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从澳门经受了今年首次「黑雨」袭击「大考」说起,澳门特大暴雨

时间:2025-08-07 15:46 作者:娆一

从澳门经受了今年首次「黑雨」袭击「大考」说起,澳门特大暴雨

  广东省连日来遭受大暴雨袭击,前日八时至昨日八时,全省平均雨量五十七点七毫米,有九个市共二十三个县(区)出现了局部特大暴雨,使得有二十三条河流超越警戒水位。其中广州市出现了今年以来的最强暴雨,已达到特别严重影响等级,亦是本世纪以来第五强的暴雨,或本世纪以来八月的第二强暴雨过程。同罩于这团极大雨云之下的香港、澳门两特区,其中香港在八日内四度黑雨,多区内涝严重、山洪暴发;澳门特区也曾于前日早上八时十八分发出今年首个黑色暴雨警告,持续一个多小时,红色暴雨警告亦先后三度发出。这是继今年七月中旬台风「韦伯」袭击澳门后,「老天爷」对澳门特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的又一次「大考」。

  澳门气象局前日在回顾此次「黑雨」袭澳的态势时指出,持续受活跃西南气流及高空扰动影响,近日广东沿岸天气持续不稳,而澳门前日凌晨起出现连场暴雨,气象局更一度发出本年首次黑色暴雨警告。从前日凌晨起,大雨开始持续影响珠江口附近地区,约凌晨四时许,本澳以西地区出现新一波强雨区。第一波暴雨集中于五时至六时三十分,气象局先后发出黄色及红色暴雨警告。该时段暴雨较集中影响澳门半岛,其中澳门北区雨势最为明显,录得最大一小时滚动累积雨量达六十一点八毫米。第二波暴雨集中于七时三十分至九时三十分,气象局更发出本年首次黑色暴雨警告。该时段暴雨较集中影响路凼区域,其中路环以南雨势最为明显,录得最大一小时滚动累积雨量高达七十七点六毫米。截止下午五时,本澳多个气象站录得累积雨量超过一百毫米,其中,以纪念孙中山巿政公园站为最高,录得累积雨量为一百二十一点八毫米。虽然澳门面积相当细小,但从两场暴雨的雨量分布中,可见最大雨势分别影响本澳最北和最南区域,足见暴雨发展及落点之随机性相当大。

  按照以往「经验」,澳门在「黑雨」袭击下,内港及筷子基一带,必然成为「汪洋大海」。而且人们从电视新闻及互联网自媒体视频中,也发见在「同一片雨云下」,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的一些城市,已是「落雨大,水浸街」,不少马路变成了「河流」,因而担心澳门也将像以往那样,「水淹金山」。

  但意外的是,在两场骤雨尤其是「黑雨」下,除了是路环有个别地方发生水浸,居民须涉水而行之外,澳门市区未见水浸,尤其是以往「重灾区」的内港及筷子基一带,虽然雨水像「倾盆倒水」那样落地,但很快就随即排走。因而可以说,澳门特区在经受今年首次「黑雨」袭击的「大考」中,交出了亮丽的答卷。

  诚然,基于降雨量及地形地貌等因素的不同,澳门不宜与广东省的一些「水浸街」城市作「横比」;但以澳门与自己过往的情况进行「直比」,澳门这次「战黑雨」的成绩是让广大「澳人」满意「收货」的。

  或许,今次「黑雨」袭澳并没有发生「水浸」内涝灾害,也与可能并非是与天文大潮交迭的「地利」因素相关。但更重要的是,是特区政府系列防灾减灾措施,尤其是刚完工的内港雨水泵站的建成使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际上,以今次「黑雨」雨势之大,即使是没有遇到天文大潮「相顶」,要让雨水自然流排出去,是无法及时排走的。但在内港雨水泵站的「开足马力」排水下,「老天爷」降落「几多」雨水就排泄「几多」雨水,使得雨水没有任何「滞留」在内港及筷子基一带的机会。

