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黄宏生的千亿梦,创维急需新故事,黄鸿升创维

时间:2025-08-13 02:50 作者:暴风雨中的小帆船

黄宏生的千亿梦,创维急需新故事,黄鸿升创维

7月底,创维集团发布了盈利警告,称受房地产低迷影响,2025年上半年的税后溢利,预计同比下降约50%。

其实这几年,创维的业绩始终承受着不小的压力:2024年创维集团全年总营收650.13亿,同比下滑5.8%;归母净利润大幅下跌46.9%,仅为5.68亿。

回看创维这两年的业绩,只有智能家电业务实现了增长。不过,早期的技术路线误判和成本控制不佳,也让创维智能家电在当前行业竞争中,缺乏了一定的差异化竞争力。

与此同时,受光伏新能源业务和房地产业务下滑影响,导致了创维数年来整体业绩表现较为一般。

为了实现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期待了13年的集团营收千亿目标,积极转型必不可少。其中,被创维集团寄予厚望的酷开科技,今年也顺势提出了“All in AI”战略。

不过,如何在AI赋能下真切提高用户体验,降低广告业务对用户实际使用体验的损耗,酷开科技或许也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略显缓慢的黑电战略转轨

2024年还喊出千亿营收目标的创维集团,却在2025年7月29日发布了《盈利警告》。

公告中,创维集团称受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影响,公司2025年上半年的税后溢利,预计同比下降约 50%。这也导致次日开盘,创维集团股价跳空低开并走出三连阴,累计下跌6.69%。今年的7月8日,创维集团子公司创维数字也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4300万–6300万元,同比下降65%–76%。

某种程度上说,以上盈利预警是创维近年业绩持续承压后一种必然。

财报显示,2024年创维集团全年总营收650.13亿元,同比下滑5.8%,同期,集团归母净利润大幅下降46.9%,仅剩5.68亿元。

这也意味着,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期待了13年的集团营收千亿目标,似乎又要在2025年失约了。

回顾创维集团这两年相对疲软的整体业绩表现,只有智能家电业务实现了增长:2024年,创维智能家电全年营收334.69亿,同比增长9.2%。其中,智能电视国内营收增长15.1%至127.29亿,空调、洗衣机海外订单增长41.4%。

不过,创维核心产品电视目前在品牌侧也出现了不少挑战。

一方面,作为曾经中国大屏OLED技术的领军者,创维在2011年到2021年十年间,累计投入超10亿元研发OLED。哪怕后续,价格更具优势的Mini LED技术开始迅速抢占市场,可在巨大的沉没成本面前,创维也迟迟无法下定决心做出技术路线调整。

另一方面,OLED面板依赖LGD独家供应,创维很难掌握核心面板技术,且在成本上难以拥有更强的议价权。如此一来,沉没成本和技术成本,让创维转身的难度变得更大。

此外,先前王志国出任创维RGB公司董事长后,曾大力推进品牌高端化战略,由此一来,创维的定价一直相对较高:例如,2021年创维推出的OLED旗舰S82定价,就高达11999-20999元,远超同期TCL、海信的Mini LED机型。

后续,随着2022年王志国被免职后,创维才开始技术变革,花费巨资构建了自身的Mini LED技术矩阵。不过,后发转身的创维却在一定程度上,错过了技术革新的最佳窗口期。彼时,市场上已有TCL凭借华星光电面板供应链优势,快速实现Mini LED成本下探,以及海信则通过ULED技术实现中高端市场覆盖。

目前,TCL和海信通过子品牌覆盖2000-4000元下沉市场,而创维仍定位高端,主力机型集中在5000元以上,几乎与下沉市场脱节。规模庞大的下沉市场错失,这也导致2024年以来创维的市占率被海信、TCL、小米超过,甚至有被海信子品牌VIDDA和小米子品牌红米赶上态势。

高端市场方面,尽管创维强调“百吋电视销额第一”,但国产黑电“御三家”在高端市场影响力上仍距离三星、索尼有一定差距。事实上,在2500美元以上高端市场,三星、LG合计占80%份额,此时,创维技术独特性相对难以支撑溢价,市场角色也出现一定边缘化倾向。

二、谁在减慢创维的步伐?

