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日铁花最初9倍价格收购美钢,品其国运和国际关系,日铁念什么

时间:2025-08-22 16:53 作者:一梦黄粱

日铁花最初9倍价格收购美钢,品其国运和国际关系,日铁念什么

2023年年底,看到日本制铁(日铁―NIPPON STEEL CORPORATION)准备用4000亿日元(约27.5亿美元)并购美国钢铁公司(美钢―United States Steel Corporation)时,眼前浮现出东芝并购美国核电技术企业西屋电子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Company LLC.)的往事,有种不祥的感觉。

现在再看到日铁用3.6万亿日元(日元汇率在进行日铁并购的两年时间里有所变化,3.6万亿日元约为250亿美元)最终拿下美钢时,却只是想到了软银公司的孙正义总裁准备对美投资5000亿美元的项目,觉得250亿美元对日本企业来说也许算不上什么,即便是竹篮打水,也是肉烂在了日美(军事)同盟的锅里——“值得”。

这些日子,将日本报道日铁并购美钢的新闻报道读遍,也没有找到日铁投资将近250亿美元的项目需要用多少时间回收投资的内容。

财经媒体《日本经济新闻》独家专访日铁总裁桥本英二时没有提这方面的问题,综合报纸《朝日新闻》同样在专访时也忘记了提这个问题。日本媒体关心的焦点在于是否能够重振日本钢铁产业的国际影响、并购是否对美国有利?顺便问到的是准备如何与中国钢铁产业竞争等问题。

原来以为国际企业间的并购是个经济或者经营问题,现在看,日铁对美钢的并购是个国际关系问题,经济方面的要素并不多,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日本媒体也就无需提及并购是否能回收投资、是否能够获益的问题了。

笔者看国际企业之间的并购依旧用微观角度,而且总是将东芝、日本钢铁企业过去去美国投资悉数失败的陈芝麻烂谷子记在脑里,挥之不去,写出来的东西,也许就是记录下的乌鸦嘴的叫声。

如果哪位日本钢铁方面的专家、经济媒体记者恰巧读到了本文,估计会认为是剑走偏锋,见到笔者时说不定会横眉冷对。因此,写作本文时,笔者抓小放大,只想说点“皮毛”上的事。

从并购金额看,东芝的2倍与日铁的9倍

2006年年初,在东京和几个企业大佬聊天的时候,其中一位的手机响个不停,他只好离席去接听了电话。回来时看得出来,对方脸色很是难看。后来才知道,是公司通知了东芝并购西屋公司的情况。东芝最后出54亿美元(当时折合6370亿日元),“这差不多是我们公司出价的一倍多,太不可思议了。”作为东芝的同行,这位企业高管说。

后来有数次采访东芝总裁西田厚聪(1943年12月29日—2017年12月8日)的机会。心里也一直记着东芝出大价钱并购一事,便问过西田总裁“要用多长时间才能将投资收回来”。

第一次问的时候,西田说大致要十七年时间,过了两年,再度问及这个问题时,西田脸上泛起了红光,说比预期要提前数年完成,十四五年的样子。那时美国已经要重新开始建核电站,中国正在大张旗鼓地做各种核电站计划。东芝提前布局,让企业马上有了巨大的商业机会。

可惜到了2011年3月发生东日本大地震后,东京电力公司福岛核电站的巨大事故(和苏联切尔诺贝利属于同一个级别)后,核电站的建设全部停了下来,日本已有的核电站能否维持都成了问题。并购西屋公司成了东芝堵不住的财务亏空漏洞,眼看着东芝卖电视、卖手机、财务造假等等,公司失去了发展的态势。2015年9月,东芝股票被标上了“特设注意市场铭柄”(有可能退市的股票),不到十年时间,东芝就因一次并购要倒下了。

到2017年西田离世前,没有再去采访的机会,不知他对并购西屋公司最终是如何总结的。现在笔者没有去日铁采访桥本英二总裁的机会,看到所有媒体无一询问用多少年时间收回投资,深知这该是采访日铁时的最大忌讳。

从日本公开的报道看,日铁一开始准备通过收购美钢股票的方式,将美钢收入麾下,准备的资金为4000亿日元。这些年日铁每年的营业额为8万亿日元,4000亿日元算不上多大。2006年东芝并购西屋时,其营业额也有7.1万亿日元。如果一开始和当时的东芝比,这次并购美钢的金额算不上大。

