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越涨,心里越慌,牛市涨出了股灾的感觉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段明珠
编辑 | 关雪菁
头图 | 视觉中国
突破3700点后,三大指数继续气势如虹,8月18日沪指一度创出近十年趋势新高。
牛市的味刚起,场子已热闹起来:国家队自低谷起一路护盘,真金白银买了万亿宽基;主动公募时隔三年再现“翻倍基金”;量化更是火力全开,36家百亿量化平均每家赚近20亿;龙虎榜上刀光剑影,游资代表陈小群近日高调晒出10倍收益成绩单;外资快进快出,桥水基金刚把16只港股全部清仓,14.1亿美元落袋为安。
这是一场财富的盛宴,但散户缺席了。
据调研,散户当前市场参与度仅相当于2015年和去年924行情的1/3。朋友圈、热搜、街头巷尾,少了喧嚣,多了犹疑。大多数踏空在场外,进场的又在结构性行情里冷暖自知。
但在A股,散户并非背景板,他们持股超1/3,交易份额占70%;这两三年有近200万亿的定期存款先后到期,这会成为市场关键增量资金。市场期待散户“跑步进场”,让牛市真正全民狂欢。
散户为何踟蹰不前?为何指数越涨,心里越慌?数字之外,理论之下,更能折射真实原因的,是散户的故事。
在妙投访谈中,有人在2015年高点一把梭哈,至今才刚解套;有人在强势赛道里追逐涨停,账户红得发慌;有人一次次踏空,看着牛市从身边呼啸而过;也有人谨慎布局,在稳健中跑赢指数。
以下是他们的真实股市故事(文中出现人名均为化名)。
爆爆鱼:“2015年高点杠杆一把梭哈,今年才快回本”
这么操作的不是我,而是我的另一半,更准确地说,是准前夫。
2015年,我们结婚刚有了宝宝,在北京住着千万学区房。我工作稳定,他金融出身有理财头脑,出于信任,家里钱财都由他来打理。在一切看似蒸蒸日上时,祸端却已埋下,也让我见识到赌徒能有多疯狂,会给家庭带来多大伤害。
当时股市火热,“冲上1万点是早晚的问题,银行股还有更广阔的赚钱空间,民生银行效率突出,是难得的优质股。”这些都是他给出的全仓买入民生银行的理由。事后我才知道,他之所以急于押注,是因为之前炒期货时赔钱,急于在股市里赚一笔把窟窿补上。
但不幸的是,入市即高点。我们在9块多全仓买入民生银行的股票,从那之后股价不断下跌,账户每天都在大量“流血”。等我终于把账户拿回来时,才发现他竟然还借了260万的杠杆资金,这导致我们不仅损失惨重,还背上欠债和高额利息。
他想继续赌,我发现这是无底洞,想及时止损,于是家庭摩擦不断。最后还是我妈为了我们小家庭考虑,出钱把欠款抹平。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自己的选择,拖累了父母。
唯一庆幸的是,那套学区房在我妈名下,属于我的婚前财产。后来他曾多次提议换房,但都被我拒绝了,因为这样一来房子就会变成婚内财产,很难说会不会被他拿去抵押继续炒股,赌红眼的人很难用正常思维去理解。
最终,积累的矛盾让小家分崩离析,他只身一人回了老家,就是那句烂俗的话,“那个应该给我遮风挡雨的人,给了我最大的风雨”。大A竟然也成了那块试金石。
我独自留下,咬牙接过这个“烂摊子”,但工作、养娃占用了几乎全部精力,投资民生银行也就被迫变成了长期价值投资,好在这些年靠着分红股息,把成本降到5块多。
终于在今年,民生银行股价涨回了成本线,我仿佛从深海中浮上水面,能痛快呼吸。经过大起大落,回看这段历程,我竟然能平静地像是在看一部狗血的电视剧。
但新的纠结来了,我到底要不要止盈卖出?咨询了很多投资专家,有的说这是牛市,拿着不动才是王道;也有人觉得银行已经涨了一大波,有更好的选择可以换股。
就在我犹豫不决时,民生银行的股价又跌回4块多,这下更纠结了。我现在逢人就想问“民生银行还能拿吗”。
对了,这波牛市准前夫应该是赚了钱,前段时间听说,他在看魔都3000万的房子。
August:“8月账户连续红了十几天,太不真实了”
2021年,我被不断上涨的大白马股吸引入市,然而价值投资迎头撞上泡沫破灭,亏得一塌糊涂;都说“低吸高抛”才赚钱,于是越跌越买,结果根本买不完,账户里的钱却腰斩再腰斩。
可以说,回本是我至今仍留在股市不断学习摸索的直接动力。