如果说创维智能家电的基本盘仍处在一个维稳、创进的转轨周期,那么,创维其他业务板块的表现,则成为近年来拖住集团实现千亿营收的关键因素。

有观点认为,创维整体业绩疲软的主要原因,正是被集团光伏新能源业务持续下滑所拖累。

在经历了家电行业高增长后,为求增量,光伏新能源业务曾被创维集团视为第二增长曲线,在政策红利下实现了高速发展。相对高光的2023年,创维新能源业务收入233.96亿,同比增长95.9%。

可到了2024年,该部业务出现了萎缩,同年创维集团光伏新能源业务营收203.34亿,同比下降13.1%。

进入2024年后,光伏产业迎来了行业周期性过剩。韦伯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户用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连续三个季度呈现大幅下滑趋势。再加上同年136号文等政策取消户用光伏补贴,强制市场化交易,创维依赖的“融资租赁+送家电”模式也逐渐失效。

综合作用下,创维光伏部分业务出现下滑,成为了周期波动中拖累集团增长的一大原因。

此外,创维集团现代服务业表现不佳,也成了近年来拉低整体业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创维集团发布的《盈利警告》,就明确将业绩下滑归因于“地产低迷影响”。

创维首次试水房地产业务是在2002年。彼时,中国家电行业竞争激烈,价格战导致利润微薄,而房地产市场则处于发展上升期,利润空间大。

因此,那一时期很多家电巨头,如海尔、美的、TCL等,都选择了通过资金实力与品牌优势,打造“复合地产”的概念。而彼时创维手上刚好有一笔巨额资金储备,于是便将房地产作为新的投资渠道,企图通过短期盈利项目缓解主业竞争的压力。

该业务实践在当时非常奏效。2003年-2018年,创维的房地产业务不断扩张,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房地产行业整体低迷,也让近两年创维房地产所在的业务板块出现了显著下滑。

数据显示,2024年创维集团现代服务业业务营业额仅为28.61亿,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39.6%,成为集团所有业务板块中下滑幅度最大的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创维早期通过产业项目获取土地,随后再转向地产开发的策略,目前也受到了一定冲击:例如,深圳龙岗宝龙工业园项目,原本是智能环保空调项目用地,后变更为创维创客天地科技城,并计划建设住宅,可随着政策环境趋严,产业用地变性难度加大,以上模式在政策收紧时也容易出现变数。

到了2024年,创维已确认的金融资产减值亏损达到7400万元,同比大幅增长54.17%。这种资产减值意味着创维手中持有的土地储备、在建项目或完工物业的市场价值已低于账面价值,公司的利润空间也遭受了一定侵蚀。

从这点上说,最初创维进军房地产有一定的时代必然性,即该模式能提供一个盈利不错的短期项目,不过,随着时间发展,该模式与集团整体业务长期战略协同性缺失的问题也越发明显,一旦行业环境开始逆转,反而有可能成为企业盈利的较大负担。

先前,广州市房协秘书长许国碧曾表示:“业外巨头介入房地产业,首先要有心理准备,不可预期过高;并且要作长期打算,切忌捞一把就走”。

目前,创维集团的现金流状况也不太乐观。东方财富网的数据显示,该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从过去的31亿缩减至5亿,五年蒸发了83%;投资性现金流仅为0.17亿,筹资现金流2.63亿,同比骤降88%。

三、创维急需新故事

当消费电子开始存量竞争,房地产市场整体低迷,创维集体也在积极探索其他业务转型路径,以找到更多增长新故事。酷开科技的AI转型,算是集团的关键落子之一。

这几年,酷开科技先后接受来自爱奇艺、腾讯、百度的投资入股,成为了OTT行业内估值近百亿的独角兽公司。在市场份额方面,酷开曾长期保持领先地位,2021年底,酷开系统在中国市场累计覆盖智能终端超过1.18亿台,处于领先地位。

不过,近些年酷开科技面临的行业挑战也越来越多。一个是来自竞争对手的挤压。例如,长虹旗下的虹魔方和TCL旗下的雷鸟科技,均凭借母公司的硬件支持与自身持续的技术创新,加上腾讯等巨头的深度合作,近几年实现了高速增长,迅速缩小了与酷开的规模差距。

此外,用户体验感营造上,酷开还需进行更多优化。2025年4月22日,在春季发布会上酷开正式宣布了“All in AI”战略,并推出了超级智能体生态及六大垂直场景智能体,覆盖影音、健康、生活、设备、创作、教育领域,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电视产品的附加值和用户体验。

不过,如何将AI凝练成更为实际又好评如潮的用户体验,酷开仍需时间的检验。黑猫平台投诉中,不少用户就指出酷开系统出现了响应迟缓等问题,对系统操作流畅性和使用体验感颇有微词。

此外,酷开系统还构建了16种广告位,覆盖开机、主屏、频道入口、语音交互等场景。以上较为依赖广告的商业模式虽能在短期盈利上表现不错,可放长远来看,现代用户对广告似乎有一种天然的心理性排斥,如若放任广告延伸,那么,这是否会导致用户体验下滑、乃至客源流失,这或许也是酷开需要权衡的一大命题。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初,酷开科技曾在境内交易所启动IPO,至今仍未达成。

 未来,为实现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期待了13年的集团营收千亿目标,目前来看,积极转型与寻找到更多增长故事,或许并不容易。

Top

1、自然资源部启动福建江西广东地质灾害防御Ⅳ级响应,江西省地质灾害诱因

2、小通知,大文章,通知小作文模板

3、双普会肯定会取得重大成果,双普双高资料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IWV/detail/outgit.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暴风雨中的小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