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了!女网红被AI换脸上万次,举报盗图人反被骂炒作?,国内网红明星换脸
8月8日消息,近日“女网红照片被换脸上万次维权难”等话题冲上热搜。百万粉丝网红三水梨花发现自己的照片被配文“足浴八年相亲要38.8万彩礼”传播,气得浑身发抖。
图源:小红书
近一年来,她举报的盗图、AI换脸侵权事件多达二十余起。然而,每一次维权都如同陷入一场无休止的“猫鼠游戏”——举报成功了,结果往往只是内容下架,没有得到一次道歉和赔偿,也难以锁定侵权者真实身份。
更令她感到无力的是,最近她的自拍照竟被批量用作AI换脸模板。一张照片被套用数千次,衍生出的“新面孔”在各大社交平台疯狂传播。博主就像被薅秃的“素材库”,别人用她的脸赚钱、博流量,却连拒绝的权利都没有。
在8月7日,博主最终选择拿起法律武器维权,人美心善的博主遭遇令人同情,但作恶者行径更令人愤慨。
图源:小雷截图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原图是该博主,这种“半盗用”的行为,难道就不算侵权吗?就目前看来,这种保留原图背景穿搭、仅替换五官的“半盗用”行为,仍处法律模糊地带。在小雷看来,即便部分换脸内容未造谣,但未经允许就拿他人的脸二次加工,本身就是一种冒犯。
让博主生气的是,某提供换脸模板的平台从未联系过她获取授权。平台似乎默认将她的肖像视为“免费素材库”,任何人都能随意取用。
更可怕的是规模效应。单张照片通过AI技术可以生成数千张换脸图片,呈几何级数扩散。面对持续不断的侵权,博主的维权手段至今只有“举报下架”这一条路。但这条路布满荆棘:
举报过程繁琐,平台经常以“证据不足”为由拖延审核;
成功仅下架内容,无追责赔偿;
平台要求受害者反复自证身份,处理周期令人麻木。
图源:小雷截图
法律途径同样艰难。此前类似案例胜诉后,侵权人银行卡余额不足10元,赔偿根本无法执行。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北京互联网法院曾有判例认定某APP换脸模板仅侵犯个人信息权,而非肖像权。
最无奈的是,即便获得胜诉判决,执行也困难重重。当前维权成本高、收益低,无形中纵容了侵权者的肆无忌惮。博主的遭遇绝非孤例,其背后是一条成熟的黑色产业链:
从明星网红如薛凯琪、张馨予等遭AI换脸造谣,网红叶凯薇被换脸制成不雅视频传播。到普通女性如李小月遭同事换脸造黄谣报复等,这样的事情一直发生。
图源:小雷截图
更触目惊心的是产业链的“明码标价”:比如小雷前几天说的0.01元可买3000张陌生人生活照;不法分子按需制作特定对象换脸视频,每分钟收费50元。
面对技术滥用,现有法律体系明显滞后。2025年全国两会上,雷军等代表即指出:现行《民法典》将AI侵权嵌套在肖像权、隐私权等传统框架中,但新型损害难以量化,导致维权困难。
目前看来,法律长出牙齿前,作恶的成本实在过低。一张的原始照片,能为黑产创造数千张换脸图,带来难以估量的流量收益;而受害者却要付出巨大精力去一一举报,耗费数月乃至数年,才能换来一纸可能无法执行的判决。
或许真该学学杭州法院的公益诉讼创新——让虞某赔偿的6万元专款用于人脸合成技术治理,至少让作恶者明白:换别人脸爽一时,换自己坐牢七年。
平台也不能只做“下架机器”,把举证责任全推给受害者。当举报需要反复自证“我是我”,当处理流程漫长到令人麻木,这本身就是对侵权的纵容。
总的来说,想彻底解决这类问题,还需要多方面一起努力。只有当法律长出牙齿、平台守好闸门、公众不再轻信转发,我们才能避免成为下一个被AI套用的对象。
对此,大家怎么看?评论区聊聊。
1、抗战期间被日本抓壮丁的琉球人,因不愿对中国同胞开枪而自缢,是真的吗?
2、合法合规经营的企业,最后纳税、员工收入、老板收入三三分账,合理吗?,合规人员工资不得低于
3、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自然灾害调查评估暂行办法》,年度自然灾害调查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