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私募基金经理施跃:如何精准把握这轮医药行情?,施斌 基金
医药行业过去几年在政策调整、泡沫出清与资本退潮中深度调整,终于在今年迎来了触底反弹,年内涨幅遥遥领先。截至8月1日,医药生物以37.42%的涨幅(按算术平均统计),位居板块涨幅第一,市场关注度明显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国内百亿私募和谐汇一投资经理施跃管理的“和谐汇一医疗创新B类份额”成立于2022年8月16日,当时正值医药行业下行中段,截至2025年8月1日,该产品成立以来逆市实现***%的收益,成立以来年化***%;同时今年以来实现了***%的收益。
[应监管要求,私募产品不能公开展示业绩,文中涉及收益数据用***替代。]
在如此优秀的业绩表现背后,和谐汇一施跃是如何做到在医药下行阶段精准选股?在行业混沌期择时?以及施跃如何看待未来的医药行情?
聚焦创新产业链,全球化灵活配置!
基金经理施跃具备15年证券从业经验,为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现任和谐汇一研究部董事、医药组组长、投资经理;历任弘毅远方基金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曾还就职于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等,专注生物医药研究。
基金经理施跃认为:1)受人口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等动力推动,医药行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行业;2)同时需求刚性,与宏观经济相关度小,典型的弱周期性行业,但各子行业存在很大差异;3)医药股需要长线投资,但长青的企业凤毛麟角,成长也有周期性阶段性陪伴优秀企业,集中持股。
投资风格上,施跃主要是自上而下筛选景气子行业,优选最具成长阶段的公司。投资节奏上,坚持长线投资,偏好成长期、成熟期前段,阶段性集中持股,在初创期和成长期前段持股较为分散,成长期后端和成熟期持股较为集中。
此外,施跃也会从消费象限的角度出发寻找医药细分领域的高景气机会:优选单次支出价格高、消费频率偏高的产品或服务,高值快消>高值耐用>低值快消,同时低值低消到低值快消的跃迁也是机会。
在风险控制方面,施跃管理的和谐汇一医疗创新系列产品成立以来动态回撤***%,同期业绩基准动态回撤***%、沪深300最大回撤***%。同时成立以来夏普比率为***,卡玛比率***。注:业绩比较基准:中证医药卫生指数收益率×65%+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收益率×15%+上证国债指数收益率×20%
回撤控制手段上,主要是根据政策、市场事件灵活增减仓位,若单个股票出现较大负贡献,会及时止损并基于实际投资结果调整策略,另外还会通过配对交易对冲降低极端市场风险。
另外,全球化的布局也创造了多元化的阿尔法收益,依靠敏锐的市场嗅觉,采取A股、港股、美股三地灵活配置策略。
基金经理面对面:以盈利能力为核心!兼顾流动性和情绪周期!
私募排排网:“和谐汇一医疗创新B类份额”成立于2022年8月,正值医药行业下行中段,但该产品的逆势表现并在2024年以来持续上行,背后有哪些因素造就了该产品抗跌跟涨的能力?
基金经理施跃:1)前瞻研究构建深度认知,自下而上筛选景气上行子行业中的优质个股;2)全球化视野布局,从产业链地位和估值的角度进行国际比较,阶段性配置相对最优解;3)规避情绪陷阱,寻找非共识的正确,捕捉错误定价带来的机会。
总结为一句话就是:“以盈利能力为核心,兼顾流动性和情绪周期”。因此,即便在β下行中依然能实现α的持续积累,在市场好的时候也能跟随贝塔。
私募排排网:医药行业经历了四年的震荡下行,近几个月来出现明显反弹,在这个位置医药赛道的性价比如何?如何看待医药反弹行情的持续性以及未来几年行情展望?
基金经理施跃:今年以来内资外资纷纷聚焦创新药械及其产业链,背后还是对中国优质资产的价值重估。热点板块如创新药局部过热,但整体合理部分低估,基于此,我们更多的还是要秉承自下而上的理念去选股。其他赛道如医疗器械、消费医疗等细分子领域还处于滞涨状态。
从中长期来看:1)时间维度,医药跌了四年,目前才涨了半年多;2)空间维度,医药医疗重要指数距离历史高点仍有相当距离。因此,看好未来几年的医药行情,需要注意的是越往后越分化,自下而上选股找阿尔法才是保持常胜之道。
私募排排网:医药行业细分领域众多,请问贵公司是如何作取舍、进行赛道精选的?
