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华为郭平:我们处在剧变的洪流中,不能靠情怀来占领市场,华为郭平演讲

时间:2025-09-02 00:07 作者:方想

华为郭平:我们处在剧变的洪流中,不能靠情怀来占领市场,华为郭平演讲

近日,华为心声社区发布了2025年7月《华为监事会主席郭平与新员工座谈交流纪要》。

交流中,郭平表示,鸿蒙是华为不得不打的一场“战争”,“我相信我们能够做成,而且这是我们必须打赢的一场‘战争’。不仅在国内,我们还希望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给客户多一个选择。”

他坦言,“深耕全球最大的单一母国市场,我们可以活下去,但不局限于中国,我们希望给世界提供另一个选择,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选择之一,这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最大的挑战是在受到约束的情况下,还有没有持久的竞争力?我们不能靠情怀来占领市场。在受到约束时,通过‘软硬芯云’‘以软补硬’‘非摩尔补摩尔’,通过开放整合,通过我们新的生态建设,给全世界另一个选择。”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华为研发费用高达970亿元,同比增长9.1%,是营收增速的两倍多,占营收比重达22.7%。照这个强度,华为今年研发投入可能会超过去年的1797亿元。

“不进则退,所以我们必须不断进取,立在潮头才能活下去。大家身处一个激烈竞争的环境,不是领导层‘创造’出来的忧患意识,是我们真真实实地处在这个剧变的洪流中。”郭平说道。

以下为交流会部分文字实录:

问:近期鸿蒙产品在市场上非常火爆,我最近购买了鸿蒙手机,但使用后发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请问未来公司对鸿蒙会有持续的投入吗?鸿蒙系统对终端BG业务和产品有什么影响?

郭平:首先,华为开创鸿蒙系统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从2019年开始,美国最核心、最流行的任何应用都不能与华为连接。鸿蒙是我们不得不打的一场“战争”,不仅是鸿蒙操作系统,还有基于操作系统的各种应用服务,我们不得不去解决。另外,美国对华为、对中国整个半导体的制程工艺也进行了严格管控,我们无法获得最先进的半导体制程工艺和装备。因此,华为只有靠“软硬芯云的垂直化整合”,使自己在一个不那么先进的半导体制程的环境下仍有竞争力。

还有,华为做欧拉操作系统、高斯数据库和仓颉编程语言等,也都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华为,甚至整个中国,对于构建生态系统都不太擅长,因为没有人做过。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取得了非常伟大的成就,但是本质上,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嵌入在别人的系统之中。原本商业价值不大的,比如全球用户数量极少的光刻机,我们没有做,所以就被人“卡脖子”了。做鸿蒙也好,做生态也好,是因为我们没有选择,我们必须要自己做。但是,我们的伙伴们基于鸿蒙开发的这些应用,已经生存在苹果的iOS系统和谷歌的安卓系统上了,他们有没有那么大的紧迫性和动力去做这些呢?所以,这是华为自己要建立的一个生态,而且这个生态不只是我们自己要做好,还要调动别人的积极性。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可能比许多集国家之力做出来的伟大工程更加困难,但这也是我们不得不做的事。这是华为与我们国内所有合作伙伴联合起来,建立起自主可控的系统、避免时刻被人“卡脖子”的一个过程。我们许多伙伴90%的精力并不在我们这里,我们能说服他们花一点力气去完成开发,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仅仅如此还不够,如何让更多的开发者、用户喜欢上鸿蒙系统,从而驱动主力的5000家应用以及50万、500万的“长尾”都支持我们?任重而道远,但我们会坚定不移地做成。也许道路是曲折的,过程是可以有妥协的。

到目前为止,鸿蒙不少地方差强人意,已经可以支持很多基本功能了。今年微信也支持了,他们愿意开发一个鸿蒙版本给我们。如果未来有更多的客户,相信他们也愿意投入更多的力量。我相信我们能够做成,而且这是我们必须打赢的一场“战争”。不仅在国内,我们还希望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给客户多一个选择。只要我们坚持投入,坚持努力,把华为智能终端的规模做大,给伙伴带来更多的合作利益,我相信格局就会不断改善。

问:科学研究是一项具有高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活动,公司如何平衡科研的风险与公司盈利生存的需求?

