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04 17:22 作者:余袂
曹丰泽:为什么冷战结束了,基层溃烂的是美国而不是俄国?,曹丰泽 曹哲
我们去拜访的时候,村子里面有三个孩子正在打牌,图书馆兼博物馆的馆长是一位叫做伊万诺夫娜的大婶,她很热情地跟我们介绍博物馆里的老物件。其中,有沙俄时代的熨斗和搓衣板,有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老唱片,还有各个时代的勋章和照片。
在退休之前,伊万诺夫娜是一位历史老师,研究社会科学。同时她还是一位导演,喜欢戏剧表演。听到她的这一串职业和爱好,我们可能会觉得有些诧异,说到底她不就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乡村教师,又社会研究又导演又戏剧表演的,是不是在这说大话呢?其实在俄罗斯,这一点也不稀奇,得益于苏联时代极其扎实严格的基层教育,那个年代的人普遍都能享有自由而全面的文艺教育。历史老师可能是导演、公交车司机,也可能是音乐演奏家、拖拉机手,下了班也许就是一个话剧演员。他们可能登不上莫斯科的大舞台,但很可能是当地镇子上小有名气的人物。
即使苏联解体了,原本就不富裕的小村庄变得一贫如洗,但是人们受过的教育,脑子里的文艺修养,是永远也不可能被剥夺的。伊万诺夫娜大婶尽管只是个偏远小镇的退休教师,但她的优雅和体面却不逊色于任何的贵族老钱。从这座小村庄的图书馆里,我隐约感受到了当代俄罗斯基层治理的现状,用六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衰落、单位崩溃。
学习比较好的学生都考去了海参崴或者俄罗斯西边的好学校,年轻人逐渐流失。俄乌冲突开始之后,这里原有的男人们也大批大批地赶往战场,村子里的人烟更加稀少。我们采访了一位村里的大叔,大叔很遗憾地说,他们这里的工作岗位实在太过稀少,有出息的年轻人都考了出去,不会再回来了。学习好的孩子考去了海参崴,学习更好的孩子考去了莫斯科。当然不用说,还有许许多多的男人去了战场。大叔的视角或许很能说明一些问题,在他看来,所有的有出息的孩子都是考走的,他们出去上学,然后留在了当地不回来了。考试是他们离开家之前的最后一件事,这跟咱们是有点不同的。
我们知道在中国除了读书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出路就是打工,中国有太多的工厂,有汽车,有手机,有无人机,有机械设备,更有无数的轻工业品,这就使得一个中国的孩子不论学习成绩怎样,只要肯吃苦,他总归是有份工作,有个出路的。但是俄罗斯并没有我们那么多的工厂,那么多的就业机会,这里的孩子要想走出家乡,几乎只能依靠考试这一种途径。
然而,就算经济不断地凋敝,我们仍然不难看出,这个小村庄的运营还是井然有序的,村庄的基层管理体系仍然在运行。村子里面剩下的壮劳力还在每天勤勤恳恳地下地劳动。学校还在正常地上学、放学,孩子们衣服整齐干净,见人打招呼也十分有礼貌,很有教养,显然是能够接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和良好的家庭教育的。
显然在圣诞村,基层治理是存在的,这种基层治理不仅仅是依靠法律和强制力,更多的是依靠村民们自发的道德和修养。我想,俄罗斯的基层治理的秘密或许就蕴藏在这个小小的、不起眼的博物馆里,这里没有什么名贵的藏品,但是却藏着俄罗斯国家建构的最重要的东西——历史记忆。村子里的小孩们来到了这里,他们会最直观地看到俄罗斯国家的历史。
当时的中国贫困落后,缺医少药,这位医生治好了许多中国官兵的病,也教育培养了许多中国医护人员,受到了大家的尊敬。后来中苏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一些变故,这位女军医也被迫回国了。但是伊万诺夫娜说,对于这位基层女军官个人来说,政治只是政治,她仍然很爱她接触到的许许多多的中国同事,她们的个人友谊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2、迪亚斯年龄太大?埃贝尔:我们只需要实力过硬的球员,迪亚哥·艾尔斯曼
3、韩外长表态:既要与美日合作,也要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我国与韩国的外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