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30 21:20 作者:你才到碗里去
“人工智能+”的试卷,AI钉钉抢答
这是创业十周年的钉钉变化最大的一次。
在本周(8月)25日的发布会上,钉钉发布8.0版本,宣布从协同办公App走向AI原生,正式迈向“AI钉钉1.0”。在这场发布会上,钉钉一口气推出了钉钉One、企业AI搜索引擎“AI搜问”、AI表格、AI听记和智能硬件DingTalk A1等10余款AI产品——纵览历届钉钉发布会,这是“上新”最多、最密集的一次。
2015年,钉钉1.0版本发布,在随后的10年时间里,钉钉逐渐成为移动办公领域的巨头。公开数据显示,钉钉占市场份额约为32.7%,用户规模超7亿,服务企业数超过2300万家;十年后,AI时代钉钉决定将自己重做一次。在发布会上,钉钉CEO无招说:“我们决心清空过去,以归零的心态,为AI时代打造一个全新的钉钉。”
自从ChatGPT引爆新一轮AI浪潮以来,中国在AI领域的商业和市场发展,基本上都面临着两大路径分野。第一个分野是“做模型,还是做应用”;第二个分野是“做企业客户还是做普通消费者”,to B or not to B (to C)。这种路径上的选择,关系到整个行业资源投入的方向,也关系到产品和商业模式的最终落地。
过去两年时间里,中国AI基本形成了“应用领跑+模型追赶”的局面——Deepseek火爆全球,进一步让世界看到了中国AI两条腿走路的可能性。但关于AI to B还是to C,人们的分歧仍很明显:面向消费者的AI应用,市场更大增长更快,但变现通常比较难;面向企业的AI产品和服务离“市场更近”,但在产品和数据等方面,需要更深的打磨。
无论是拥抱AI原生还是推出首款AI智能硬件,这场十周年发布会都折射出钉钉的很多野心。对于聚焦AI+电商战略的阿里而言,钉钉和夸克各自担当了AI to B和AI to C的排头兵角色,它们无疑都被视为阿里通往AI时代的船票——而更深层次、更长久的挑战在于,钉钉如何真正融进中国实体产业的毛细血管,成为AI时代的“螺丝钉”。
从聊天机器人到智能体,AI的终极仍在于改变物理世界
AI融入千行百业,将成为一个确定性趋势。
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人工智能开放合作体系不断完善。
“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如果我们回顾OpenAI带来的GPT浪潮,可以说很大程度上to C领域的AI应用,在大多数场景里都是沿着“chat-first”(聊天交互优先)的工作流程展开的。大多数时候,聊天界面是人们与AI进行交互的主要方式——包括延伸的语音交互等等——这正因如此,to C领域的产品,主要是围绕搜索和生成展开的。
但在企业或者产业侧的应用上,人们不仅仅希望“聊天”,还想要AI做系统的自我分析、自我思考和自我执行,甚至做自我迭代,那么传统的方式就可能不够用了。大量chatbot(聊天机器人)的工作将被AI agent(人工智能体)所取代,“chat-first”也将转向“artifact-first”(成果物优先)——无论处理一份表格,还是搭建一款应用。
这也是to B领域,为什么要做AI原生的内在原因之一。
对于钉钉这样的效率办公软件而言,传统模式下AI是数字化的一种高级进化形态。起步阶段,大家都是做IM(即时通讯),做沟通在线;然后做OA(办公系统),甚至将ERP等系统融合进来,做成组织乃至业务管理的实时在线,最后再进入到AI助理的agent阶段。AI是企业数字化的一种高级形态,一种人类工作的润滑剂。
但如今的AI原生,更多体现的是一种“自执行”。比如以前人们在办公时,需要在聊天、日历、文档等多个场景之间切换,系统之间虽然有打通,但往往还是要依赖人的主动交互动作,是“人找事、人找物”;AI原生,则是可以跨越部门、功能的围墙,在权限范围内执行人类下达的命令,处理工作并给予一定的结果,变成了“事找人”。
让AI不仅有大脑,也有双手和眼睛——从最新发布的钉钉One,到“AI搜问”、AI表格、AI听记,都表达了钉钉类似的野心。在原生的状态下,AI不再是一个个分散的工具,而是一个完整的助手,它可以给人们提供全新的信息获取与协作方式,让工作变得越来越简单。
“接管”和“改变”,是AI最有可能给人类带来的惊喜。AI不仅仅要接管数字世界,也要改变物理世界。
此前的2024年9月,阿里巴巴集团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在2024云栖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他认为,过去22个月,AI发展的速度超过任何历史时期,但我们依然还处于AGI变革的早期。生成式AI最大的想象力,绝不是在手机屏幕上做一两个新的超级app,而是接管数字世界,改变物理世界。
在最新发布会上,钉钉CEO无招表示,AI时代现阶段绝大多数人使用AI的方式是人机问答,人类在跟AI交互,AI在跟人类创造的数字世界交互。但AI和真实的企业物理世界还没有真正连接起来,我们每个人最重要的工作,是让我们在物理世界的数据能被AI理解、学习,让AI可以通过它操控的工具来影响物理世界,做出决策和行动。