郭平:华为公司把整个科研活动分成两块:一块是研究,本质上是用钱换知识;另一块是开发,本质上是用知识换钱。在过去30多年,华为大部分精力投在开发上。随着公司整体实力与研究开发实力的增长,我们由仅仅做后端的开发,转变为也向前端进行投入。在某些华为已经选定的领域,我们已处于领先地位,没有谁可以跟随,因此只能靠自己不停地摸索。我们每年按研发投入的20%~30%的比例在加强研究方面的力量,在研究上采用多梯次、多路径的探索方式,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进行人员与资金的投入,希望能够摸索出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公司会不断加强2012实验室和半导体器件等研究工作,努力在我们选定的领域内实现创新性、突破性的发展,能够引领世界。在开发的活动中,以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来赢取我们在市场上的成功。这两方面我们都会并重,有能力的时候,尽可能地在前端的研究领域多投入一些。这就是我们的整体策略。

问:在AI时代人才与业态快速变化的环境下,公司如何吸引更多创新型年轻人,并激励他们、释放他们的能量?在人才政策方面有没有优化的地方?

郭平:首先,公司一直在努力地识别和获取顶尖人才。在10年前,我们就非常关心顶级人才的获取。战略研究院之下有个竞赛管理部,专门关注全球计算机大赛中的尖子。其次,更迫切的是如何让这些顶尖人才在华为发挥作用。我们有一个研究所,“天才少年”就有89个,但如何让这些聪明的脑袋能够脱颖而出、发挥作用?技术类的岗位有两类:一类是突破性的、跳高型的业务,哪位运动员跳过了这个高度就创造了世界纪录;另一类是“蚂蚁雄兵”。中国有能力培养成千上万名合格的工程师,但是,如何培养有突破能力的人才?华为如何识别这样的人才?华为需要建立什么样的环境和机制让他们发挥作用?这是华为管理层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与在座各位一起去探讨与解决的问题。

问:我来自中国地区部,是一名运营商产品营销经理。华为是一家具有忧患意识、不断自我优化与纠偏的公司。在您看来,公司面对的突出问题有哪些?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怎么做?

郭平:首先,你所在的业务就很有挑战性。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在2G、4G上赚了大钱,他们有加大投资的能力和意愿。但在5G上,他们还没赚到钱。如何让客户的投资得到好的商业回报?我们在这个急剧变化的领域,需要去思考在当前环境下如何生存与发展,这是我们实实在在面临的问题。不进则退,所以我们必须不断进取,立在潮头才能活下去。大家身处一个激烈竞争的环境,不是领导层“创造”出来的忧患意识,是我们真真实实地处在这个剧变的洪流中。

问:在当前全球地缘政治持续紧张、技术脱钩风险加大的背景下,华为如何确保不仅能在逆境中生存,更能锻造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平衡短期生存压力和长期战略投入?

郭平:你说的这些都是我们追求的结果,要靠人,要靠你们来实现。用人工智能改造各个行业是确定的机会,华为在这样的机会中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在这些产品和服务中,华为有什么优势?这也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我个人持相对乐观的态度,纵使地缘政治很复杂,但全世界有资格谈人工智能的只有两个国家——美国和中国。美国在算力及其生态方面有所领先,中国在数据和算法的应用场景方面有领先的优势。如何将优势转换成具体的机会和订单,是我们各个部门要去解决的问题。华为公司作为一个商业团体,不能靠概念生存,必须靠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生存。而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就需要我们各个业务机构去具体实现。ChatGPT的上一个大模型领先了,但下一代还能不能领先?DeepSeek的R1模型领先了,R2还能不能继续领先?“城头变幻大王旗”的行业,对华为未必是个好的业务,但对于你们个人而言,在这个行业将拥有巨大的机会。

Top

1、如何看待部分经济指标波动?国家发改委解读当前经济热点,一些经济指标已处于世界前列

2、为什么有的人很少生病?原来他们在默默坚持这些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

3、“吃了绝对不会抑郁”引争议,知名品牌道歉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JUW/detail/tmpzqi.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方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