既然死拿大白马做价值投资不适合自己,我开始尝试各种风格:学过“打板”(在股票涨停的瞬间买入以博取第二日溢价),发现是有赚的时候,可更多还是亏;试过“接力”,但接力的情绪搞得不是特别懂;还买过量化炒股软件,可能自己也不太熟悉,还是亏,挺坑的;跟着热点炒,而轮动速度比较难掌握,今天涨得轰轰烈烈,可能明天就熄火……
就这样不断排除错误选项,我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模式——在股价回调中低吸埋伏。每天我5点就起床做交易计划,将在妙投训练营中学到的“水滴”模式叠加很多条件筛选股票:比如,股价尽量在5日均线之上,连续3天有小幅上涨,等等。
选股和套圈一样,被更多的圈圈住,该股票上涨的概率越高。我测算过,这种模式在7月成功率大概在70%。
但股市很多时候是逆人性的,散户通常是亏了死扛,赚一点就跑。我以前就是这样掉坑的,现在不了,账户里有绿的(亏损股票),说明买入逻辑是错误的,干脆在小亏时直接卖掉,眼不见心不烦,及时认错止损后将资金投向好的方向,亏300赚5000,保持小亏大赚。
而且不能和市场较劲,不预判,不偏执,做好跟随。今年都说是结构性行情,不踩对赛道和时点就是在“躲牛市”。譬如军工,我之前一直觉得是“渣男”板块,但今年确实涨得很好,就可以去做右侧交易。毕竟做交易不是为了证明自己观点逻辑正确,而是要赚钱。
今年比较满意的交易有几笔。比如晓鸣股份,我吃到了上涨的两段。当时赶上关税导致股市大跌,反而利好农业,炒股群里也有推荐说这家业绩好,我看走势也不错,直接买入,吃到大肉。还有是春节的时候,我筛选出每日互动,在那三个20厘米涨停之前买进去,非常爽。
也有做得不好的,我没有发而已。事实上我今年账户整体还没跑赢指数,主要是前几个月在20厘米连板股上处理不太好,导致收益曲线跳了波水。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完善了交易纪律后,从7月开始我就做得比较顺,8月至今股票账户连续红了十几天。这红得有点不太正常,让我有点害怕,觉得不太真实,可能这就是牛市。
六子哥:“今天我问AI,‘严重踏空大A,怎么办?’”
我不是老韭菜,但“挨打”经历丰富,过去几年踩的最大的坑,是在2016年10月在某一线城市郊区买了套老破大,如今房价跌去超30%,白给银行打工这么多年。
作为从农村到大城市的一代,无根基无底牌,试错成本太高;加上职业关系,见识了太多因各种原因返贫的案例,多种因素就像叠buff一样,让我逐渐变成了“风险厌恶者”。
股市也就成了我规避的对象。在我看来,股价很多时候都是随机游走,基本面好的在跌,不好的炒上天。现在炒的什么军工、机器人我不懂,也没精力去搞懂。去年国庆节前后都说牛来了,确实让人亢奋,但那就几天的劲,节后指数一跳水,我就想“看吧,幸好没入市”。
可巧的是,我身边有朋友认识炒ST股的庄家,跟着炒很快翻倍,在蒙古毡房请大家吃烤全羊。那天庄家也在,一个矮小精明的南方人(无地域歧视),在市核心区有套300平的大平层。当晚大家都挺high,祝酒词都和财富相关。
欲望和理智有时很难说哪一头占上风,身边有朋友卖了套房跟投,那个庄家也将大平层抵押出去全投在那只ST股中,尤其是炒作是股东联合庄家一起,股东有不被退市的动力和压力。最终,虽然知道这是游走于监管边缘,侥幸心理之下,我还是小投了笔钱进去。
开始也小赚一点,对方说预计一个月拉升到什么价格,大家都在耐心等,但传来的消息逐渐不对,有时是资金没到位庄家拉升失败,有时是股东经营出了问题,很可能要被强制退市。我还算淡定,投入多的朋友急得直接飞到南方企业总部。
这样几个月后,这只ST股还是被强制退市了,我投的那点钱全打了水漂,卖房的朋友变成了男版“祥林嫂”,逢人就说我不该买了这股,那个庄家手机被打爆,躲到现在谁也找不到。
从那之后我就清仓了,躲过4月份股市大跌,也错过后面的上涨。现在股市看起来红红火火,我办公楼附近有很多互联网大厂,中午吃饭都能听到聊股市,说不心动是假的,但越涨越难进去,接盘侠当怕了。AI对我踏空的建议是,牛市从来不缺席,只会迟到。
不过,股市的热度好像是不平均的,前几天打车遇到个司机,本职建筑行业,聊起股票说已经很久不看,因为2015年买了20万房地产股,去年还剩5万,越看越气,干脆不管了。
今年业务开展难度很大,看到有同事上班也在摸鱼炒股,可能男人一到中年忽然热衷炒股,也是种无奈,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事业没太大前景了。
