那么“谈判与导弹并行”的悖论将继续存在,这条和平之路或许比美国预想的要遥远的多。

 

Top

1、乌军损失172万士兵后,西方要拿泽连斯基做替罪羔羊?,泽连斯基最新消息

2、经历四次手术,00后“折叠男孩”姜延琛术后挺直脊梁,将重返校园

3、世体:弗里克在进攻型中场位置上灵活调整,按需安排上场球员,弗里克战绩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HON/detail/dhpfbz.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天晴打把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