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戾气太多,温情太少?别让极端声音蒙蔽了眼睛,那些戾气很重的人

时间:2025-08-25 00:46 作者:火树

戾气太多,温情太少?别让极端声音蒙蔽了眼睛,那些戾气很重的人

这年头啊,天天泡在网上的人,大概都有类似的感受:

一打开评论区,戾气冲天,键盘一敲就要开骂;推送推荐给你看的,不是撕逼对线,就是戳人神经的负面新闻。

尤其是在民族宗教这类话题上——按理说这事挺复杂,应该多维度去理解,但可惜,大多数人懒得思考,非黑即白,骂战升级,仿佛只有极端才显得立场坚定。

我平时也看得多、说得多,说实话,看久了是会累的。

真的,累到你开始怀疑,这世界到底怎么了?这个国家到底怎么了?某些群体,真的就没有希望了吗?

但有时候吧,人还是不能一直陷在戾气和愤怒中。

就像有句话说得好:“你盯着深渊久了,深渊也在看你。” 长期浸泡在负面信息里,你会开始麻木,会开始冷漠,甚至会对一些本不该失望的人和群体,开始生出偏见。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前两天,我刷到一个短视频,让我情绪一下就柔软了。

画面不复杂,也平平无奇,是个新疆的回族姑娘拍的。镜头里是她的爷爷,看着弟弟开回家的一辆新车,几次湿了眼眶。

她写的配文也不煽情,就是朴实地说:

“我爷爷看到弟弟的新车感慨万千,好几次湿了眼眶,都说人老了心思会格外敏感,我爷爷就是典型。他忘不了过去旧社会里的苦,所以时刻铭记感恩着国家对人民的好,也祝愿着我们的祖国。但他也是真心为我弟弟这些年的辛苦努力而开心。生活真的很美好,尤其是当你待在家人跟前。”

说实话,我当时有点小感动。

不是因为画面多精致,而是那种直戳人心的真实和温情,让你猛然想起:这个国家真正的底色,还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善良人,是那些知道感恩、踏实奋斗、为家人喜乐而喜乐的人。

这个爷爷,他经历过苦难年代,知道什么叫吃不饱穿不暖。

所以他看到后辈能靠自己努力,靠这个时代的机会,买下一辆车,能有尊严地生活——他的眼眶就湿了。

这不是简单的“为孙子高兴”,而是一种时代跨度里的感动。

他说的那句话,其实是很多老人心里的声音——“国家对人民真是越来越好了”。

而他孙女拍下这一幕,没有炫富,没有卖惨,就是用最质朴的方式,把这一刻记录下来。

她也说了一句特别让我触动的话:“生活真的很美好,尤其是当你待在家人跟前。”

你看,这才是我们真实的中国。

不是你在评论区里刷到的那种尖酸刻薄,也不是极端立场上的互相叫骂,而是有祖孙三代的情感,有努力后的成果,有对国家的认同和感恩,也有对家人的珍惜。

这是一种温柔的力量。

当然,你可以说,这只是个别例子,不能代表全部。但我反过来也想说:那些极端的、仇恨的、不讲道理的声音,难道就能代表全部了吗?

我们是不是太容易被负面信息洗脑,以至于对真正美好的、积极的事物,反倒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

坦率讲,我自己也在不断提醒自己:不要对一个民族绝望,更不要对一个族群中的善良人绝望。

因为你真的没法用极端案例来代表所有人。

我们总说“少数人的极端行为不能代表大多数”,可现实中,我们常常做的恰恰相反:一旦看到几个激进分子,就直接给整个群体贴上标签。

这其实是一种认知懒惰,也是一种情绪化的发泄。

但我们真的应该清醒一点。

我们这个国家,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历史复杂,本就注定了我们不能用简单逻辑来看待问题。任何一个民族群体,里面都有人性光辉,也有局部问题。但只要主流是向善的,是愿意建设、愿意沟通、愿意奋斗的,那我们就不能轻易绝望。

就像这位新疆姑娘的爷爷,他的感恩,他的泪水,其实比无数“立场输出”更有力量。

他告诉我们:曾经苦过的人,更懂得珍惜今天的生活。而这种生活,是国家发展给的机会,是个人努力争来的成果,是一家人团结在一起的幸福。

而这一切,都是我们真正该守护的东西。

所以啊,别总盯着黑暗看,别被极端情绪裹挟。看一看这样的瞬间,也许你会重新燃起一点信心。

信心,不是盲目相信一切美好,而是在经历了风雨之后,依然相信阳光会照常升起。

对国家,要有信心。

对人民,更要有信心。

尤其是对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勤劳善良、默默生活的人群。

他们,才是我们这个国家真正的基石。

Top

1、国家海洋预报台继续发布海浪橙色和风暴潮蓝色预警,2020年海洋预报海浪警报和风暴潮警报

2、台湾滩头的压制问题,台湾滩涂

3、青岛发布强对流黄色预警 全市有中雨局部大雨或暴雨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KBG/detail/yklqog.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火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