我想再坚持一下。
小安:“开心的是,在不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情况下跑赢了指数”
和网上那些晒翻倍收益相比,我今年才刚过跑赢了上证指数,但觉得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在完全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情况下取得的。
自我复盘了下,可能是坚持了以下三点:
1、股市里只放了大约20%的资金,这样有些波动也不会受太大冲击,得失心就没那么重。
我是在2021年入市,开始投了5万,年底翻倍;尝了甜头后,第二年我连同家人投入更多,结果过了“新手保护期”,把前一年赚的赔完还亏了更多。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但这也一举戳破了想用股市暴富的幻想,我开始正视股市,也逐步认清自己的需求。别人的高收益并不会羡慕,现在自己账户里的收益就是改善生活的添头,赚的能给娃多报个兴趣班,全家出去旅游一趟就很满意。
2、资金均衡分布,持股待涨。
好的理财产品我都愿意配置一点,买过美债、黄金,股票、ETF也都有。这样的好处是,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今年年初股市跌得很惨,但我的黄金涨得好;等黄金涨不动了,金融股又顶上去;再然后又轮动到持仓里的行业股……
就这样,我相当于给自己建了个对冲系统。记得4月7日关税导致指数大跌7个点,我持仓里也有接近跌停的股,但账户整体亏损并不惨;判断这是突发事件,指数再跌也不会低于924之前的低点,且会慢慢修复,于是就硬扛过去没操作,后来都涨挺好。大概是账户整体月月红,这让我更能拿得住票,牛市环境下反而能吃到更多涨幅。
我还一直拿着金融股、科创芯片ETF和创业板ETF,因为如果是大牛市,必然离不开金融和科技。
3、喜欢明牌逻辑,相比高风险高收益,稳稳的小确幸更适合自己。
我选标的很看重明牌逻辑,比如持仓很久一只股就是因为产业趋势是明确的,那中间的调整就不会过于剧烈。虽然有很多人觉得这样收益有限,但大涨大跌真不适合我,如果股价每天大起大落会让人忍不住想交易,可这就像掷骰子,一次判断失误整个节奏就难调整。
今年我的操作频率更低了,最近几个月几乎没有买卖。
不过这轮牛市确实不太一样,记得2015年那波大牛市我还在上研究生,寝室里4个人就有3个人都在炒股,甚至把学费都投进去;今年至少目前为止,身边还没什么人会来交流股票。
可能是结构性行情的原因,前几天指数涨很好,全市场3000多只股票是跌的;也可能牛市还在初期,财富效应还没扩散开,没到疯狂的时候;也可能是前几轮疯牛行情,导致散户需要个信心重建的过程。
不过对普通人来说,谨慎点没毛病,毕竟低CPI时代,赢得起亏不起。
妙投说
妙投所记录的几位投资者,几乎是当下散户的缩影。他们的故事既说明,当下牛市并非全民狂欢,有人已抢先起舞,更多人仍在犹疑与试错;也揭示了散户复杂心态和迟疑态度的根源是,过去的高点与深坑早已在他们心中留下印记。
也即,“一赚二平七亏”的印象不改变,股市就难以在下个阶段真正成为居民财富的蓄水池。想要扭转这一局面,提高投资者的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建立更公平公正的机制,配合基本面的持续向好等都很关键。
这波牛市才刚开始,财富机会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来了。毕竟,真正的牛市,不止是指数的高点,更是信心的回归。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15837.html?f=wyxwapp
2、习近平率中央代表团抵达拉萨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
3、特朗普拿走切尔西的世俱杯奖杯?国际足联回应,特朗普竟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