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15 19:50 作者:幽暗水月
埃及学者阿穆:作为埃及人,我怎么看“西方伪史论”?
历时13个月的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展”将于8月17日圆满收官。这场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在中国国内掀起了一股巨大的“埃及热”。
在尽情享受古埃及文物带来的文明、知识和视觉冲击之后,更多人也想要对埃及文明有更深的了解,当然也会对民间、互联网上的争论有更多好奇。
观察者网:阿穆老师您好,先跟观网的读者朋友们打个招呼,能说这么流利的一口中文,您是怎么跟中国“结缘”的?
我毕业于开罗大学,2002年一毕业就留校做历史老师。过了几年,拿到博士学位以后,我才开始学中文;现在我经常会来中国,可能每年至少要来两次。我特别喜欢中国,到了中国以后,我才发现我们两个国家的文明有很多相同之处,所以我对中国的兴趣越来越深。我在埃及攻读的专业是历史和考古,拿到了古埃及学博士学位,方向是古埃及文。中国朋友可能知道古埃及文有三种写法:圣书体、世俗体、僧侣体,圣书体是我的专业相关内容。
阿穆:上海博物馆的古埃及文明展,不仅是中国,也是迄今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上海博物馆的策展水平非常高,也非常专业;他们在埃及转了一圈,从不同的博物馆里面借到了这么多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文物,展览分成三个主题,每个主题都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至于文物运送过程是否有困难,我可以说完全没有。因为埃及有一些文物允许一直在国外展览,所以即便上海博物馆的这个展览到8月17日就结束了,可能有20%至30%的东西还会继续留下展出一段时间。埃及的规定是,每一件赴国外展出的文物,至少在埃及国内要有5个与之相同或相似的,才可以出国展览。换言之,你在上博看到的这些展品,每一件可能在埃及都有四五个跟它一模一样的。
非常有趣,旧的开罗埃及博物馆里面大概有30万件文物,新的埃及博物馆现在能展出1万件左右;说实话,埃及的博物馆数量众多,而且我们地下的文物比地上的文物还多,可以说考古发掘现场每天都有新发现。当然,运送过程中可能存在损坏的风险,但现在技术很发达,我们没那么担心。
资料图:开罗埃及博物馆
观察者网:这次的良好合作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对以后中埃举办文物互展是开了个好头。其实在这次上博埃及展中,有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是在展示古代埃及陶器制品的展柜中,放了两件东汉陶器,这个设计很别出心裁。
我的一个感受是,埃及和中国这两个文明中相通的东西太多了,根本讲不完。我在中国去过不少地方,去敦煌看那些洞窟,像是莫高窟、榆林窟,又去看了山西大同的一些洞窟,看到洞窟里面的图案非常震撼,因为我可以在其中找到至少五十几个图案跟古埃及相通,所以我们今天去探索中国和埃及两大文明的特色和相通之处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所以,我个人的观点是,三星堆是吸收了各种不同文明的产物,有古代两河流域、古代波斯、古代埃及等各种文明的影子。如果我们能在这里找到相通的东西,人与人之间也会人心相通。
观察者网:您提到敦煌莫高窟和三星堆的例子很精准,如果研究敦煌壁画,那肯定不能忽略古代中国与欧亚大陆之间的交流往来;同样,现在研究三星堆,尽管有一部分观点会侧重它与中原文明之间的关联,但也有外来文明说,学术观点百家争鸣。这次上博古埃及展的第二个展厅“萨卡拉的秘密”,讲了中国考古队参与埃及萨卡拉考古发掘的情况,有一些文物是发掘后首次展出,也有这次展览中广受欢迎的猫咪木乃伊、令人震撼的人形棺椁等等。首先,能否讲讲中埃联合考古的情况?在埃及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考古队,那中国考古队能参与萨卡拉发掘,双方达成了哪些合作,中国团队有些什么不同之处?
不过,我相信中国考古队会做得特别厉害,因为中国人最可怕的就是惊人的速度,当然相信在技术方面也可以提供很多支持。2018年中国第一次来埃及考古,不是独立作业,而是和法国考古队一起合作。目前在萨卡拉还没有单独开展考古的中国考古队,仍是和其他考古队合作,但我相信以后会慢慢出现,而且越来越多。
上博古埃及文明展“萨卡拉的秘密”
1、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民营经济发展向好活力增强,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
3、巧了!宇树科技跑步夺冠机器人正是春晚那款,王兴兴:过去努力得到了认可