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高德地图,东西南北找方向,怎样用高德地图确定东南西北

时间:2025-08-09 15:33 作者:峰上

高德地图,东西南北找方向,怎样用高德地图确定东南西北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现在很多年轻人、家庭都会选择在周六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自驾旅行来放松心情。当短途出行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地图导航市场再次迎来了高潮。

近期国内最大的导航电子地图服务商高德地图(以下简称高德)正式宣布全面拥抱AI,推出了全球首款AI原生地图应用“高德地图2025”。APP里的智能体“小高老师”可以给用户提供最佳的出行、生活、空间服务。

有了大模型的加持,高德不再是冷冰冰的导航工具,摇身变为大众出行的贴身小棉袄。从被动到主动,AI赋予了高德全新活力。只是长跑20多年的高德,距离硕果飘香的日子依旧还很远。

盈利背后尽显焦虑

2025年对于高德来说,可谓是意义非凡。在2月20日晚间举办的阿里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上,阿里高管向外界透露高德首次实现了盈利。

然而6月23日,阿里CEO吴泳铭宣布重大战略调整。此前归属于本地生活集团序列的饿了么、飞猪并入电商事业群,高德则重新分类至“其他所有”,成了孤家寡人。

全新的组织架构意味着阿里的发展重点由传统电商平台迈向即时零售大消费舞台。虽然高德开始赚钱了,但阿里暂时也不知道将其放在哪个位置好。事实上,近十年来商业化变现一直是高德的大难题。

2000年国家开始大力提倡发展汽车产业,从商多年的成从武嗅到了其中的商机,2001年注册了高德软件公司,一头扎进汽车导航领域。2004年经过千辛万苦,高德终于拿下测绘资质,成为国内首家具有航空摄影甲级资质的民营企业。

凭借日本导航协会中国地区唯一会员的身份,高德开始向大众、本田、宝马、通用、奥迪提供导航电子地图服务。依靠车载导航,高德越做越大,在2010年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一时风光无限。

2011年高德收入1.27亿美元,净利润3650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了48%和90.9%。彼时导航地图赛道玩家稀少,高德和四维图新分庭抗礼,瓜分了国内九成市场。

2012年高德取代谷歌成为苹果手机中国市场地图服务商,在移动互联领域再下一城。可以看出早期高德业务主要为两大块,一是汽车导航,二是手机预装。虽然有四维图新这个强劲对手,但整体而言高德不失为小而美,营收增速稳定,利润小有可观。

然而当互联网巨头们攻入地图赛道,高德的“好日子”就不见了。2011年百度地图推出手机版,随后搜狗、腾讯相继跟进。2013年百度率先喊出手机导航永久免费的口号,抢下了大量用户,高德只能吃下哑巴亏。

要知道此前手机地图应用都是按下载收费,这也是大多数图商的盈利来源。当手机导航APP进入免费时代,高德不得不想办法在其他出路赚钱。

当然车载导航依旧是个好生意,不过随着易图通、中海达、科大讯飞、华测导航的壮大,市场已经不再是高德和四维图新的二人转。况且导航比拼的是准确性,谁的精度高自然会赢得稳定的客户源。

绘制地图本身就是一个烧钱的赛道,更何况近年我国基建速度起飞,每新增一条道路,图商们就必须及时更新。如果没有阿里的输血,高德可能走不到今天。

深度融合收效甚微

2013年高德获得阿里2.94亿美元的战略投资,时隔一年后阿里又花费11亿美元收购了高德72%股份。至此高德成为阿里的全资子公司。至于阿里为什么要收购高德,高德何以心甘情愿卖身,二者都有各自的目的。

阿里希望借用高德的巨大流量,构建完整的本地生活服务生态圈;高德不仅看上阿里的雄厚资金,还有强大的电子支付系统,可以加快商业化落地。然而如今看来,二者的融合太过艰难崎岖。

在并入阿里的前两年,高德还是以数据为主,在产品上耕耘,并没有一味地追求商业化。例如2015年上线了实时公交、三维导航、智慧景区等功能;2016年完成了32万公里高速公路采集,其高精地图生产线也通过了TS16949认证。

彼时高德的任务就是把产品做好,吸引更多的用户。毕竟用户基础本身就是一种财富。当流量池蓄满,高德开始吹响了进击号角。2017年7月推出一站式公共出行服务平台“易行”,接入了曹操、神州、滴滴、摩拜等出行软件,可以实现一键全平台约车。