  这个事实,证明特区政府《防灾减灾十年规划》重点工程之一的内港南北雨水泵站及下水道工程,是对策对头及实绩有效的。其中刚完工的内港南雨水泵站及下水道工程,包括建造大型雨水泵站及雨水箱涵渠、建造雨水及污水下水道、封闭沿岸出水口、重建污水泵站、更新旧有排水管道及实施清污分流等多重措施,以改善内港南一带的水浸问题。其中,雨水下水道按二十年一遇的排涝标准建造,雨水泵站及雨水箱涵按五十年一遇的排涝标准建造。雨水箱涵渠容量约为八千六百立方米,相当于约三个奥林匹克标准游泳池,配备五台主用及一台备用泵组的雨水泵站,总排水能力达每秒十七点二立方米。设计意图是,系统运行后,将大幅提升区域应对暴雨及天文大潮的能力。

  不过,审计署六月九日公布《内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工程的建设》衡工量值式审计报告,却指出于二零二一年落成的内港北泵站建设工程,未必能应付未来的长期需求,所投入的公帑未能发挥最大效益。并引述了该建设工程在竣工后几天的一场暴雨后,该区仍出现严重水浸的情况,作左证。这就使人以一反三,进一步思考,内港的整体防灾的布局,不能只是停留在「排泄雨水」方面。

  实际上,澳门内港的水浸现象,除了是降雨排泄不及时造成之外,主要由风暴潮和天文大潮引起。风暴潮是造成浸水深度最大、影响时间最长、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其表现形式为潮位高于海旁区现有路面高程,海水直接漫堤致灾。据内港站一九二五年至二零二零年共九十六年潮位资料统计,主要受风暴潮影响内港潮位超过一米五共出现九十六次,平均每年发生一次。而天文大潮则往往表现为潮水从排水管倒灌造成内陆区域浸水,主要发生在内港、内港北、路环西侧等极低洼地带,浸水时间受潮位涨落变化影响存在。其中在近年,以二零一七年的「天鸽」袭澳时,最为显著。在此情况下,单凭内港的雨水泵站,是不足以应对的。因此,还需进一步落实《防灾减灾十年规划》的各项措施,尤其是将已经上报国务院批复,但特区政府却又搁置了的内港湾仔水道兴建挡潮闸的计划,再次摆上特区政府的案头。

  根据设计,内港挡潮闸全长五百五十二米,防潮标准为二百年一遇,设计潮位海拔三点八五米(对应潮高五点六五米),排涝标准为二十年一遇(日降雨量四百三十七毫米)。当闩闸后,闸内水位近期控制在一点五米,远期一点八米。经评估,挡潮闸每年平均关闸约二点一次,每次关闭操作约需一点五小时。根据仿真结果,挡潮闸在「天鸽」、「山竹」、三点八五米潮位等极端天气条件下,可以挡住闸外潮水保护内港,但闩闸后会令闸外附近水道的水位壅高,如河边新街、西湾大桥桥头增幅约零点一二至零点一九米,其它临岸水位点的增幅均小于零点一米。

  诚然,内港挡潮闸涉及的建设和维修保养费用不低,挡潮闸工程料需要花费过百亿,加上每年几亿元的维护费用,可能会出现超支,而每年可能仅使用一次或两年三次,故特区政府需要小心处理,现阶段是首先观察内港南泵站工程完成后的水浸情况,再决定是否兴建挡潮闸。但内港南泵站是防御二十年一遇的水浸,未能抗御如同「天鸽」那样百年以至五十年一遇的台风与天文大潮共同袭击澳门的灾害。为让澳门特区「一国两制」的长治久安,仍需要有更长远的考虑。

Top

1、Grok 4进决赛,大模型对抗赛Gemini全军覆没,马斯克「装」起来了

2、“日本偷,美国抢,台积电保台能多长?”

3、电商促销"暑期档"效应凸显 轻奢品类频现历史低价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KOE/detail/jthpjs.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