问题在于,东芝花了比其他日企能够支付的并购费用多出一倍的价格,而日铁则最后需要拿出3.6万亿日元,是原计划的9倍,这让人难以理解。

下面我们整理一下日铁并购美钢的过程。

2023年12月,日铁准备收购美钢时,美国另一家钢铁企业克利夫兰·克里夫(Cleveland-Cliffs Inc)提出用每股35美元的价格收购美钢的股票。出现竞争对手后,日铁将收购的价格提升到了每股55美元,比对手高出了57%。日铁刚一公布收购价格,其在日本的股价就下跌了6%,股市上将日铁的行动看成为某种冒险。

欧美日钢铁行业对并购有个非常简单的计算方式:1吨钢等于1000美元。日铁并购则需要每吨1100美元,溢价10%。如果用日本标准进行计算的话,日本1吨钢的价格为600美元,并购美钢溢价则超过了83%。

美钢一年的产能为2300万吨(所以日铁一开始准备了4000亿日元,约合27.5亿美元),盈利能力有限。最近的经营结果是,2025年第一季度亏损1.16亿美元,出现了连续两个季度的亏损。

在股票市场上通过买入股票的方式对企业进行并购,成本要高出很多。日铁走收购股票的路子,最终需要拿出142亿美元才能将美钢股票全部收入囊中。

由于美国拜登、特朗普两届总统均以国家安全的借口拒绝日铁并购美钢,日铁在拿到全部美钢的股份后,依旧需要为美钢更新生产设备,另外投出110亿美元。这算是对美钢的“投资”,有了这个投资才能获得特朗普的批准。收购股票动用142亿美元+投资110亿美元,日铁并购美钢需要拿出252亿美元(3.6万亿日元),总额从一开始的4000亿日元已经提升了9倍。

东芝并购西屋时,美国采取让日企内部竞争的方式,逼迫东芝拿出高于其他日企一倍的价格,为此埋下了企业破产的隐患。日铁并购美钢,美国通过行政的方式,同样让日企用大大高于最初价格的方式,才将美国企业买走。是日铁的并购超出了企业经营的概念,走了一招国家大棋?还是桥本英二在步西田厚聪后尘,将日铁带入经营的深渊中?目前很难对这些问题做出预测。

日铁并购后的举措与难题

东芝西田厚聪总裁当初向笔者描述未来世界各国核电站建设的前景时,眼神中信心十足。不仅日本会在今后数年到十几年时间内会有数个核电站开始建设,已经有上百座核电站的美国,在停顿了三十多年的建设后,会再度将核电站的建设提上日程,而中国核电当时在发电中的占比2%上下,提升一个百分数,就需要建设数个核电站。如果没有2011年3月的东日本大地震,没有东京电力公司福岛核电站事故,今天的东芝该是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在最前列的企业。

不知道日铁桥本英二总裁是如何描述未来的美国钢铁业发展空间、国际钢铁产业布局的。从现有的几则对他的专访,从日本钢铁方面的相关报道看,并购后日铁大致要做的事情以及面对的难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组建一个以美国国籍的人保有绝对决定权的董事会。

桥本对《朝日新闻》记者说:“日铁在追求事业的扩大,特朗普政权希望监督投资的执行情况,(我们)两者之间的想法一样,不会因为(日铁与美钢的)协定及黄金股而阻碍日铁想做的事。”“(黄金股)是日铁提议的,这与普通股份不同,没有分红等经济权益,因为特朗普先生喜欢‘黄金',所以我们就选用了这个词,效果非常好,对美国人也好解释多了。”

新董事会的9名董事中,美国政府选择或者可以做出人选的董事有3人。美国政府持有黄金股,在董事会决定裁减人员,降低产量时可以一票否决。“9名董事中,6人由日铁任命,没有任何问题。”桥本说。

但实际上重要决议需要美国政府同意。在黄金股能够对经营内容进行一票否决的时候,日铁并购后的美钢董事会与正常的企业董事会有着巨大的不同,尤其在经营环境发生重大恶化时,灵活调整生产内容必不可缺,但相关的决定需要政府同意,经营上的灵活机动要受到巨大限制。

第二,到2028年为止投资110亿美元进行设备更新,给美国钢铁业造成影响。

从零星的报道内容看,相关投资包括对宾夕法尼亚州梦巴蕾钢铁厂投资10亿美元,进行热轧设备的更新和新建,强化高级钢材的供应能力;用3亿美元修整印第安纳州凯里钢铁厂高炉等等。

