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02 14:29 作者:饭捏
汽车巨头集体反水电动车了?为啥电动车不再被ALL IN?
前些年,伴随着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不少汽车巨头都宣布开始全面布局新能源,甚至提出了全面电动化的说法,然而就在最近汽车巨头们似乎都开始反水了,面对着汽车巨头们的集体反水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呢?
一、汽车巨头集体反水电动车?
据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全面电动化”的口号正被部分外资车企抛弃。
“内燃机是我们的根基。”近日,宝马集团发动机生产高级副总裁克劳斯·冯·毛奇(Klaus von Moltke)在接受采访时直言,在这个过渡时代中,内燃机技术是稳定现金流与资金支持的重要来源。
为内燃机续命,正成为不少豪华汽车品牌的共同选择。
奥迪曾有明确的电动化时间表:计划从2026年起停止内燃机技术的开发,2026年后不再投放新款燃油车型,并于2033年停止研发和销售燃油车。而今,这一计划已悄然搁置。“奥迪将在2024年至2026年期间推出全新的内燃机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系列,这将为我们在未来10年内提供更多灵活性,然后我们将看看市场如何发展再做决定。”高德诺说。
梅赛德斯-奔驰的战略同样出现转向。其曾在2021年宣布,计划2030年在主要市场实现全面电动化。不过,在2024年2月,梅赛德斯-奔驰方面宣布,推迟2025年电动汽车销量占比50%的目标,且未来10年将继续更新内燃机汽车产品阵容。“集团将在战略上保持聚焦,战术上保持灵活,并采取必要步骤持续推进电动化转型。”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长康林松坦言,公司正在“调整航向”,决定比原计划更长时间保留内燃机车型。
二、为啥电动化不再被ALL IN了?
近期一系列现象表明,曾经对电动车的 “ALL IN” 策略正悄然生变,诸多汽车巨头开始重新审视电动化的步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首先,近年来,随着全球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改变,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中国、欧洲等主要市场上,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这不仅是因为政策支持,也得益于技术进步带来的续航里程提升和成本下降。在此背景下,传统燃油车巨头们不得不面对现实: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许多车企开始全面转型,将资源和精力集中投入到电动车的研发和生产中,甚至有些公司宣布将在未来几十年内完全停止燃油车的生产和销售。
其次,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汽车企业逐渐意识到,虽然新能源汽车代表着未来,但它们在这一领域并不具备绝对的优势。一方面,新进入者如特斯拉、理想、问界等凭借创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迅速占领了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传统车企在电动车领域的技术研发和生产能力相对滞后,导致其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此外,由于过快地放弃燃油车业务,部分车企失去了原有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来源,面临资金链紧张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徐徐图之”成为了不少车企的普遍共识,即不再盲目ALL IN新能源汽车,而是采取更为稳健的步伐,在保持燃油车业务的同时逐步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投入。
第三,尽管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广阔,但当前的竞争异常激烈,要想在这个领域建立起持续的竞争优势,需要巨大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对于大多数传统车企而言,直接放弃燃油车业务转而全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并不是最佳选择。相反,通过维持燃油车业务来获取稳定的现金流,并以此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提供资金支持,是一种更为明智的做法。这样不仅可以确保企业在短期内不至于因资金短缺而陷入困境,还能为长期的转型升级积累必要的技术和经验。
第四,实际上,所谓的“反水电动车”,并非意味着汽车巨头们要退出新能源汽车领域,而是表明他们正在重新评估自己的战略定位,寻找一条既能保持现有业务稳定又能顺利过渡到新能源时代的路径。这种转变体现了企业管理层对未来发展趋势更加理性和审慎的态度。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既不忽视燃油车市场的价值,也不放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机遇,力求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可能才是各家车企巨头共同的选择。
因此,对于车企而言,真正的挑战不在于是否“All in”电动化,而在于如何构建“抗脆弱”能力——既能通过燃油车业务抵御短期风险,又能通过电动化投资捕捉长期机遇,这可能才是各家车企最需要给出的答案。
1、重访抗战地标丨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词谱
2、汽车巨头集体反水电动车了?为啥电动车不再被ALL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