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丨这群华侨儿女,用生命诠释“中国”的分量!
有一群华侨儿女,放弃优渥的生活、放弃稳定的工作,甚至女扮男装奔赴抗日前线,只因祖国有难,他们被称为“南侨机工”。
他们用生命为祖国疏通了这条“生死运输线”, 用行动作出回答:“我是中国人!”
她叫李月美,马来西亚华侨,父亲是位富商。李月美从小生活优渥,还学会了开汽车。
1938年,中国沿海港口相继被日军占领,交通线断了,外面的物资运不进来,日本妄图把中国变成孤岛。幸好滇缅公路紧急建成通车,但那个时候,国内缺司机、缺修理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岁的李月美毅然决然响应号召,报名“机工团”打算回国参与滇缅公路的物资运输。
可没想到,她报名时就被拒绝了,因为不招女性。李月美没有放弃,她想起之前读过的花木兰的故事,决定女扮男装。她回家穿上弟弟的衣服,换了一个报名点,以李月眉的名字再次报名。因为个子高,长得壮,性格也泼辣,竟没人发觉她是个姑娘。
在滇缅公路上,李月美开着车运物资,总想快点再快点,因为她运的是打鬼子的武器,是救伤员的药品。但是滇缅公路上是真苦啊,坡多、弯多、泥泞多、疟疾多,时不时还有日军轰炸。终于有一天,李月美在过一个急转弯时不慎翻车,身负重伤。
被战友们送进医院后,李月美再也瞒不住了,这才说出真相——自己是个女娃。大家惊呆了,报界轰动了,廖仲恺的夫人何香凝给她题写了四个大字:“巾帼英雄”。
像李月美一样,当时有3200多名南洋华侨青年抛家舍业回国支援抗战,他们被称为“南侨机工”。他们当中有教师、工程师,有富家子弟,也有穷苦百姓。年纪超了就虚报年龄,不会开车就赶紧学会了再报名,总之是非去不可。最终实在去不成的,就捐钱捐汽车,有人甚至将女儿的彩礼全都捐了。这些黄皮肤、黑眼睛的海外华侨,有的从未踏足祖国,有的早已加入外籍,却在民族危亡之际,用最朴素的信念与行动作出回答:“我是中国人!”
异常艰险的滇缅公路,注定永远铭记着这场异常壮烈的出征。我们不会、更不该忘记,80多年前,这些年轻的华侨儿女,如何在泥泞与炮火中,用生命诠释“中国” 二字的分量——它不仅是地理上的家园,更是文化血脉里的根,是危难时刻宁折不弯的脊梁、挺身而出的担当!
监制丨郑秀国
制片人丨王珏
新闻观察员丨曹梓
编导丨姚文帅
剪辑丨陈浩
编辑丨郭文汐 黄韵嘉 王佳敬
摄像丨生放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1、重大利空!半导体巨头,突然暴跌!,半导体龙头业绩暴增20倍
2、那新兵没有据枪瞄准的臂力,但击发时机掌握极好,枪口抬起,上靶就击发,枪枪十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