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日本的“大恩人”?
最近终于有媒体报道,当年日本投降后,有一支15000人的日本伏兵留在了山西……
其实那不叫“伏兵”,那就是国民党政权和日本军国主义的合作。
抗战后期,蒋介石和国民党就在谋划留下一部分日军用于反共和镇压人民了……在反人民方面,国民党和日军是有共识的。
蒋介石认为日军在军事训练、战术策略等方面具有优势,并且在反共方面比较“有经验”,希望通过合作提升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他邀请了大量日本军官担任军事顾问,并让日军协助训练军队。阎锡山留下15000名日军,蒋介石是知情的,也是同意的,因为他自己还留下了冈村宁次这样的重量级战犯作为“智囊”参谋。另外,蒋介石还聘请了日本少将参谋长土居明夫等15位高级军官,担任国防部各部的军事顾问。
抗战后期,八路军和新四军都在抗日前线,并且已经在发动大反攻,在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就收复了县以上城市197座,毙、伤、俘日伪军277000余人,缴获了各种枪支18万余支、火炮800余门,解放了人口1870余万。
在南京郊区,新四军一度打到了紫金山和雨花台,而国民党军队在西南大后方,日军投降的时候,本来是就近向中国军队投降,但蒋介石不准他们向八路军和新四军投降……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6日蒋介石就致电冈村宁次,命令其继续坚守岗位,并负责维持秩序,所有武器装备必须移交给国民党军队,决不可擅自移交给其他军队。冈村宁次立即复电:遵令执行。同时命令所属部队:在原地等待国民党军队接收,对共产党军队的任何要求,坚决予以拒绝,必要时可采取武力“自卫”。
国民党甚至把南京周边的“防卫”和“治安”工作,重新委托给了日伪军,当年很多的汉奸和伪军,摇身一变,又成了国民政府的大员。
当冈村宁次了解到蒋介石的意图后,立刻表示“与国民政府紧密结成一体,共同对付中共”,“如延安方面有抗日、辱日本之行为,则断然处罚之”。
而且为了更好地抓住这“一线生机”,冈村宁次还露骨地表示,愿意将128万在华日军,作为打击共产党的力量。对于冈村宁次的“献媚”,蒋介石很是受用,他一度想要接受冈村宁次的建议,不过在美国的反对和其他考虑下,蒋介石才放弃了这一手段。
蒋介石的战后对日政策总基调为“以德报怨”,包括侵华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内的大批战犯都没有受到惩罚,满手鲜血的冈村宁次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成了蒋介石日后反共的“军事顾问”。
冈村宁次出任华北司令期间,“三光政策”就是冈村宁次的杰作。他在华北任职四年,屠杀根据地的平民和军政干部数十万人,制造了上千个“无人村”。
蒋介石看中的就是他的“经验,”秘密聘请他担任军事顾问,并大量翻印了冈村宁次在担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时编的《剿共指南》发给国民党各级军官,另外冈村宁次还编写了《毛泽东的兵法及对付办法》、《从敌对立场看中国军队》、《以集中兵力对集中兵力歼灭共军》等机密资料供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参考。所以,蒋介石也投桃报李,对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于1946年8月、10月和1948年3月三次发出的传票,都以“需要处理日方人员遣返未了事宜”和患病为由予以搪塞。直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解散也没将冈村宁次送回日本受审。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裕仁天皇发布带有侮辱中国词语的停战诏书后,蒋介石的回应讲话却充满了“不念旧恶”的表达,不但把犯下滔天血债的200万日军“礼送出境”,还给许多日军将领开了“欢送会”,国民党的很多高级将领与日军将领很多都是在日本留学期间的同学,双方把酒言欢,洒泪而别......
大家都知道那张日本递交投降书的历史名画,日本代表向何应钦弯腰递交投降书,但可惜的是,那是对国民党的美化。真实的照片上,日本代表傲慢地直着身子,何应钦前倾身体,双手去接投降书……曾经有人洗地说那是因为桌子太宽了,何应钦不弯腰接不到投降书,但问题是,为什么何应钦可以弯腰,日本的小林浅三郎不能弯腰?