“AI钉钉1.0要打造的AI时代工作方式,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让AI和我们现实的物理世界真正连接起来。”在发布会上,无招描述了下一代AI钉钉应该成为的样子:AI将变得真实可见、可触。钉钉甚至可以在电脑上为人们持续工作,在内部环境中访问用户的数据,7×24小时不间断地为用户解决问题、发现机会。
AI to B,另一张迈向AI时代的船票
企业场景给AI连接物理世界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舞台。
全球咨询机构埃森哲最新发布的《2025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显示,中国企业在更广、更深的维度上开始规模化应用AI,持续推动企业重塑。其中46%的受访中国企业正在规模化应用生成式AI,将其嵌入大部分的业务和流程。与此同时,AI技术从客户服务、营销等应用场景延伸至研发设计、制造、供应链等更复杂的领域。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中国企业拿回话语权,领跑全世界的一个历史性机遇——甚至中国SaaS行业整体落后美国的格局,都会因AI的大范围企业应用而“攻守易形”。埃森哲全球变革脉动调研也显示,有53%的中国企业正在通过AI连接和融合多个流程,这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11个百分点。
钉钉的目标非常清晰——不再是做一款效率办公工具,而要做AI时代的一种工作方式。
在阿里聚焦“AI+电商”的大背景下,今天的钉钉无疑将扮演另一个扛旗者的角色。
逐渐清晰的一个事实是,阿里的“战线”现在已经被分为了两大板块:一块是“大消费”。尤其是今年6月,饿了么、飞猪合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阿里的电商购物和生活服务开始统一作战;另一个板块是“云和AI”——它被更加细致地表述为算力层、模型层和产品层。
在最底层的云计算上,阿里试图将阿里云打造为AI时代的基础设施——事实上它也是整个序列中离商业化最近的。国际研究机构IDC发布《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2024》显示,阿里云以24.6%的市场占比稳居全国第一,并在对话式AI和智能语音两大细分市场蝉联榜首。
在今年2月的财报电话会上,阿里高管就曾表示,云和AI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最重要的AI基础设施,预计未来90%的token将会在云计算网络上生成和输出。如此巨大的模型所计算的量,只有在云计算网络上才会具备最高的效率。 阿里最可见的货币化工具无疑就是云计算产品。
“如果人工智能是这个新时代的电力,云计算网络就是输送这种电力的电网。”
在中间的是模型层。阿里通义家族模型的口碑和影响力一直不错,模型下载量也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截至今年3月,通义已开源大语言模型通义千问及视觉生成模型通义万相等共计200余款模型,覆盖从0.5B到110B等最全尺寸,Qwen模型下载量已经超过2亿,仅2024年在全球最大的AI开源社区HuggingFace中就占据其全球模型下载量的30%,高居第一。
在整个产品的最底层是应用。到了AI落地这个阶段,to C是夸克,to B无疑就是钉钉——钉钉甚至可以说是离中小企业最近的那个。早在2023年末,钉钉的用户数就已经突破7亿人,包括企业、学校在内的各类组织数达2500万个。钉钉内的软件付费企业数达到12万家,其付费日活跃用户(DAU)超2800万。
钉钉“清空过去”,其实就是不再把AI作为一种“工具”,而是把它变成一种新的超级入口和工作方式。
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无招对媒体表示,用AI提升效率可能是属于上个时代的事了,用AI实现生产力变革才是真正的AI工作方式——要让AI真正的理解物理世界,要自我决策。如果AI的决策上限依然是人,本质上还是在提升效率,只有让AI形成自我决策,才可能变成人辅助AI,理解物理世界,然后在物理世界展开决策与行动。
可以想象的是,钉钉将有机会在一个涵盖7亿人的办公场景中发掘机会,成为阿里迈向AI时代的另一张船票。一个触达到实体产业的毛细血管的钉钉,将可以找到更多增长和商业化的潜力,成为市场供给侧各个环节里无处不在的“螺丝钉”;对于阿里的算力层和模型层而言,“AI钉钉”也将帮它们触达到更多的企业和场景。
不过对于钉钉而言,未来仍有非常多的挑战。
无论是飞书还是企业微信,在产品能力等方面,它们同样实力强大,是钉钉不可小觑的竞争对手;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中,钉钉既要服务好业务量更大的大型客户,也要从服务中小企业的蓝海中寻找机会,在技术、产品和服务上,如何处理“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有很多的题目需要去攻克。钉钉的新远征,其实刚刚开始。
3、孟维瞻、张耀:特朗普第二任期,对美国豆农应该“打”还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