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2 17:44 作者:流哀
沈逸:“类北约第五条安全保障”?复杂问题真的没有简单解法
泽连斯基+7与美国领导人在白宫的峰会,撇开那些与服装、语气、眼神、动作相关的细节,核心看点就是所谓“类北约第五条安全保障”,这是涉及结束俄乌冲突的两大核心议题之一。这两个议题(一个是领土,一个是安全保障)密切相关:乌克兰会失去什么,得到什么;俄罗斯会得到什么,放弃什么;欧美国家能够得到什么,失去什么,都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
乌克兰领土问题的走向是比较清楚的:尽管基辅不愿意,但是那张大地图展示了无情的现实,基本上丢了的别想这次能够拿回来;莫斯科也很难说非常满意,因为根据欧美对莫斯科相关人士发言的总结,莫斯科的理想目标是实现对乌克兰的政治控制,就是能够确保乌克兰政府倾向于俄罗斯。但目前看,这个目标是超越俄罗斯能力范围的,只能接受实控绝大部分俄语区的领土,作为替代性选择。
虽然各国似乎就安全保障达成了一致,但是安全保障未来的走向是非常模糊的,因为乌克兰,美国,欧洲,俄罗斯,对安全保障有四种不同的理解:
欧洲领导人带着泽连斯基前往白宫 BBC
这一构想不仅是对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的被动回应,更反映出欧洲在长期地缘政治动荡下,寻求“战略自主”的积极尝试。他们试图在不依赖北约正式框架的情况下,为乌克兰提供可信的防卫。
说得更直白一点,这是冷战以后,从南斯拉夫内战、科索沃战争之后,欧洲第三次试图利用地区发生地缘政治冲突的机会,来推进欧洲独立防御力量的建设与完善。
这就是法国为啥如此积极,为啥欧洲7怪会去白宫的核心原因。但是,能力有限,意愿不足,资源缺乏,协同不力,这些缺点始终存在。这导致欧洲方面试图采取的行动始终面临诸多挑战,从表面上看,这些挑战是一些具体的细节,包括但不限于派遣部队的法律依据尚不明确,以及各国在军事义务和成本分担上的分歧。
更直白地说,欧洲的实力与意愿不匹配:没有任何一个单一国家具备达成欧洲战略目标所需要的军事资产;没有任何一个单一国家能够在没有美国介入的情况下,实现对欧洲各国军事资产和政治意愿的有效统合。
更麻烦和讽刺的是,即使在面临俄乌冲突的情况下,欧洲的核心特征——即不团结——依然在顽强且持续地产生重要的影响,其表现形式就是不同国家对安全保障问题的微妙差异。芬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将乌克兰的安全视为自身安全的延伸。
1、青农商行罕见三季度分红提案被否:股东回报与长期发展的博弈,青农商行分红时间
2、川青铁路青海段尖扎黄河特大桥施工绳索断裂,7人遇难9人失联,青海铁路隧道
3、日本多地检出永久性化学物,可能已扩散至全国,日本遗留化学武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