从单一的地图工具升级为出行平台,让高德一跃挺进十大国民级应用行列。2018年3月高德又以“0佣金”策略杀入顺风车市场。11月发布智行战略,将从智行出行、智能驾驶、共享出行三个方面助力合作伙伴。

可以看出这时候的高德开始尝试和阿里生态做融合。2019年本地生活大战硝烟再起,为了配合阿里的发展战略,5月高德启动“小店发光”计划,开放地图位置入驻。同年9月宣布和饿了么、口碑合作,用户在高德APP内可以实现点餐、寄快递等功能。

2021年阿里进行新一轮架构调整,将飞猪、饿了么、高德组成生活服务板块,以此来对抗美团、抖音的贴身肉搏。阿里的思路很明确,将高德作为流量入口,分流到饿了吗、飞猪、口碑,形成本地大消费生态。

所以能看到,近些年高德变得越发臃肿,集打车出行、美食团购、酒店预订等功能于一身,化身为综合服务平台,堪称另一个美团。只是想法虽好,但高德似乎还没有那么大的能力让整个业态转动。

确实高德有非常大的流量,月活跃用户超8亿,仅次于微信、淘宝、支付宝,在国内移动互联网APP中排名第四,甚至比抖音都多。但问题是,很多用户使用高德就是为了出行。想用一次导航的时间留住用户引导消费,这个难度实在太大。

AI是生机更是考验

在今年的“510阿里日”亲友见面会上,阿里董事会主席蔡崇信明确表示,未来三年的核心战略主要聚焦“电商”和“云+AI”两个方向。这就不难理解飞猪、饿了么为何会并入淘天。至于以数据为核心的高德,阿里明显将其划分到了AI战略。

其实早在4月份,高德就发布了全球首个基于地图的AI导航智能体。本月的史诗级更新,无疑更加确定高德的发展方向是配合阿里构建AI云生态。

那么阿里为什么把“高飞了”这个本地服务铁三角拆分了呢?答案很简单,从商业模式上,高德和饿了么、飞猪有着本质的不同,三者其实并不搭。

饿了么、飞猪主要面向C端、小型商户,走的是消费市场。高德下级个人用户众多,但它真正靠的是上级B端客户存活。普通消费者可以没有高德,然而有些大型企业却离不开它。

换言之,高德骨子里是B端基因。当然高德可以用地图拓展吃穿住业务,不过太强的工具性限制了C端场景的延伸。阿里此次全新战略调整,也就意味着大消费市场可能不再是高德的发力点,而是探寻商业新场景。

近期高德首席执行官郭宁对外界表示,将依托二十多年的数据积累,结合AI技术,开始向智能汽车、AR眼镜、低空飞行等领域跃迁,实现“AMAP-AI Inside”梦想。那么AI能给高德带来崭新生机吗?

对于个人而言,AI的出现会增强互动交流,高德不再是冷冰的工具,而是有温度的伙伴。与此同时,用户停留时间延长也就意味着给高德创造了大展拳脚的机会。

至于在重头戏的B端,早在2023年高德就发布了基于时空大数据的产业融合大模型“云睿”以及全新三维时空孪生地图平台“云镜”。前者主攻交通、商业领域,能够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帮助企业生成选址、运营评估报告;后者可以为城市管理、低空产业提供精准的动态数据。

现在高德的“空间智能”初步成型,不过问题是AI的商业化落地向来是个难题,甚至有些虚无缥缈。个人端讲究体验感,B端看成效,如今AI大行其道,但是技术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很多应用的表现差强人意。

况且老对手百度地图也在推进AI的商业化落地,例如今年5月重磅发布了地图AI开放平台,全面支持两轮车、无人配送、智能手表等场景的导航方案。高德只是在概念上抢先了一步,能不能笑到最后考验的依旧是硬实力。

结语

高德的出现,让普通民众体验到了出行的方便。然而这款APP也被外界号称为最不赚钱的国民“神器”。现在高德初见盈利,但并不意味着终于熬出了头。高昂的成本付出、商业化落地艰难依旧是其发展道路上的两座大山。

21世纪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是数据。从这个角度,高德的地图数据可以拓展到无数个产业。况且庞大的月活规模,让其拥有了无限想象空间。不过想要跑出速度,跑出成绩,高德还需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才能讲出新故事。

Top

1、雷军向海外转50亿美金?小米回应,小米雷军投了多少钱

2、我国成功发射吉利星座04组卫星,成功发射卫星顺序

3、接受咨询机构“专业访谈”竟惹官司?这些间谍套路不得不防→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JHR/detail/ekzijc.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