基金经理施跃:主要是从两个维度出发,寻找细分领域的高景气机会。
维度一是子行业生命周期的维度,我倾向于选择那些处于最具成长阶段的公司,特别是成长期中后段和成熟期前段的细分子行业龙头。这些公司已经度过了生存的关键阶段,展现出了成长的潜力,投资的胜率相对较高。
维度二是消费象限的维度,排序上,高值快消>高值耐用>低值低消。我最倾向于选择那些高价值且消费频率高的细分品类(高值快消),比如肿瘤药物,因为它们不仅具有高价值,而且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从而增加了这类药品的使用时长,进一步抬高了市场天花板。
私募排排网:这里医药反弹行情港股明显强于A股,可以简单分析下背后的原因吗?贵公司在港股医药的布局如何?
基金经理施跃:港股明显强于A股,主要是:1)创新药公司大多数在港股18A,而创新药是本轮最强主线;2)2021年高点以来,恒生医疗保健的动态回撤近70%,大于申万医药指数的55%,反弹幅度也更大;3)从香港市场隔夜拆借利率和汇率变化来看,香港流动性处于非常宽松的状态。
创新药、创新器械、创新产业链的优质公司多数处于港股,我们长期看好香港市场出海桥头堡的战略地位。
私募排排网:如何看待最近的“集采中选不再以简单的最低价作为参考,报价最低企业要公开说明报价的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价”,以及医药行业“反内卷之风”?
基金经理施跃:实质是建立价格托底机制,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医药政策环境向好有利于市场情绪修复,从而提升整体估值水平。
医药行情展望:创新药、产业链CXO、器械
目前市场节奏上,创新药、产业链CXO、器械,三条主线轮动比较健康。背后还是对中国优质资产的重估过程,内资外资纷纷聚焦创新药械及其产业链。
创新药的三个方向:1)盈亏平衡,一批已成熟商业化Biopharma开始逐渐兑现;2)双抗、ADC等产品的数据读出,展现良好产业趋势;3)肿瘤、自免、呼吸等临床资产的BD。我们认为,最核心原因是实现盈亏平衡的权重公司开始变多,创新药公司进入密集的商业化兑现期以及一批公司以授权方式实现研发能力兑现。尊重常识和科学,秉承理性。创新药估值整体合理,局部过热。商业化兑现阶段的公司具备长期投资价值,部分炒作临床早期的公司短期没法证伪,长期需密切观察兑现度。局部过热、整体合理、部分低估,短期有筹码交换和去伪存真的需求,震荡将有利于夯实优质公司进一步上涨的基础。
CXO的三个周期:1)经历了四年的估值、业绩双杀周期,目前有望出现整体业绩拐点;2)双抗、多抗、ADC产品迭代周期;3)利率变动下的投融资周期,趋于宽松。背后逻辑:1)管线BD出去以后留下的产品空白要通过新的研发补上;2)再融资和首付款带来的研发预算上调;3)研发管线抓紧推进待价而沽;4)自然出清导致的格局优化。
当前阶段,坚持自下而上,聚焦创新药、创新产业链、创新器械。
风险揭示:投资有风险,本文不构成任何宣传推介及投资建议。本资料涉及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我司”)未以明示、暗示或其他任何方式承诺或预测产品未来收益。 本资料所涉产品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或外部数据库等,我司无法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实质性判断和保证,投资者须以中国证监会资本市场电子化信息披露平台、基金管理人官方网站及其委托的基金估值核算机构发布的内容为准。投资者应谨慎注意各项风险,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销售文件,充分认识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投资决策,对投资决策自负盈亏。我司不从事任何基金评价业务,相关排行(如有)均为内部评定结果,仅供参考。
1、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这些地区需注意防范,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2、五台山景区护银沟有徒步人员伤亡?官方通报:谣言!|破谣局,五台山银川
3、中国行,我也行?挨打的印度,可怜又可恶!,印度 中国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