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终于要寿终正寝了,谣言到最后都是真的
长三角MOMO
AI对抗谣言这件事情,最开心的应该是各大公司的公关,因为以后辟谣的成本大幅度降低,真相大白后,AI就可以把所有谣言的内容批量标注出来,甚至批量删除,毕竟谣言删不干净,就会有很长的长尾杀伤力,对受害者持续性伤害,这才是最恶心的。
作为一个生活在余杭的人,我坚持不相信我喝到了粪水。
就在所有人都来问我喝没喝粪水的时候,我斩钉截铁的告诉他们,你有什么证据说我喝了粪水?官方的调查结果都没出来,你怎么那么肯定?就靠网上的几张截图和谣言?
最终,事实证明,的确不是粪水。
谣言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也是当代社会一大毒瘤,甚至成为了很多家庭不和谐的存在。
我跟我的父母经常因为谣言争吵。
我妈每天平均要给我发十条各种链接,包括不仅限于毒鸡汤和假新闻,上次给我发了一辆苹果汽车可以自动充电,问我为什么不买?我只好苦笑道,这是动画效果,假的。除此之外,经常还给我发一些短视频成功学大师的演讲,让我学习一下。
非常烦,每天都要给她普及常识。
无数的70后、80后、90后,和我一样,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年事已高的父母,做真假消息判断,无数在老人看来非常牛逼的信息,大多最终被证明是骗局,在如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辨别真假已经越来越难,门槛越来越高。
甚至,年轻人自己,也经常会吃到烂瓜,被造谣的人和居心叵测的人,带节奏。
千万不要过度自信,以为自己是真理过滤器,会想前几年阿里女员工事件,在真相没有被通报之前,多少人义愤填膺的在声讨阿里?农夫山泉被无厘头网暴的时候,多少人声称此生只喝娃哈哈?如何从源头降低谣言,现在成了各大内容平台最棘手的事情。
我最近发现了一个“辟谣”神器——微博智搜。
比如有一个热搜#12.3%受访00后存款超30万#,智搜下面的解释是“这个数据样本不是很准确。调研样本仅1825份,且集中于高线城市(一线/新一线)的90/95/00后,互联网、金融从业者占比高,无法代表全国年轻人。”
还有类似 #网传太阳能板释放有害电磁辐射谣言#一针见血的指出:太阳能板的“有害辐射论”是典型伪科学谣言。科学界和监管机构的多维度验证均表明:光伏系统辐射可忽略不计,且清洁能源属性对改善环境健康有显著正向作用。公众可放心使用太阳能产品,无需担忧辐射风险。
上下滑动查看图片
看到这的时候,立刻就想到我妈,这东西挺好,再也不用我费劲唇舌给她解释,“没有科学依据证明撞树对身体好”,“大夏天晒后背也是要分体质的”,“一般出现那种不转不是中国人的,跑不了基本都是谣言”。
说真的,谣言最可怕之处,就是断章取义,这是谣言的罪恶根源,如果要治愈谣言的危害性,核心就是解决断章取义,这是谣言这场手术的关键所在,切割这块毒瘤,世界就会清净很多。
谣言的对立面,就是看到事情的全貌,之前很多公司的产品经理的思维有一定的问题,太想做到直接给每条信息打真伪标签,甚至在审核端就解决,但是技术做不到,其实微博这个产品思路才是对的,用AI介入,帮助每一条微博梳理信息,你只需要把目前已经掌握的真实的事件情况罗列出来,让用户自己去判断就好了。
只要能看到全貌,大部分人,都会有理性思考能力,怕就怕看不到全貌,现在的新闻报道太过于碎片化。
现在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开始把搜索框AI化,但是能精准落地到每一条信息的,微博算是其中一家。
前几天,小米的王化还发了一条有关微博智搜的内容。一位摄影师在某个上海网红机位自己拍个一组小米汽车,然后市面上又莫名其妙地扯到了小米抄袭。
事实告诉我们,人们不愿听解释,只愿意相信看到的东西,既然怎么解释都没用,那就不如交给AI吧,点一下微博智搜这个功能,让机器直接说话。
王化就是这么干的,结果一出来,“此类构图实为公共创作手法”,小米官方也不用开麦了,公关的最强嘴替已经把真相告诉大家了。
除了公关圈,还有一个群体也很需要智搜这个功能,明星。
比起熬夜蹲票、砸钱包场这些个动作,客观理性引导艺人口碑,可能才是粉丝们带给自己喜爱的艺人的最高礼遇。好在,稍微像样点儿的粉丝,已经知道用智搜来“宠幸”自家爱豆,就刚才,公司同事还提到了严浩翔的大粉用智搜带动艺人口碑。
前几天,我也随手刷刷微博,算是找选题,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事,就是关于释永信事件的“鸠摩智预言梗”,鸠摩智的扮演者李国麟要站出来辟个谣,说这个事儿和自己没关系,引用的也是智搜的结果。
上下滑动查看图片
我觉得,微博做这件事,有商业价值,也有社会意义,因为无论是抖音,还是小红书,还是公众号,最终如果想要把一件事情发酵成全社会的新闻事件,还会回到微博热搜上来,这里是新闻流量汇总的地方。
在干新闻事件这件事上,不夸张地讲,目前,国内还没有什么产品可以取代微博。所以,微博把谣言的概率降低,就大大减少了全社会被误导的可能性,联想司马南事件这样的悲剧才不会再现。
这个产品,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大大降低了谣言溯源的难度,让造谣者更容易被追查到,犯罪成本大大提高。
对于平台来说,这本质上也是一种自律行为,谣言的背后毕竟是流量,平台有没有勇气做这件事?
这是一种良知和社会责任的体现,有勇气不再利用谣言兜售毒流量,才是一个社交媒体平台应该做的事情,毕竟每一个谣言的背后,可能会死一个人,破碎一个家庭,倒闭一家公司或者一群人的命运就此改变。
对于自媒体也是一样,相关的管理越来越规范,可能轻信后引用一个谣言,辛苦写了好几年的号就没了。所以,各位同行,以后写到事实内容求证的时候,也可以多看一眼智搜。
AI会不会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谣言毒瘤的终结者?目前看来,有这个希望,对抗人类制造的信息,人类自己已经失去能力,但是AI还有机会。
这件事情,最开心的应该是各大公司的公关,因为以后辟谣的成本大幅度降低,真相大白后,AI就可以把所有谣言的内容批量标注出来,甚至批量删除,毕竟谣言删不干净,就会有很长的长尾杀伤力,对受害者持续性伤害,这才是最恶心的。
群众吃瓜,要健康吃瓜,谣言这种瓜虽然美味,但是吃了要坏肚子的。
1、7岁女童被汗血宝马咬伤手指,涉事景区:先支付10万元赔偿款
2、以旧换新,激活快递物流新动能(经济聚焦),以旧换新上门取件邮费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