1945年9月9日的受降仪式上,按照受降规定,甲级战犯冈村宁次,应该在仪式上,双手举起军刀向受降的中国将领鞠躬,然后交上军刀,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因为在受降仪式的前一天,国民党上将何应钦亲自面见冈村宁次,向冈村宁次表示,军刀带不带的选择权在他自己。国民党非常贴心的为日本军方高层考虑,提前提醒了日方投降当天不要在公开场合佩戴军刀,否则投降的时候要收缴军刀,这是对军人的耻辱……蒋介石政府在这个时候,甚至还在关心日本人的面子。所以,你看到在受降现场,递交投降书的根本不是冈村宁次,而是小林浅三郎,他们都没有配刀。
并且在受降的现场,日方代表鞠躬的时候,中方根本不需要回礼,然而何应钦却毕恭毕敬向日方回了一礼……让在场的英美军人都非常惊诧,议论纷纷。
蒋介石政府对日军战犯们嘘寒问暖、关怀备至,日本军人不像是是投降了的战败国军人,而像是国民党座上的贵宾。
投降的日军享受和中国正规军相同的伙食待遇,甚至还有零用钱发,让日军自行采购副食。
在遣返过程中,蒋介石政府允许日本官兵与侨民携带一件盥洗具、一件毛毯、三套冬季衣服、一件大衣、三双皮靴、三条短裤、三件衬衫、一件手提包、一件手提袋,另外侨民可带1000日元、军官可带500日元、士兵可带200日元的现款......“让他们体体面面回家”。
在神州大地饱受日军蹂躏14年,数千万人死亡,山河破碎,饿殍遍野,民不聊生之际,蒋介石的国民政府还要“卖血援日”,简直是“量中华之物力,结日寇之欢心”。
对此,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曾感叹道:日本的士兵从东南亚回来时,就跟乞丐一样,唯有从中国回来时,跟走了富有的亲戚一样,什么毛毯、衣服、皮靴、手提包什么都有,还有现金。
冈村宁次被国民党长期安置在金银街四号别墅,和他的助手小笠参谋、二宫军医、小车司机伊滕一共四人,每月开支三千余万元,均是何应钦派人于每月5号按时送来。逢年过节,何应钦都要在自己公馆内宴请冈村宁次。1947年5月5日,冈村宁次63岁生日这天,何应钦、陈诚在何公馆摆下宴席,以示庆贺。宴席上,还有特意从扬州招来的8个姑娘跳舞助兴。
解放战争中,冈村宁次甚至穿上了国民革命军上将军服,佩带上青天白日勋章和领章,头带青天白日帽.......
1948年8月,冈村宁次才在国民党的国防部审判战犯的军事法庭受审,走了个过场,最后竟然是“无罪获释放”。1949年一月,汤恩伯派人将冈村宁次和包庇下来的280名战犯秘密送到码头,乘船回国。2月4日早晨,冈村宁次抵达日本横滨港,新组合的日本政府组织万人在码头迎接,欢歌笑语,美女献花。
1950年5月,冈村宁次又被蒋介石聘为高级军事顾问,为反攻大陆出谋划策。1966年9月2日,冈村宁次病死在东京,时年82岁。何应钦代表蒋介石赴日本吊唁。
国民党政府还留下了15000名日军在山西担任“保安工作”,此部日军打后多次参与国共战场,被称为“山西国民革命军暂编第十总队”,上万侵华日军,摇身一变,就成了“国民革命军”了。
1948年7月,晋中战役,阎锡山的十万军队被解放军徐向前部歼灭,其中就包括第十总队,日军指挥官原泉福被迫击炮击伤,然后自杀,其他的七个日军中级指挥官也相继自杀,号称“王牌”的第十总队被消灭了大约上万人。
随后在太原战役中,解放军徐向前部又歼灭700多名日军,俘虏400名,到了这里,中华大地上的日军基本上才被彻底消灭。
然而在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蒋介石又招募了约2万名日军协助训练军队,并招募了70多名日本军官组成“白鸿亮军事顾问团”……试图“反攻大陆”。他一辈子都离不开对日本的依赖。
难怪,至今日本本土,还有一座专门纪念蒋介石的”中正神社“,感谢他对日本的”友好“。
这个蒋公神社还有一块碑,碑文上写着:
“本社是为了纪念前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而建立的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当日,“蒋公”曰:“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对分区占领日本,放弃战争赔款,反对罢黜天皇,200多万军民即行遣归日本。由此,才有如今日本之兴旺。想来对于战败国,这种宽容是各国领导人所未见的。大恩无以为报,特立斯社于此,以表诚挚感谢,永世不忘。”
一点没错,蒋介石确实是日本的大恩人。
2、国家卫健委调查组最新通报肖某董某莹事件调查处置及问责情况,国家卫健委董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