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07 20:23 作者:将先生
瑞幸咖啡美国漂流记:拒收现金引争议、五年三换审计师,瑞幸咖啡美国人的钱
导语:从历史造假导致的“四大绝缘”,到审计机构的瑕疵,再到纽约扩张“踩线”,瑞幸这场穿越合规的突围,值得众多的中国企业镜鉴。
01 “拒绝现金”
从北京银河SOHO开出首家门店,到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瑞幸咖啡(LKNCY.F)仅用18个月创造了“闪电上市”纪录。而从上市到真正进军美国本土市场,瑞幸咖啡用了不止6年。
6月30日,瑞幸在纽约曼哈顿同时开出两家门店——一家紧邻纽约大学,另一家扎根帝国大厦商圈,均与老对手星巴克门店相距不足百米。
图源:Yelp瑞幸咖啡
0.99美元新人券、1.99美元特惠饮品的低价策略,迅速掀起排队热潮,让门店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网红打卡点”。
然而,这场本想扭转资本市场处境、修复美国市场对其负面认知的扩张,却因一个合规问题陷入争议。
开业之时,有海外网友反映,瑞幸纽约门店拒绝接受现金,仅支持官方APP或网站下单。此举直接触碰了法规红线。
纽约市对“无现金交易”的限制早有明确法规。自2020年11月起,《无现金禁令法》正式实施,明确要求零售商店、餐馆等企业不得拒收现金,其核心目的是保障低收入群体、老年人、无银行账户者等“非数字支付群体”的消费权益,确保商业活动的公平性。
面对这一具有强制执行力的合规底线,瑞幸的运营模式显然未对此作出适配。这也是将国内模式移植到美国后,瑞幸遇到的一次“水土不服”。
在当地消费者提出异议后,瑞幸回应称,瑞幸并非一家咖啡公司,而是一家科技公司。有当地消费者对此认为相当荒谬,并随后拨打纽约市政服务热线311投诉,呼吁其他消费者共同维权。这些消费者认为,不能因为门店招牌上写着“科技”,就可以无视法律。
实际上,除了《无现金禁令法》,瑞幸的纯线上交易由于涉及到消费者个人信息,因此还会受到美国联邦及州法律“掣肘”。
例如,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法案关于“不公平或欺骗性行为”的限制,以及康涅狄格州、犹他州等关于隐私、消费者数据控制等方面的法律红线。
02 合规阴影
这些年,瑞幸的合规短板,似乎从未真正补齐。
瑞幸至今仍留在纳斯达克粉单市场交易,或源于这些年仍挥之不去的合规阴影。
作为创造中国创业公司最快上市纪录的企业,瑞幸咖啡曾聘请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其2017至2018年的财务报表审计工作,以“四大”背书夯实合规形象。
但这一安排在2020年崩塌。当年1月,做空机构浑水发布匿名报告,直指瑞幸数据造假;安永在核查中发现重大异常后,拒绝在年报上签字。
同年4月,瑞幸被迫自曝高达22亿元的财务造假丑闻,股价单日暴跌85%,最终黯然退出纳斯达克主板,同时关停40%门店收缩战线。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后,美国国会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简称HFCAA),要求在美上市的外国公司接受PCAOB(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检查,否则可能被禁止交易并从美国证券交易所摘牌。
随着该法律生效,中国公司在美股发行变得更加困难。
出于对合规风险的忌惮,“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纷纷与瑞幸划清界限,迫使瑞幸转向中小机构及国内所合作。
此后五年间,瑞幸三次更换审计机构,合作周期最长3年、最短仅7个月,稳定性堪忧。
2020年9月,总部在纽约的麦楷博平会计师事务所(Marcum Bernstein & Pinchuk LLP)被任命为瑞幸新的独立审计师,因审计中存在“信息技术一般性控制缺陷”(未能收集足够独立第三方数据)不到8个月便被瑞幸解聘。
2021年4月,香港中正达会计师事务所(Centurion ZD CPA &Co.)接手;2022年4月起,瑞幸又改聘国内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但中正达和立信等机构,又先后暴露合规瑕疵。
7月22日,中正达及其所有人陈锦福(Chan Kam Fuk)被美国PCAOB永久吊销注册资格,并禁止从事相关业务,同时处以7.5万美元罚款。
这一处罚也传递出明确信号:美国监管机构对审计合规的要求“零容忍”。
美国对审计合规的严苛监管,源于21世纪初的安然、世通等财务欺诈事件。为此,美国出台《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简称SOX法案),该法案旨在加强公众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所有为美国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在PCAOB注册并接受监管,PCAOB有权对违规行为展开调查并惩戒,对本国公司和外国公司一视同仁。
中正达被重罚的核心原因,正是对审计合规风险的漠视。
PCAOB的调查结果显示,中正达在对瑞幸2021年的财报审计中,未能利用有关公司虚假会计的信息进行风险评估,也未能设计旨在避免欺诈的审计程序。
图源:PCAOB官网
2022年接手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虽然审计的是瑞幸2021年后的财务报告,避开了造假集中的2019年-2020年数据,但仍面临合规挑战。瑞幸在造假期间形成的原始数据链断裂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若立信未能识别新的风险点,仍可能因审计程序不到位面临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立信自身的合规记录并不理想。2022年11月因龙力生物审计失职被证监会处罚,2025年2月一周内被四川、江苏、辽宁三地证监局约谈或警示。最近一次的重大处罚发生在7月——对思尔芯科创板IPO审计的虚假记载,让立信吃到了近500万元罚单。
2025年至今,立信被罚没金额已超1500万元,反映出其可能存在系统性缺陷。
多家审计机构的合规瑕疵,直接削弱了瑞幸财务数据的可信度,或成为其被困于粉单市场、转板之路受阻的核心障碍。
2021年至2024年,瑞幸净收入同比分别增长97.5%、66.9%、87.3%和38.4%。
尽管业绩非常亮眼,但美国资本市场对上市企业的要求,从来不是“业绩高增”即可,而是“合规可信”为先。
再回过头来梳理这场合规风波,瑞幸在纽约拓店的战略意图,本是修复资本市场信任,却再度暴露了合规缺憾。
从历史造假导致的“四大绝缘”,到审计机构的瑕疵,再到纽约扩张“踩线”,瑞幸这场穿越合规的突围,值得众多的中国企业镜鉴。
1、李玟自杀之谜:抑郁轻生只是表象,原来,她打过的仗太残忍!,李玟 视频
2、乌克兰儿童从5岁开始就要准备战争的同时,英国可能再次发动“假旗行动”
3、如何看待深圳华强北街道叫停儿童代送外卖一事?,深圳华强北送外卖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