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寺车辆不挂车牌,是传统,还是“特权”?
最近这段时间,网上一则短视频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视频中,一辆没有悬挂牌照的清真寺殡葬车堂而皇之地在道路上行驶,车头赫然写着“××清真寺”,但没有车牌。网友当即在评论区炸开了锅,有人直接质问:“我们老百姓骑个电动车都要挂牌,凭什么你可以不挂?”更有网友追溯了类似事件:前几天,某地清真寺车辆因为不挂车牌被举报了,没想到刚处理完一个,另一地又冒出一个。
这就似乎不是个案了,而是现象级问题。更麻烦的是,这背后的逻辑如果说不清楚,说不透彻,它就会演变成一场社会撕裂——一边是法律制度的底线,一边是被曲解或利用的“传统”,两者一旦冲突,谁都讨不到好。
这事我们得聊一聊,深入聊,不能浮在表面。
先说最基本的常识:机动车必须悬挂牌照。这是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红线,谁也不能破。车辆悬挂牌照,不仅是便于监管的需要,更是对每一个行驶在公共道路上的人的基本尊重。如果连谁在路上跑都搞不清楚,那出了事故,谁来负责?出事跑了,怎么追责?
而在现实生活中,咱们普通老百姓有多守规矩,大家都知道:骑个电动车被抓没挂牌,罚款、扣车、上课一个不少。军车、警车都北徐挂牌,你凭啥不挂?即便是开车上路忘了年检、临牌过期、后牌被泥挡住,警察都能当场拦下,罚得你心服口服。
可问题来了:为什么到了某些“特殊单位”,规则就开始变得模糊了?为什么挂不挂车牌,突然成了“可以理解”的事情?
1
以往关于清真寺车辆不挂牌的讨论并不多,但其实这一现象已经存在了很多年,这一点从从网友反映的情况不难看出。最典型的,是清真寺或伊斯兰教协会名下的殡葬车。
很多地方的清真寺确实配有专用的殡葬车,用于教众的宗教仪式安排,比如运送遗体、前往公墓、进行安葬礼拜等。车辆大多由寺内或教协统一购置,不对外商业运营,而是“服务教众”。
但重点来了:这些车就可以不挂牌吗?
按照法律规定,宗教机构名下的车辆,只要是上路的机动车,无论用途、性质如何,都必须依法登记、挂牌、投保交强险、定期年检。不存在所谓“因为是宗教用途就豁免”的法律条文。这不是特例,而是原则。
所以,如果这些车辆没有挂牌,那就只有两种可能:
有牌照,但故意摘掉,这是规避监管,严重违法;从未登记上牌,处于“黑车”状态,更严重——不仅无法监管,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逃避责任等问题。
这就不能再用“宗教传统”来解释了。因为法律和宗教之间的关系,是明确写在宪法里的:宗教活动不能违反法律法规。
2
那么问题来了,那些让人质疑的“无牌车”,到底是出于传统,还是享受了一种不该有的“特权”?
先还原一个背景:伊斯兰教殡葬讲究“速葬”,也就是人在去世后,尽量在24小时内下葬。流程中包括洗尸、缠裹、礼拜等环节,有较为固定的仪式和流程。传统上,这一整套仪式由教内人士组织完成,车辆自然也被纳入教务中。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辆车就是宗教用品,可以不挂牌。我们可以这么比喻:和尚吃斋是传统,但不能因为你是和尚,就不用遵守食品安全法吧?穆斯林做清真饭是传统,但也不能因为你是清真餐厅,就不用办营业执照、卫生许可。
关键问题是,这类车辆可能长期未受到严格监管,相关部门是否是出于“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考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了现实中“无牌上路”的现象?
于是,一些人看到这种“惯例”后,慢慢地就不把法律当回事了,甚至形成了一种既得利益的圈子——我们这辆车不挂牌,已经好多年了,别人也都知道,也没人查,也不敢查。
这时候它就不再是“传统”了,而是借壳的特权。一旦特权形成,它就会扩张:今天是殡葬车,明天是接送教众的面包车,后天可能是某个管理人员的私车……
3
在这个问题上,有一种非常危险的倾向是:一谈到清真寺,一说到穆斯林,有人就开始自我审查,甚至退避三舍,怕“触碰敏感群体”。
但这恰恰是制造不平等的温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分民族、不分宗教。
如果法律不能在所有人之间一视同仁,那这种“敏感”就不是保护,而是伤害。长期来看,这种双标不仅会激起普通民众的不满,也会让真正守法的宗教群体被标签化,反而更容易被攻击。
现实中,绝大多数清真寺的管理者和教众都讲规矩、守底线,也希望自己的宗教活动能合法、正常地进行。真正的麻烦,往往是少数人钻了制度的空子,把本该遵守的规矩,变成了“宗教例外”。
这不光是对社会公平的挑战,更是对宗教自身形象的损害。
我们该怎么面对这种问题?
第一,相关部门必须明确态度:宗教场所名下车辆必须依法上牌、年检、投保,不得特殊化。公安交管部门要对辖区内宗教单位车辆进行一次全面摸排,不留死角。
第二,要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一辆“无牌车”不是一夜之间开上路的,它的存在,暴露的是长期管理缺位。是不是有些地方“习惯性失明”,觉得只要涉及宗教就别碰?
第三,宗教团体自身也要主动作为。法律是底线,不是敌人。清真寺如果要真正服务教众,就必须守法经营,树立良好形象。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全民监督。现在是网络时代,一辆车不上牌,路人一拍,网络一传,真相就藏不住。靠“传统”当挡箭牌,只会越遮越尴尬。
写在最后
我们不是在抹黑宗教,更不是对某一群体有偏见。相反,越是公共话题,越不能沉默;越是涉及规则,越不能含糊。挂牌不是一个车牌的事,而是公平的象征,是法治的底线。
清真寺的车辆也好,寺庙的也罢,谁的车都不是“天外来客”。既然行驶在人间的路上,就必须遵守人间的规则。
“传统”不是法律豁免器,“特权”也不是信仰护身符。别让好事变坏事,更别让坏习惯穿上传统的外衣,祸害更大的公平与秩序。
我们不妨做一次认真的调研:全国还有多少这样的无牌车?是不是还有更多“特例”隐藏在灰色地带?希望这不是一个“查一个曝光一个”的拉锯战,而是一次制度层面的清理和重塑。
车牌这事,不大,但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脚下的这条路,能不能走得通,走得正。
作者:鱼翔浅底,自由撰稿人。
1、CadenceLIVE China 2025中国用户大会完整议程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