目前的美国钢铁厂已经跟不上产业新需求。随着人工智能、半导体产业在美国兴起,需要提升电力产业的发电及输电能力,美国国内出现了对大型变压器的新需求,高级电磁钢板供不应求,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

再有,美国今后在混合动力车、电动车等方面也有巨大需求,马达等需要使用高性能电磁钢,这些在美国市场的供货异常紧张。

日铁对美钢的投资,将主要解决美国国内市场紧缺问题,同时在量上希望将目前的年产2300万吨提升到3400万吨。美国一年使用的钢材总量为1亿吨以上,但国内只能提供其中的8000万吨左右,2000万吨的缺口在让美钢增产1100万吨以上后,依旧不足。特朗普要对进口钢材征收50%的对等关税,这给在美国生产钢材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机会。

有了日铁的加持,美钢便能在美国钢铁业一马当先,有了引领行业的新机会,与其他钢厂的技术差距、生产能力将进一步扩大。

一方面是美钢有可能追赶上世界钢铁生产先进水平,另一方面则是让美国其他钢铁企业愈发失去了生存能力。

受美国钢铁业反垄断法的影响,在美国钢铁业两级分化严重的情况下,日铁不得对其他大型钢厂施加影响,日铁持续在美国扩展技术及经营影响的空间有限。

第三,日铁的并购有可能对世界钢铁业形成某些影响。

从桥本回答日媒采访的内容看,他在2025年7月11日回答《朝日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在尖端技术方面,绝对不能容忍中国的追随。”

在桥本看来,与中国的合作造成了技术的流失,为此在2024年断然切断了与宝武集团宝山钢铁厂在汽车用钢板方面的合作(参见秦朔朋友圈2024年10月18日《日铁献给美国的投名状:剪断与宝武的合作》)。

在断绝与中国的合作后,日铁一方面执意拿下对美钢的并购,另一方面强化了与印度的合作。“预计(印度)人口将继续增加,对钢铁的需求也能期待。尤为重要的是,美印市场都与中国在政治上对立,来自中国的降价出口可以在这些地方避免出现坏的影响。”桥本分析美印市场时特别强调了这点。

“十年以内,日铁加上我们在美印的钢铁生产能力能够跃上年产1亿吨大关,将逼近中国宝武集团的1.3亿吨。”桥本对《日本经济新闻》记者说。保有技术优势,同时能够通过与美印的联合,在生产规模上与宝武比拼该是日铁的长期目标。

希望十年后日铁能让人刮目相看

笔者在与日本钢铁企业高层一起参加内部会议时,曾问询过哪些技术日本还能远远地将中国甩在后面?

那位专家思考了一会儿说,“盈利能力会比中国企业强,但技术上已经难分伯仲。”

“做商务需要看清国际规则,贸易规则,谁是规则制定者就应该紧跟,否则会败下阵来。在美国制定规则的时候,中国(钢铁业)变得强大了起来,但美国改变规则后,中国(钢铁企业)会变得十分艰难。如果需要二选一的话,当然日本需要站在美国一边。”桥本回答《朝日新闻》独家专访时说。

花出比预想的金额高出9倍的投资去并购美钢、去投资美钢,现在的桥本英二总裁的身影在笔者这里忽然与2011年前的东芝西田厚聪总裁重叠了起来。

东芝并购西屋后,不到十年就濒临倒闭了;日铁集团将在十年后冲破年产1亿吨钢铁的大关,成为排在世界最前列的钢铁企业。真正的结局会如何?

尽管美国的行政等对日铁的经营不时会说三道四,美国钢铁业也会相当程度地对日铁在美国的经营做出强烈反应,日铁在美国的经营不一定一帆风顺,而且从钢铁价格、技术进步速度等方面看,日铁并不能与宝武竞争,但桥本相信日铁一定能成功,笔者也拭目以待,希望能在十年后对日铁刮目相看。

 —— · END · —— 

No.6502 原创首发文章|作者 陈刚

Top

1、一条蒋介石的“政治看家犬”——评蒋廷黻及其《中国近代史》

2、外资企业“山西行”:近40家外资机构探寻合作新机遇

3、江南一带喜欢细而圆的面条,北方好像是扁而宽的多,江南一带有哪些城市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JZC/detail/gtlswa.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一梦黄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